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延颈跂踵的意思

yánjǐngbìngzhǒng

延颈跂踵



拼音yán jǐng bìng zhǒng

注音一ㄢˊ ㄐ一ㄥˇ ㄅ一ㄥˋ ㄓㄨㄥˇ

解释见“延颈企踵”。

出处宋·王明清《挥薼后录》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

感情延颈跂踵是中性词。

繁体延頸頸踵

近义延颈举踵、延颈企踵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简体部首  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THPD  五笔98  THNP  仓颉  NKHYM  郑码  YMII  四角  12401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1693  区位  4951  统一码  5EF6  笔顺  ノ丨一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延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引长:延长(cháng   )。延续。蔓延。延年益寿。

⒉ 展缓,推迟:延迟。延缓。延宕。延误。

⒊ 引进,请:延聘(聘请)。延纳。延师。延医。

⒋ 姓。

统一码

延字UNICODE编码U+5EF6,10进制: 24310,UTF-32: 00005EF6,UTF-8: E5 BB B6。

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lay、engage、extend、postpone、prolong、protract、send for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delay, postpone, def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延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同本义 [stretch;extend;prolong]

延,长行也。——《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 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吕氏春秋·顺说》

(2) 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3)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meet;introduce]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礼记·曲礼》

出延射。——《礼记·射义》

(4) 又如:延接(引进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5) 拖延 [put off]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迟一会儿)

(7) 绵延 [stretch long and unbroken]。如:延袤(绵延;连绵);延昌(绵延昌盛)

(8) 延续 [continue]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延寿文疏(祝寿的颂辞);延誉(称扬优点,使其名声远扬)延玩(迟延玩忽)

(10) 蔓延 [spread]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于平民。——《书·吕刑》

前后邃延。——《礼记·玉藻》

(11) 又如:延地(到处);延灼(蔓延燃烧)

(12) 邀请;请 [invite]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饮宴既毕,谦延 玄德于上座。——《三国演义》

(13) 又如:延师(聘请教师);延款(延请,款待);延医(请医生)

(14) 迎击 [repulse attacks]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词性变化

延的拼音: yán  

〈词性:形〉

长,久[long]

延,长也。——《尔雅》

延延,长也。——《广雅》

延颈秀项。——曹植《洛神赋》

延,年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祸之延。——《左传·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

常用词组

延安、延长、延迟、延宕、延发、延搁、延缓、延会、延见、延接、延绵、延年益寿、延聘、延期、延请、延伸、延寿、延髓、延误、延误、延误费、延续、延誉、延展、延展性、延滞

  拼音  jǐng gěng   注音  ㄐ一ㄥˇ ㄍㄥˇ   繁体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CADM  仓颉  NMMBO  郑码  XSBG  四角  111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38  区位  3017  统一码  9888  笔顺  フ丶一丨一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颈(頸)的拼音:jǐng(ㄐ一ㄥˇ)  

⒈ 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亦称“脖子”),亦指事物像颈的部分:颈项。头颈。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即第五、六两句)。长颈鹿。曲颈甑。

其他字义

颈(頸)的拼音:gěng(ㄍㄥˇ)  

⒈ 〔脖颈子〕口语指脖子。亦称“脖颈儿”。

统一码

颈字UNICODE编码U+9888,10进制: 39048,UTF-32: 00009888,UTF-8: E9 A2 88。

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eck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neck, thro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颈的拼音:

gěng  

〈词性:名〉

(1) 脖子 [neck]——用于“脖颈儿”

(2) 另见 jǐng  

基本词义

颈的拼音:

j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刀,巠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颈项)

(2) 同本义 [neck]

颈,头茎也。——《说文》

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荀子·荣辱》

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荀子·彊国》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颈血溅大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伸颈,侧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抚其颈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颈血(刎颈时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

(4) 器物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 [neck]。如:瓶颈;鹤颈;颈长如鹅

(5) 脖子的前面部分 [sth. resembling a neck]

颈在前,项在后。——《广韵》

(6) 一星名 [neck star]

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

(7) 另见 gěng  

常用词组

颈部、颈项

  拼音  qí qǐ   注音  ㄑ一ˊ ㄑ一ˇ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HFC  仓颉  RMJE  郑码  JIEX  四角  64147  结构  左右电码  6404  统一码  8DC2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跂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多生的脚趾:“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

⒉ 爬动:“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⒊ 慢走。

其他字义

跂的拼音:qǐ(ㄑ一ˇ)  

⒈ 古通“企”,踮起:“吾尝跂而望矣。”

统一码

跂字UNICODE编码U+8DC2,10进制: 36290,UTF-32: 00008DC2,UTF-8: E8 B7 82。

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屐呮枝歧

造字法

形声:从足、支声

English

creeping, crawl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跂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足,支声。本义:多出的脚趾)

(2) 同本义 [having extra toes]

跂,足多指也。——《说文》

而枝者不为跂。——《庄子·骈拇》

(3) 又如:跂骨(脚跟骨,胫骨前垂的部分)

(4) 通“歧”。分叉 [fork]

夫挟依于跋躍之术。——《淮南子·俶真》注:“跂躍,犹龃龉,不正之道也。”

(5) 又如:跂趋(不同的趋向);跂途(歧路)

(6) 另见   

基本词义

跂的拼音:   

〈词性:动〉

(1) 抬起脚后跟站着 [stand on tiptoe]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亦谓跂足自高而訾毁于人。”

吾尝跂而望矣。——《荀子·劝学》

(2) 又如:跂望(举起脚跟远望);跂踵(举起脚跟远望);跂予望之(举起脚跟远望)

(3) 盼望;向往;企求 [hope for;long for;yearn for]

日夜跂而望归。——《史记·高祖纪》

(4) 又如:跂及(企及);跂仰(钦仰;想慕);跂足(喻盼望,期望)

(5) 另见   

  拼音  zhǒng   注音  ㄓㄨㄥˇ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KHTF  仓颉  RMHJG  郑码  JIKB  四角  62115  结构  左右电码  6446  区位  8564  统一码  8E35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踵的拼音:zhǒng(ㄓㄨㄥˇ)  

⒈ 脚后跟:举踵。接踵而至。

⒉ 走到:踵见(常去相见)。踵谢。踵门相告。

⒊ 追随,继承:踵继。踵武(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华(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统一码

踵字UNICODE编码U+8E35,10进制: 36405,UTF-32: 00008E35,UTF-8: E8 B8 B5。

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踵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㣫徸歱

汉英互译

heel

造字法

形声:从足、重声

English

heel; follow; visit, call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踵的拼音: zh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2) 同本义 [pursue]

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说文》

踵二皇之遐武。——张衡《东京赋》

踵见仲尼。——《庄子·德充符》

有司靡踵。——《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

踵,迹也。——《后汉书·皇后纪》注

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均兵》

吴踵 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踵呼(追随呐喊)

(4) 跟随 [follow close behind]

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汉书·武帝纪》

(5) 又如:踵至(接踵而来);踵蹑(相继;接连)

(6) 至;亲到 [personly arrive]

远近闻知,俱踵其门观看。——《包公案》

(7) 又如:踵谢(亲自登门道谢);踵门(登门;亲到其门)

(8) 继承 [inherit]

迎新在此岁,惟恐踵前迹。——柳宗元《田家》

(9) 又如:踵古(沿袭古代);踵迹(犹继承);踵美(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踵袭(犹沿袭);踵续(连续不断)

词性变化

踵的拼音: zhǒng  

〈词性:名〉

(1) 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 [heel]

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释名》

及前王之踵武。——《离骚》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去一以为踵围。——《考工记·輈人》。注:“后承轸者也。”

踵狭而舌广。——《诗·苍伯》笺

踵门而告文王。——《孟子》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举踵(抬起脚后跟);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触到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踵踵(来往频繁的样子);接踵(踵趾前后相接);踵头肘见(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来,形容贫穷者衣着破烂)

(3) 指鞋后跟 [heel of a shoe]。如:踵决(鞋跟破裂。形容贫困)

常用词组

踵接、踵决肘见、踵门、踵事增华、踵武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