成语

虚文缛礼的意思

wén

虚文缛礼



拼音xū wén rù lǐ

注音ㄒㄨ ㄨㄣˊ ㄖㄨˋ ㄌ一ˇ

解释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感情虚文缛礼是贬义词。

繁体虚文縟禮

近义虚文缛节

英语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ㄨ   繁体    
部首  虍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HAOG  五笔98  HOD  仓颉  YPTC  郑码  IHKU  四角  2121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5711  区位  4873  统一码  865A  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丨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虚的拼音:xū(ㄒㄨ)  

⒈ 空: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⒉ 不真实的:虚伪。虚假(jiǎ  )。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⒊ 内心怯懦:做贼心虚。

⒋ 不自满:虚心。谦虚。虚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⒌ 抽象的:虚词。

⒍ 衰弱:虚弱。虚胖。虚汗。虚脱。气虚。血虚。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⒏ 古同“墟”,大丘。

⒐ 古同“圩”,集市。

统一码

虚字UNICODE编码U+865A,10进制: 34394,UTF-32: 0000865A,UTF-8: E8 99 9A。

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虛虗

汉英互译

void、emptiness、empty、in vain、false、weak、hum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丘、虍(hǔ)声

English

fa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虚的拼音:   

〈词性:名〉

(1)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   )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 昆仑虚。——《说文》

河出 昆仑虚。——《尔雅》

虚邑。——《易·升》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诗·傭风·定之方中》

以游逍遥之虚。——《庄子·天运》

(3) 又如:虚莽(墟丘和草莽)

(4) 住所;处所 [dwelling place;location]

郑国,今 河南之 新郑,本 高辛氏火正 祝融之虚也。——《汉书》

(5) 通“墟”。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ruins;wasteland]

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汉书·贾谊传》

无由不通,无虚不败。——《逸周书·文政》

(6) 又如:虚土(荒芜之地);虚荒(荒芜,荒废);虚空(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虚墓(墟墓。丛葬的基地)

(7) 乡村市集 [country fair]

之虚所卖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童区寄传》

一虚皆惊

(8) 又如:虚市;虚里(墟里,村庄);虚邑(墟落;村落);虚所(集市);虚城(墟落和城邑);虚落(墟落。村庄)

(9) 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void;hole]

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淮南子·泛论》

(10) 又如:虚隙(空隙,漏洞)

(11) 空际,天空。引申为凌空 [sky]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宋· 苏轼《前赤壁赋》

(12) 又如:虚皇(天帝,指玉帝);虚碧(指清澈碧蓝的天空);虚檐(凌空的房檐);虚极,虚象(指太空);虚亡(高空;太空)

(13) 指抽象的理论 [theory]

亭林之学成于贵实;予之学出于导虚。—— 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14) 又如:虚比浮词(不切实际的空泛之谈);虚空横拟(凭空想像);虚喻浮言(说空话;说没有根据的话);虚灵(生动而不可捉摸);虚见(无根之论;浮浅之见)

(15) 姓

词性变化

虚的拼音:   

〈词性:形〉

(1) 空虚,与“实”相对 [emptiness;void]

虚,空也。——《尔雅》

无虚不败。——《周书·文政》。注:“国无人谓之虚。”

有凭虚公子者。——张衡《西京赋》

仓府两虚,国弱。——《商君书·去强》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

(2) 又如:虚箦(屁);虚火(为一点小事而过分张扬);虚爵(空的饮酒器);虚壑(空谷);虚器(中空的器物);虚花(虚幻不实)

(3) 疏松,不坚实或不结实 [loose]。如:虚儾(过度宽松);虚笼笼(疏松的样子);虚闲(疏朗有致);虚薄(虚浮,不笃实)

(4) 稀少 [rare]

自此贼情渐虚,官兵始知所向,以至擒殄。——宋· 王弥大《清溪弄兵录》

(5) 虚弱 [weak]

虚稼先死。——《吕氏春秋·辨土》。注:“根不实也。”

(6) 又如:虚劣(虚弱);虚城(虚弱的城邑);虚孱(虚弱无能);虚顿(虚弱疲惫);虚弊(虚弱疲敝,贫乏疲困);虚惫(虚弱疲惫)

(7) 空闲;间断 [free;leisurely]。如:虚日(空闲的日子);虚闲(空闲;清闲)

(8) 心慌,不踏实 [wanting in self-confidence;timid]。如:虚心架子(不得不对付但又心中无数的意思)

(9) 谦虚 [modest;self-effacing]

足下虚心。——《汉书·李广苏建传》

心不能虚。——清· 刘开《问说》

心之不虚

(10) 又如:虚中(谦虚;虚心);虚己(犹虚心);虚忝(谦词。谓无其实而空受荣宠);虚受(虚心接受);虚恭(谦虚、恭敬)

(11) 虚假,不真实 [false;sham;nominal]

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又如:虚科(虚情假意);虚脾甜口(虚情假意);虚脾胃(虚情假意);虚下(演出中演员暂时退场);虚嚣(虚假不实;欺诈)

(13) 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致虚极。——《老子》。魏源本义:“虚者无欲也。”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韩非子》

(14) 又如:虚皇坛(道教太虚神的祭坛);虚夷(恬淡寡欲);虚玄(指道家思想。老子主张虚一静观和玄览,故称)

虚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空出 [empty]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天子复思,且征以代,虚吏部左承位以待之。——唐· 韩愈《王公神道碑铭》

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旁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虚中乐喜。——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虚左(虚尊位以待贤能的人。古代车位以左为尊,故虚以待之);虚宁(帝位空悬)

(3) 通“居”。居住 [reside]

非其里而虚之,非礼也。——《荀子·大略》

(4) 使成为废墟 [ruin]

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荀子》

(5) 耗费 [exhausted]

虚其府库,以备车马。——《墨子》

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 汉]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史记》

虚的拼音: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贾生年少虚垂涕。—— 李商隐《安定城楼》

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2) 又如:虚邀(空邀;白请);虚生(徒然活着,白活);虚花(白白地耗费);虚过(白白地度过);虚劳(白费力气);虚费(白白地消耗);虚废(白白丢弃)

常用词组

虚报、虚报、虚词、虚度、虚发、虚根、虚功、虚构、虚构、虚光、虚汗、虚华、虚怀、虚怀若谷、虚幻、虚己、虚假、虚骄、虚惊、虚距、虚空、虚痨,虚劳、虚吏、虚名、虚拟、虚胖、虚飘飘、虚情假意、虚荣、虚荣心、虚弱、虚设、虚实、虚饰、虚数、虚岁、虚谈、虚套子、虚脱、虚妄、虚伪、虚位以待、虚文、虚文浮礼、虚无、虚无缥缈、虚线、虚像、虚心、虚虚实实、虚言、虚与委蛇、虚誉、虚诈、虚张声势、虚中乐善、虚字

  拼音  wén   注音  ㄨㄣˊ   
部首  文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YYGY  仓颉  YK  郑码  SO  四角  0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2429  区位  4636  统一码  6587  笔顺  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文的拼音:wén(ㄨㄣˊ)  

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⒉ 刺画花纹:文身。

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⒐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⒑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⒓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⒔ 掩饰:文过饰非。

⒕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⒖ 姓。

统一码

文字UNICODE编码U+6587,10进制: 25991,UTF-32: 00006587,UTF-8: E6 96 87。

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character、civil、gentle、language、paint over、writing

相关字词

白、武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iterature, culture, wri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literary 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 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 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 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 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 姓

词性变化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动〉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tatto (the skin)]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 修饰;文饰 [cover 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 装饰 [decorate]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 撰写文章 [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形〉

(1)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 柔和,不猛烈 [mild;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 美,善 [fine;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 通“紊”。紊乱的 [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量〉

(1)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常用词组

文案、文本、文笔、文笔流畅、文不对题、文不加点、文才、文采、文彩四溢、文昌鱼、文抄公、文词、文从字顺、文典、文电、文定、文斗、文牍、文牍主义、文法、文贩、文房、文房四宝、文风、文风不动、文稿、文告、文工团、文官、文过饰非、文翰、文豪、文虎、文化、文化宫、文化馆、文火、文集、文籍、文件、文教、文经武纬、文静、文句、文据、文科、文库、文侩、文理、文律、文脉、文盲、文面、文名、文明、文明棍,文明棍儿、文明戏、文墨、文痞、文凭、文气、文气、文契、文情、文人、文人雅士、文如其人、文弱、文山会海、文身、文士、文事、文饰、文书、文殊院、文思、文体、文恬武嬉、文玩、文武兼备、文武全才、文武双全、文物、文檄、文戏、文献、文秀、文选、文学、文学作品、文雅、文言、文言文、文妖、文艺、文艺复兴、文艺作品、文友、文娱、文苑、文责、文摘、文章、文职、文治、文质彬彬、文绉绉、文梓、文字、文字改革、文字学、文字狱、文宗

  拼音    注音  ㄖㄨ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XDFF  仓颉  VMMVI  郑码  ZGDS  四角  21143  结构  左右电码  4904  区位  7140  统一码  7F1B  笔顺  フフ一一ノ一一フノ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缛(縟)的拼音:rù(ㄖㄨˋ)  

⒈ 繁密的彩饰。

⒉ 繁多,繁重,繁琐:缛礼。繁文缛节。

⒊ 古同“褥”。

统一码

缛字UNICODE编码U+7F1B,10进制: 32539,UTF-32: 00007F1B,UTF-8: E7 BC 9B。

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缛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laborat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decorative, adorned, eleg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缛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辱声。本义:繁密的彩饰)

(2) 同本义 [dense polychrome]

缛,繁采色也。——《说文》

绸缪缛绣。——左思《吴都赋》

(3) 又如:缛旨(繁饰的文旨);缛丽(繁饰华丽);缛绣(彩色繁丽,有如锦绣)

(4) 通“褥”。褥子 [mattress]。如:芳缛(华丽的褥垫)

词性变化

缛的拼音:

  

〈词性:形〉

(1) 繁多 [cumbersome;elaborate]。如:缛采(文采繁杂。比喻雕琢文章);缛礼(繁复琐杂的礼节。引申为厚礼,优礼)

(2) 烦琐;对…阐述过详 [overelaborated]

文有粗缛。——《周礼·大宗伯》注

(3) 又如:缛礼烦仪(烦琐的礼仪);繁文缛节

常用词组

缛节

  拼音    注音  ㄌ一ˇ   繁体    
部首  礻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PYNN  仓颉  IFU  郑码  WSZ  四角  32210  结构  左右电码  4409  区位  3281  统一码  793C  笔顺  丶フ丨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礼(禮)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sāng  )礼。典礼。

⒉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jiào  )。礼治。克己复礼。

⒊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⒋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礼物。礼金。献礼。

⒌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⒍ 姓。

统一码

礼字UNICODE编码U+793C,10进制: 31036,UTF-32: 0000793C,UTF-8: E7 A4 BC。

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禮豊

汉英互译

ceremony、courtesy、gift、manners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礼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词性变化

礼的拼音:

  

〈词性:名〉

(1) 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常用词组

礼拜、礼拜、礼拜堂、礼拜天、礼宾官、礼宾司、礼部、礼单、礼服、礼官、礼花、礼记、礼教、礼节、礼金、礼帽、礼炮、礼品、礼聘、礼器、礼让、礼尚往来、礼数、礼俗、礼堂、礼帖、礼物、礼贤下士、礼仪、礼义、礼义廉耻、礼遇、礼赞、礼则、礼制、礼治

虚文缛礼: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