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养威蓄锐的意思

yǎngwēiruì

养威蓄锐



拼音yǎng wēi xù ruì

注音一ㄤˇ ㄨㄟ ㄒㄨˋ ㄖㄨㄟˋ

解释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出处唐·于公异《李晟收复西京露布》:“养威蓄锐,真殄元凶。”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8回:“殿下自领精锐,速据成皋,养威蓄锐,以逸待劳,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感情养威蓄锐是中性词。

繁体養威蓄鋭

近义养锐蓄威、蓄锐养威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ǎng   注音  一ㄤˇ   繁体    
部首  丷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UDYJ  五笔98  UGJJ  仓颉  TOLL  郑码  UCND  四角  80228  结构  上下电码  7402  区位  4988  统一码  517B  笔顺  丶ノ一一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养(養)的拼音:yǎng(一ㄤˇ)  

⒈ 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

⒉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

⒊ 生育,生小孩儿。

⒋ 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

⒌ 教育,训练:培养。教养。

⒍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

⒎ 保护修补:养路。

统一码

养字UNICODE编码U+517B,10进制: 20859,UTF-32: 0000517B,UTF-8: E5 85 BB。

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飬養䄅

汉英互译

give birth to、cultivate、foster、maintain、provide for、suppo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食、羊声

English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养的拼音:

y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support;provide for]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raise]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give birth to]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cultivate;foster]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convalesce;recuperate one's health]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nourish]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cultivate and retain]。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store up]。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hide]。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词性:形〉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adoptive;foster]。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itch;tickle]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词性:名〉

常用词组

养兵、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养病、养地、养分、养蜂、养父、养汉、养虎伤身、养虎遗患、养护、养活、养家、养精蓄锐、养老、养老金、养老院、养料、养路、养母、养女、养气、养伤、养神、养生、养息、养媳、养媳妇、养心、养性、养痈、养痈成患、养鱼、养鱼池,养鱼槽、养育、养殖、养殖场、养子、养尊处优

  拼音  wēi   注音  ㄨㄟ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DGVT  五笔98  DGVD  仓颉  IHMV  郑码  HMAZ  四角  5320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1218  区位  4594  统一码  5A01  笔顺  一ノ一フノ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威的拼音:wēi(ㄨㄟ)  

⒈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

⒉ 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

统一码

威字UNICODE编码U+5A01,10进制: 23041,UTF-32: 00005A01,UTF-8: E5 A8 81。

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y force、might、power

造字法

形声:从女、戌声

English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威力;威风 [might;power]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dignity]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terrible thing]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penalty]。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hundred families]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词性变化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词性:方〉∶漂亮的 [beautiful]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畏惧。通“畏” [fear]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shock]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常用词组

威逼、威德、威风、威风凛凛、威凤一羽、威福自己、威骇、威吓、威力、威厉、威烈、威灵、威猛、威名、威尼斯、威迫、威迫利诱、威容、威慑、威士忌,威士忌酒、威势、威望、威武、威武不屈、威显、威胁、威信、威信扫地、威严、威仪、威震天下、威重、威尊命贱

  拼音    注音  ㄒㄨ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AYXL  仓颉  TYVW  郑码  ESZK  四角  44603  结构  上下电码  5552  区位  4878  统一码  84C4  笔顺  一丨丨丶一フフ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蓄的拼音:xù(ㄒㄨˋ)  

⒈ 积聚,储藏,保存:蓄藏。蓄洪。蓄发(  )。蓄养。积蓄。储蓄。兼收并蓄。

⒉ 存于心中:蓄志。蓄怨。蓄谋。蓄意。含蓄。

⒊ 等待:“孰谓时之可蓄?”

统一码

蓄字UNICODE编码U+84C4,10进制: 33988,UTF-32: 000084C4,UTF-8: E8 93 84。

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稸畜

汉英互译

harbour、store up

造字法

形声:从艹、畜声

English

store, save, hoard, ga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蓄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艸,畜声。本义:积聚,储藏)

(2) 同本义 [store up;accumulate]

蓄,积也。——《说文》

蓄,聚也。——《广雅》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洪恩素蓄。——张衡《东京赋》

蓄积者,天下之太命也。——《贾子·无蓄》

无三年之蓄。——《礼记·王制》

蓄积索,田畴荒。——《韩非子·初见秦》

积货滋多,蓄怨滋厚。——《国语·楚语下》

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新五代史》

(3) 又如:蓄火(蓄留火种);蓄菜(把蔬菜制成菜干、咸菜等加以储藏。也指菜干,咸菜等);蓄余(储蓄节余的财物);蓄毓(储积培育);蓄租(积聚);蓄艾(本指蓄藏多年之艾以治久病,后比喻应长期积蓄以备急用)

(4) 畜养 [raise (domestic animals)]

使得植桑麻、蓄鸡豚,以为岁时伏腊婚嫁之资。——《美芹十论》

视成所蓄。——《聊斋志异·促织》

蓄劣物。

(5) 又如:蓄内(蓄养内人);蓄私(蓄养妾媵私人)

(6) 蕴藏;怀有 [hold in store;cherish;keep in mind]。如:蓄疑自误(蓄藏疑虑,自我耽误);蓄怨(累积的怨恨;聚积怨恨);蓄思(积存已久的思念)

(7) 留着不剃掉 [grow]。如:蓄发(留发使长。多指和尚尼姑还俗而言)

(8) 等待 [await]

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后汉书》

词性变化

蓄的拼音:   

〈词性:名〉

(1) 积蓄 [storage]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礼记》

(2) 又如:私蓄;余蓄

(3) 冬菜,用白菜或芥菜叶做成的干菜 [preserved, dried cabbage or mustard greens]

芳菰精粺,霜蓄露葵。——《文选·曹植

七启

(4) 》。 张铣注:“蓄,菜名。此物与葵,宜于霜露之时。”

(5) 又如:蓄菜(指菜干、咸菜等)

常用词组

蓄藏、蓄电池、蓄洪、蓄谋、蓄念、蓄墒、蓄水、蓄缩、蓄养、蓄意、蓄志

  拼音  ruì   注音  ㄖㄨㄟˋ   繁体  銳、鋭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QUKQ  仓颉  OPCRU  郑码  PUJR  四角  88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904  区位  4081  统一码  9510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丶ノ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锐(鋭)的拼音:ruì(ㄖㄨㄟˋ)  

⒈ 锋利,尖,与“钝”相对:锐利。锐不可当。

⒉ 感觉灵敏:敏锐。

⒊ 勇往直前的气势:锐意进取。养精蓄锐。

⒋ 精良:精锐。

⒌ 骤,急剧:锐减,锐增。

统一码

锐字UNICODE编码U+9510,10进制: 38160,UTF-32: 00009510,UTF-8: E9 94 90。

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銳鋭䇤

汉英互译

acute、keen、sharp、vig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钅、兑声

English

sharp, keen, acute, poin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锐的拼音:

ruì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兑声。本义:芒)

(2) 同本义 [awn]

锐,芒也。——《说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3) 精锐的军队或士卒 [crack troops]

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 秦数不利。——《战国策》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4) 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 [vigour]

武夫奋略,战士讲锐。——蔡邕《释诲》

(5) 力量,劲 [energy]。如:养精蓄锐

(6) 锐利的兵器 [sharp weapons]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7) 姓

词性变化

锐的拼音:

ruì  

〈词性:形〉

(1) 锋利 [sharp]

锐,利也。——《广雅》

锐喙决吻。——《周礼·考工记》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荀子·赋》

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锐兵(犀利的兵器);锐锋(利刃);锐居(锐利,锋利);锐喙(尖利的嘴巴)

(3) 精明 [astute]。如:锐密(敏锐而周密);锐达(敏锐而通达)

(4) 精锐 [hard-hitting;well-trained]

秦特出锐师取地而 韩随之。——《韩非子·存韩》

(5) 又如:锐旅(精锐部队);锐士(精锐的兵士);锐卒(精锐的士卒);锐师(精锐的军队);锐器(精良锐利的兵器);锐骑(精锐勇猛的骑兵)

(6) 物体下大上小 [taper off at the top]。如:锐头(尖脑袋);锐标(尖端,尖顶);锐上(尖形的额头);锐顶(头额隆起。比喻才华出众)

(7) 勇猛;急速 [hasty]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8) 又如:锐悍(勇猛强悍);锐将(勇猛善战的将领);锐景(迅疾的身影);锐进(迅速进军);锐很(猛烈而倔强);锐果(快速而果敢)

(9) 急切 [eager]

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陆机《五等诸侯论》

(10) 坚定,坚决 [firm;resolute]

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汉书·礼乐志》

(11) 又如:锐意;锐志

常用词组

锐不可当、锐减、锐角、锐进、锐利、锐敏、锐气、锐意、锐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