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杨虎围匡的意思

yángwéikuāng

杨虎围匡



拼音yáng hǔ wéi kuāng

注音一ㄤˊ ㄏㄨˇ ㄨㄟˊ ㄎㄨㄤ

解释《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例子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三折:“你见鬼了,是什么崔千牛与你家红绡,那些似杨虎围匡,空省识明妃画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杨虎围匡是中性词。

繁体楊虎圍匡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áng   注音  一ㄤ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SNRT  仓颉  DNSH  郑码  FYOD  四角  47927  结构  左右电码  2799  区位  4978  统一码  6768  笔顺  一丨ノ丶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杨(楊)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杨柳。

⒉ 姓。

统一码

杨字UNICODE编码U+6768,10进制: 26472,UTF-32: 00006768,UTF-8: E6 9D A8。

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oplar、Yang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willow, poplar, aspen;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杨的拼音:

y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昜( yáng  )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2)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poplar]

杨,杨木也。——《说文》

杨,蒲柳。——《尔雅》

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又如:白杨;赤杨

(4) 姓

常用词组

杨柳、杨梅、杨树、杨桃

  拼音    注音  ㄏㄨˇ   
部首  虍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HAMV  五笔98  HWV  仓颉  YPHN  郑码  IH  四角  2121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5706  区位  2702  统一码  864E  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统一码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俿乕虝

汉英互译

tig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词性变化

虎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虎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常用词组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虎不拉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繁体    
部首  囗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LFNH  仓颉  WQS  郑码  JDBY  四角  60527  结构  全包围电码  0953  区位  4607  统一码  56F4  笔顺  丨フ一一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围(圍)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围攻。围城。突围。解围。

⒉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围巾。围墙。围裙。

⒊ 四周:外围。周围。

⒋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围”;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围”)。

统一码

围字UNICODE编码U+56F4,10进制: 22260,UTF-32: 000056F4,UTF-8: E5 9B B4。

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圍囗

汉英互译

all round、beleaguer、enclose、surround

造字法

形声:从囗、韦声

English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围的拼音:

wéi  

〈词性:动〉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enclose;surround]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encompass;surround]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defense]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violate;leave]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词性变化

围的拼音:

wéi  

〈词性: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defensive wall surrounding village]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exclosure]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forbidden zone]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low-lying paddy fields]

(5) 区域 [area]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peripher]。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ring of encirclement]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围的拼音:

wéi  

〈词性:量〉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常用词组

围坝、围抱、围脖,围脖儿、围捕、围场、围城、围城打援、围簇、围点打援、围堵、围攻、围观、围裹、围击、围挤、围歼、围剿、围聚、围垦、围困、围栏、围猎、围拢、围棋、围墙、围裙、围绕、围网、围魏救赵、围岩、围堰、围腰,围腰儿、围追堵截、围桌、围子、围嘴、围坐

  拼音  kuāng   注音  ㄎㄨㄤ   
部首  匚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AGD  仓颉  SMG  郑码  HCVV  四角  71711  结构  左三包围电码  0562  区位  3179  统一码  5321  笔顺  一一一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匡的拼音:kuāng(ㄎㄨㄤ)  

⒈ 纠正;匡正。匡谬。

⒉ 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

⒊ 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⒋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

⒌ 古同“筐”。

⒍ 姓。

统一码

匡字UNICODE编码U+5321,10进制: 21281,UTF-32: 00005321,UTF-8: E5 8C A1。

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匡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框眶筐

汉英互译

correct、rectify

造字法

形声:从匚、王声

English

correct, restore, rev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匡的拼音: ku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匚( fāng  ),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筐”的古字。容器名 [basket]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frame]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4) 又如:匡子(框子)

(5) “眶”的古字。眼眶 [orbit]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6)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bamboo slips]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7) 螃蟹的背壳 [shell]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8) 古地名 [Kuang town]

(9)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10)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1)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Lushan mountain]

词性变化

匡的拼音: kuāng  

〈词性:动〉

(1) 纠正,匡正 [correct]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2)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3) 拯救 [save]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4)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5) 帮助;辅助,辅佐 [help;assist]

上匡天子。——《三国志》

(6)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7) 弯曲[bend]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8) 亏损 [loss]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9) 料定;料想 [expect]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0) 通“恇”。恐惧 [fear]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匡的拼音: kuāng  

〈词性:形〉

(1) 方正;端正 [upright]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2)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3) 安适 [comfortable]。如:匡咏(安适吟咏)

常用词组

匡复、匡济、匡救、匡算、匡正、匡助

杨虎围匡: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