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扬眉奋髯的意思

yángméifènrán

扬眉奋髯



拼音yáng méi fèn rán

注音一ㄤˊ ㄇㄟˊ ㄈㄣˋ ㄖㄢˊ

解释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扬眉奋髯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áng   注音  一ㄤˊ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RNRT  仓颉  QNSH  郑码  DYOD  四角  5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2254  区位  4979  统一码  626C  笔顺  一丨一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扬(揚)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簸动,向上播散:扬水。扬场(cháng   )。扬汤止沸。

⒉ 高举,向上: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

⒊ 在空中飘动:飘扬。

⒋ 称颂,传播:扬言。扬威。颂扬。扬弃。扬名。

⒌ 姓。

统一码

扬字UNICODE编码U+626C,10进制: 25196,UTF-32: 0000626C,UTF-8: E6 89 AC。

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揚飏敭䬗

汉英互译

raise、winno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catter, spread; pra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扬的拼音:

揚、敭 yá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昜( yáng  )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raise;lift]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fly high]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谷物等] 以便扇去废物 [winnow]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aloud]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develop;make the most of]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display vigor;high-spirited]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show;praise]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propagate]。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lift]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词性变化

扬的拼音:

yáng  

〈词性: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brow]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long branch]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Yang prefecture]。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

常用词组

扬长、扬长避短、扬长而去、扬场、扬程、扬帆、扬幡招魂、扬风,扬风儿、扬谷、扬谷机、扬花、扬剧、扬厉、扬眉吐气、扬名、扬旗、扬其波、扬起、扬气、扬弃、扬琴、扬清激浊、扬搉、扬声、扬声器、扬升、扬水、扬水站、扬汤止沸、扬威、扬言、扬扬、扬扬得意、扬州八怪、扬子鳄、扬子江

  拼音  méi   注音  ㄇㄟˊ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NHD  仓颉  AHBU  郑码  XML  四角  7726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168  区位  3528  统一码  7709  笔顺  フ丨一ノ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眉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眼上额下的毛:眉毛。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寿(长寿)。眉睫。扬眉吐气。

⒉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眉。眉批。

统一码

眉字UNICODE编码U+7709,10进制: 30473,UTF-32: 00007709,UTF-8: E7 9C 89。

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yebrow、the top margin of a pag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brow;eyebrow]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top margin of a page]。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beauty]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Mei prefecture]。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词性变化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形〉

(1) 形容隆起 [swelling]。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old]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量〉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常用词组

眉黛、眉端、眉飞色舞、眉尖、眉间、眉睫、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毛、眉毛胡子一把抓、眉目、眉批、眉清目秀、眉梢、眉头、眉眼、眉眼传情、眉宇、眉月

  拼音  fèn   注音  ㄈㄣˋ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DLF  仓颉  KW  郑码  GDKI  四角  40608  结构  上下电码  1164  区位  2360  统一码  594B  笔顺  一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奋(奮)的拼音:fèn(ㄈㄣˋ)  

⒈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奋飞。奋翅。

⒉ 振作,鼓劲,振动:奋起。奋力。奋勇。奋不顾身。振奋。勤奋。兴奋。

⒊ 提起,举起:奋臂。奋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奋笔疾书。

统一码

奋字UNICODE编码U+594B,10进制: 22859,UTF-32: 0000594B,UTF-8: E5 A5 8B。

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t vigorously、raise

造字法

形声:从大、田声

English

strive, exert effort; arou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奋的拼音:

fè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2) 同本义 [(said of a bird)to take wing]

奮,翚也。——《说文》

奋隼归凫。——张衡《西京赋》

羽翼奋也。——《淮南子·原道》

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尔雅·释鸟》

不能奋飞。——《诗·邶风·柏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奋翅(振翼起飞);奋翼(振翼高飞);奋翔(振翼高飞);奋鳞(龙腾飞);奋翮(展翅,振羽)

(4) 鼓起劲来,振作 [raise;exert oneself;act vigorously]

奋,振也。——《广雅·释言》

拔刀奋起,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奋烈(振奋威武);奋信(振奋伸张);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奋气(奋发振作)

(6) 震动 [shake]

雷出地奋。——《易·豫》

奋,动也。——《广雅》

(7) 又如:奋首(摇头,表示疲困);奋髯(抖动胡须);奋蹄(振蹄)

(8) 奋力;施展;发挥 [dash ahead;put to good use]

奋至德之光。——《史记·乐书》。集解:“发也。”

王奋厥武。——《诗·大雅·常武》

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9) 又如:奋张(有力地伸展、张开);奋末(四肢用力)

(10) 挥动;举起;舞动 [wield]

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明· 魏禧《大铁椎传》

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马中锡《中山狼传》

(11) 又如:奋臂(有力地举臂,表示振奋);奋袂(举袖,挥袖,形容振奋);奋笔(提笔疾书);奋戈(使劲挥舞干戈)

常用词组

奋笔疾书、奋不顾身、奋斗、奋发、奋发图强、奋飞、奋力、奋起、奋起直追、奋武扬威、奋勇、奋战

  拼音  rán   注音  ㄖㄢˊ   
部首  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DEMF  仓颉  SHGB  郑码  CHLB  四角  72447  结构  上下电码  7570  区位  8755  统一码  9AEF  笔顺  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丨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髯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统一码

髯字UNICODE编码U+9AEF,10进制: 39663,UTF-32: 00009AEF,UTF-8: E9 AB AF。

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髯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䫇髥

汉英互译

beard

造字法

形声字:从髟、冉声

English

beard; mustach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髯的拼音:

r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髟,冉声。髟( biāo  ),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

(2)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whiskers]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4) 须多或须长的人 [a person with bushy whiskers]

羽美须髯,故 亮谓之髯。——《三国志》

(5) 动物的须 [beard hair]

[上申之山]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山海经·西山经》。 郭璞注:“髯,咽下须也。”

(6) 通“蚺”。蟒蛇 [boa;python]

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淮南子·精神》

常用词组

髯口

扬眉奋髯: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