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ā mò què jìng
注音一ㄚ ㄇㄛˋ ㄑㄩㄝˋ ㄐ一ㄥˋ
解释默:静默。形容人们或活动场所非常安静。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默雀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叫我找园里来。”
例子贺老师说完了,三个人鸦默雀静地戳在路灯底下。(陈建功《找乐》第五章)
正音“雀”,不能读作“qiǎo”。
辨形“鸦”,不能写作“雅”。
辨析鸦默雀静和“万籁俱寂”有别:鸦默雀静多形容人群聚集、活动的场所;可直接形容人;“万籁俱寂”多形容自然环境;不能直接形容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鸦默雀静是中性词。
繁体鴉嘿雀静
近义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反义沸沸扬扬、沸反盈天
英语all utterly quiet
俄语так тихо,что муха пролетит,и то слышно
动物生肖牛,虎,蛇
鸦(鴉)的拼音:yā(一ㄚ)
⒈ 鸟类的一属,全身多为黑色,嘴大翼长,叫声“丫丫”:乌鸦。寒鸦。鸦嘴锄(一种形如鸦嘴的轻便小锄)。
⒉ 古同“丫”,女孩子。
鸦字UNICODE编码U+9E26,10进制: 40486,UTF-32: 00009E26,UTF-8: E9 B8 A6。
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鴉鵶
crow
形声:从鸟、牙声
crow; Corvus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鸦的拼音:
鴉 yā
〈词性:名〉
(1) 鸟名。各种大型的、通常是亮黑色的鸦属(Corvus)成员 [crow]
鸱鸦耆鼠。——《庄子·齐物论》
(2) 又如:鸦鹊无声(鸦雀无声);鸦巢生凤(比喻平庸的家庭,出了优秀的子弟)
(3) 比喻黑色 [black]。如: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亦指鸦青钞)
鸦胆子、鸦片、鸦片战争、鸦雀无声、鸦头
默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不说话,不出声:默认。默写。默许。默哀。默诵。默读。默悼。默契。沉默。默默无闻。
默字UNICODE编码U+9ED8,10进制: 40664,UTF-32: 00009ED8,UTF-8: E9 BB 98。
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墨㱄嘿黙
silent、tacit、write from memory
形声:从犬、黑声
silent; quiet, still; dark
详细解释◎ 默的拼音:
嘿 mò
〈词性:形〉
(1)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2) 闭口不说话 [tacit;silent]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3)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4) 幽静 [quiet;silent]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5) 通“墨”。不廉洁,贪污 [corrupt]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 默的拼音: mò
〈词性:动〉
(1) 默写 [recite from memory]。如:默生字
(2) 冒,涌 [burn with anger]
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
◎ 默的拼音: mò
〈词性:副〉
(1) 私下; 暗中 [privately;in secret]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
(2) 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后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默哀、默读、默记、默默、默默无闻、默念、默契、默认、默书、默算、默叹、默写、默许、默志、默字、默坐
雀的拼音:què(ㄑㄩㄝˋ)
⒈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雀的拼音:qiāo(ㄑ一ㄠ)
⒈ 〔雀子〕即“雀斑”。
雀的拼音:qiǎo(ㄑ一ㄠˇ)
⒈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 )盲”)。家雀。
雀字UNICODE编码U+96C0,10进制: 38592,UTF-32: 000096C0,UTF-8: E9 9B 80。
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䲵
sparrow
会意
sparrow
详细解释◎ 雀的拼音: qiāo
另见 qiǎo;què
雀子
◎ 雀的拼音: qiǎo
(1) 义同“雀( què )”。方言。用于“家雀儿”( jiāqiǎor )、“雀盲眼”( qiǎomángyǎn )
(2) 另见 qiāo;què
雀斑、雀麦、雀跃、雀噪
静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停止的,与“动”相对: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
⒉ 没有声音: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悄悄。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
⒊ 安详,闲雅:静心。静坐。
⒋ 古同“净”,清洁。
⒌ 姓。
静字UNICODE编码U+9759,10进制: 38745,UTF-32: 00009759,UTF-8: E9 9D 99。
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靜㣏
whisht
动
quiet, still, motionless; gentle
详细解释◎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形〉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quiet;tranquil;peaceful]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still;motionless]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silent;quiet]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sober;calm]。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chaste]。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clean;pure]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peaceful]。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good]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tired]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清理;使干净 [put in order;sort out]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stabilize]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admonish]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名〉
(1) 古州名 [Jing prefecture]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the facts]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静鞭、静场、静电、静观、静候、静寂、静街、静脉、静脉压、静谧、静默、静穆、静僻、静气、静悄悄、静态、静温、静物、静息、静心、静养、静幽幽、静园、静止、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