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衙官屈宋的意思

guānsòng

衙官屈宋



拼音yá guān qū sòng

注音一ㄚˊ ㄍㄨㄢ ㄑㄨ ㄙㄨㄥˋ

解释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处《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例子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衙官屈宋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一ㄚ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TGKH  五笔98  TGKS  仓颉  HOMRN  郑码  OIXJ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5895  区位  4935  统一码  8859  笔顺  ノノ丨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衙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  )(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⒉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⒊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

统一码

衙字UNICODE编码U+8859,10进制: 34905,UTF-32: 00008859,UTF-8: E8 A1 99。

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衙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行、吾声

English

public office; official resid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衙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行,吾声。(   )本义:列队行进的样子)

(2) 旧时官署之称 [local authorities;government office in old China]

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

衙,衙府也。——《广韵》

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雅门。——《陔余丛考》

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北齐书·宋世良传》

(3) 又如:衙头(金人军队的统帅部);衙职(官衙中的职役);衙庭(官署的庭堂);衙堂(官署的大堂);衙里(衙署内);衙子(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4) 排列成行的事物 [sth.arranging in column]。如:柳衙;松衙

(5) 唐代谓天子所居之处 [court]

群臣始朝于宣政衙。——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

(6) 又如:衙队(宫廷卫队)

(7) 姓

词性变化

衙的拼音:   

〈词性:动〉

(1) 衙参 [paying respect to a superior]

病卧四更后,愁闻报早衙。——李洞《江干即事》

(2) 又如:衙日(衙参之日);衙喏(衙参时兵卒的声诺)

(3) 坐衙,官吏坐堂审案 [hold court trial]

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聊斋志异》

常用词组

衙门、衙内、衙署、衙役

  拼音  guān   注音  ㄍㄨㄢ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PNHN  五笔98  PNF  仓颉  JRLR  郑码  WDY  四角  30777  结构  上下电码  1351  区位  2557  统一码  5B98  笔顺  丶丶フ丨フ一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官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

⒉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官方。官府。

⒊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官能。

⒋ 姓。

统一码

官字UNICODE编码U+5B98,10进制: 23448,UTF-32: 00005B98,UTF-8: E5 AE 98。

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verment official、officer、orga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官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officeholder;government;official;officer]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government]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house]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officialdom]。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organ]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government position]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emperor]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词性变化

官的拼音: guān  

〈词性:形〉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government-owned;government-sponsored;official]。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public]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官的拼音: guān  

〈词性:动〉

(1) 当官,作官 [be an official]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reach the rank of]。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  )。管制,管理 [control;manage]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常用词组

官办、官报私仇、官逼民反、官兵、官舱、官差、官场、官称、官倒、官邸、官渡之战、官方、官费、官府、官复原职、官官相护、官话、官家、官价、官架子、官阶、官爵、官军、官客、官老爷、官吏、官僚、官僚政治、官僚主义、官路、官迷、官面儿、官名、官能、官派、官气、官腔、官人、官商、官身、官事、官署、官司、官厅、官衔、官样文章、官瘾、官营、官员、官运亨通、官长、官职

  拼音    注音  ㄑㄨ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NBMK  仓颉  SUU  郑码  XMZZ  四角  7727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48  区位  3992  统一码  5C48  笔顺  フ一ノフ丨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屈的拼音:qū(ㄑㄨ)  

⒈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  )。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⒉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⒊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⒋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⒌ 姓。

统一码

屈字UNICODE编码U+5C48,10进制: 23624,UTF-32: 00005C48,UTF-8: E5 B1 88。

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bow、injustic、subdue、submit、w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尸、出声

English

bend, flex; bent, crooked; crou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屈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bend]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feel wronged;put sb. to great inconvenience]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subdue;yield]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administer]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force]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constrain]。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twine]。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be in the wrong]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词性变化

屈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邑名 [Qu town]。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2) 姓。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如:屈突通(唐昌黎人。后居长安。唐时官至兵部尚书。后平定王世充有功,拜右仆射,封蒋国公);屈突(复姓);屈宋(屈原与宋玉。二人都以辞赋见称)

屈的拼音:   

〈词性:形〉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towering]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stubborn;unbending]

常用词组

屈才、屈从、屈打成招、屈法、屈服、屈光度、屈己、屈驾、屈节、屈就、屈居、屈理、屈曲、屈戌儿、屈辱、屈死、屈膝、屈原、屈指、屈指可数、屈尊

  拼音  sòng   注音  ㄙㄨㄥ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PSU  仓颉  JD  郑码  WDF  四角  3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1345  区位  4346  统一码  5B8B  笔顺  丶丶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宋的拼音:sòng(ㄙㄨㄥˋ)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⒉ 中国朝代名:南宋。宋代。宋词。

⒊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

⒋ 姓。

统一码

宋字UNICODE编码U+5B8B,10进制: 23435,UTF-32: 00005B8B,UTF-8: E5 AE 8B。

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木

English

Song dynasty;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宋的拼音: sòng  

〈词性:动〉

(会意。从宀( mián  ),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settle down]

宋,居也。——《说文》。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 鲁定公名 宋,则必取其本义也。”

郑公子宋字 子公。——《左传·宣公四年》

词性变化

宋的拼音: sòng  

〈词性:名〉

(1) 周代诸侯国名 [Song state]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 楚、 宋之分。——《三国演义》

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2) 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3) 中国朝代名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三百二十年

(嗣同)与 杨锐、 林旭、 刘光第同参预新,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 唐、 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宋儒(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一班宋朝理学家)

(5) 中国朝代名 [the Song Dynasty (420-479), one of the Southern Dynasty]。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公元479年为南齐所代。共历八帝,六十年。如:宋本(宋代刊刻的书籍);宋头巾(指迂腐的道学家;腐儒)

(6) 主观响度单位 [song, a unit of loudness of sound],1宋等于强度为听者听阈上40分贝的1000赫纯音的响度

(7) 姓。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