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严霜烈日的意思

yánshuāngliè

严霜烈日



拼音yán shuāng liè rì

注音一ㄢˊ ㄕㄨㄤ ㄌ一ㄝˋ ㄖˋ

解释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出处

繁体嚴霜烈日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ODR  五笔98  GOTE  仓颉  MTCH  郑码  AKM  四角  10201  结构  上下电码  0917  区位  4947  统一码  4E25  笔顺  一丨丨丶ノ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严(嚴)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紧密,没有空隙:严紧。严密。

⒉ 不放松,认真:严格。严肃。严正(严肃正当)。严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严严”)。严饬(a.严格命令;b.谨严)。威严。

⒊ 郑重,庄重:庄严。尊严。

⒋ 厉害的:严厉。严苛。

⒌ 重大:严重。

⒍ 姓。

统一码

严字UNICODE编码U+4E25,10进制: 20005,UTF-32: 00004E25,UTF-8: E4 B8 A5。

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嚴嵓厳

汉英互译

severe、strict、tigh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trict, rigorous, rigid; st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形〉

(1) 同本义 [urgent]

事严,虞不敢请。——《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严急(犹危急;紧急);严行(急行);严鼓(急鼓,急促的鼓声)

(3) 严厉;严肃 [stern;strict]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性严毅。——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严紧(严厉);严查(严格检查);严假(期限严格的假期);严戢(谓严格管理);严讥(严格查问);严谴(严厉谴责);严辞(严厉的言辞);严罚(严厉处罚);严察(严厉苛察);严禁(严厉的禁令);严愎(严厉而刚愎);严参(严厉弹劾);严处(严厉处罚);严敏(严厉果断);严重(严肃而持重);严介(严肃耿介);严色(严肃的神色);严直(严肃正直);严威(严肃而威重);严庄(严肃庄重);严远(严肃而使人敬畏);严悫(严肃而诚实);严谕(严肃告谕);严凝(严肃凝重);严懔(严肃而使人畏惧)

(5) 紧密 [tight;close]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唐· 韩愈《进学解》

驰而不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防伺甚严。——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6) 又如:严严实实(形容严密);严秘(犹严密,秘密);严捕(严密搜捕);严幄(严密的帷幄);严备(严密戒备);严设(谓严密设防);严紧(严密);严确(犹严谨,严密);严严(紧密严实貌);严警(严密警戒)

(7) 厚 [thick]。如:严冰(厚冰);严云(浓云)

(8) 猛烈,严酷 [bitter;cruel]

董之以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风雪严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词性变化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威严、威信 [majestic;serious]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2) 又如:严毅(威严刚毅);严惮(慑服);严翼(威严敬慎);严驵(威严傲慢);严耸(威严傲岸)

(3) 对父亲的尊称 [father]。如:严待(母丧父在);家严;先严;严命(对君父、长上之命的敬称)

(4) 警戒 [strictry]

严,戒也。昏鼓曰夜严,捶一鼓为一严,二鼓为二严,三鼓为三严…——《正字通》

(5) 姓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畏惧 [fear]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子》

(2) 又如:严惮(畏惧;害怕)

(3) 整饬;整备 [set to order]。如:严塞(整备要塞);严驾(整备车马)

(4) 尊敬,尊重 [respect]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严父(尊敬父亲);严敬(尊敬;敬重)

(6) 通“瞰”( kàn  )。远望 [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

内严一家而三不归。——《管子·轻重丁》。丁士涵云:“严乃瞰之借字。”

常用词组

严办、严惩、严惩不贷、严饬、严慈、严词、严冬、严防、严格、严格、严寒、严紧、严谨、严禁、严峻、严刻、严酷、严冷、严厉、严令、严明、严声、严师、严实、严守、严霜、严肃、严肃、严刑、严刑峻法、严讯、严阵以待、严整、严正、严重、严妆

  拼音  shuāng   注音  ㄕㄨㄤ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FSHF  仓颉  MBDBU  郑码  FVFL  四角  10961  结构  上下电码  7208  区位  4310  统一码  971C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霜的拼音:shuāng(ㄕㄨㄤ)  

⒈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

⒉ 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

⒊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⒋ 喻高洁:霜操(高洁的节操)。霜骨。霜情。

统一码

霜字UNICODE编码U+971C,10进制: 38684,UTF-32: 0000971C,UTF-8: E9 9C 9C。

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st、hoarfrost

造字法

形声:从雨、相声

English

frost; crystallized; cand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霜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2) 同本义 [frost]

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文》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汉书·董仲舒传》

履霜坚冰至。——《易·坤》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霜雪(比喻高洁清白);霜瓦(覆盖着白霜的瓦片);霜旦(下霜的早晨);霜甲(沾着霜的战甲);霜衣(寒衣);霜妃(指霜);霜序(霜降的时序);霜信(寒霜将来的信息。也为雁的别名);霜砧(寒秋时节的捣衣声);霜草(因霜害而枯萎的草;草名,也叫“相思草”);霜气(寒霜);霜鸟(指在秋冬或日暮时的乌鸦);霜雪(霜和雪;比喻心志清纯洁净);霜雾(寒气);霜黄(指树叶遭受伤害而枯黄的颜色)

(4) 年岁,年岁的代称。犹言秋 [year]

客舍并州己十霜,归心日夜忆 咸阳。—— 贾岛《渡桑乾》

(5) 如霜的粉末 [frostlike powder]

冰盘若琥珀,何以糖霜美?——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

(6) 又如:柿霜。亦指润肤的化妆品。如:雅霜;白玉霜

词性变化

霜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形〉

(1) 譬喻白色 [white]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唐· 李白《古风》之四

(2) 又如:霜毫(白毫毛笔);霜鬓(耳边白发);霜毛(形容洁白的羽毛;比喻白发);霜衣(形容白鸟的羽毛);霜色(白色);霜侵(指白发渐渐增多);霜翎(白色的羽毛);霜絮(白棉絮);霜蓬(喻白发);霜须(形容须白如霜)

(3)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ullied]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 陆机《文赋》

(4) 又如:霜操(指高洁的操持);霜女(指梅花。比喻其高洁)

(5) 譬喻冷酷、严峻 [severe]

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南史·陆慧晓传》

(6) 又如:霜法(严厉的法禁);霜典(严厉的法典);霜威(指寒霜肃杀的威力;比喻严厉的威势);霜烈(比喻严厉);霜台(御史台的别称。御史掌职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也称“霜署”)

(7) 譬喻锋利 [sharp]

钢镞润,霜刃染。——左思《吴都赋》

(8) 又如:霜刀(指锋利雪亮的刀);霜刃(锋利雪亮的刀刃);霜爪(指锐利的爪子);霜矛(指锋利雪亮的矛);霜戈(指锋利雪亮的戈)

常用词组

霜晨、霜冻、霜害、霜露、霜鸟、霜淇淋、霜天、霜灾

  拼音  liè   注音  ㄌ一ㄝˋ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GQJO  仓颉  MNF  郑码  ARKU  四角  12330  结构  上下电码  3525  区位  3350  统一码  70C8  笔顺  一ノフ丶丨丨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烈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烈火。烈焰。烈酒。烈马。烈性。激烈。剧烈。

⒉ 气势盛大:轰轰烈烈。

⒊ 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烈女。壮烈。先烈。烈士。

⒋ 功业:功烈。

⒌ 古同“列”,行列。

统一码

烈字UNICODE编码U+70C8,10进制: 28872,UTF-32: 000070C8,UTF-8: E7 83 88。

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烮煭

汉英互译

intense、stern、strong、upright、violent

造字法

形声:从灬、列声

English

fiery, violent, vehement, ard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烈的拼音: liè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2) 同本义 [raging]

烈,火猛也。——《说文》

如火烈烈。——《诗·商颂·长发》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左传·昭公二十年》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3) 又如:烈烧(炽烈的野火);烈燧(炽烈的烽火);烈烈(猛火炎炽貌);烈光(炽热的阳光)

(4) 猛烈;激烈 [violent]

其使民也酷烈。——《荀子·议兵》

一之曰觱发,二之曰栗烈。——《诗·豳风·七月》

迅雷风烈必变。——《论语·乡党》

冬日烈烈。——《诗·小雅·四月》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5) 又如:烈毒(剧毒);烈栗(剧烈的震动);烈盛(猛烈);烈寒(严寒);烈烈轰轰(轰轰烈烈。形容气魄宏伟,声势浩大)

(6) 刚直;坚贞 [staunch and upright]

贞魂烈魄怜巾帼。——李慈铭《感事》

(7) 又如:烈汉(性格刚烈的男子汉);烈直(刚烈耿直);烈性子(性格刚烈)

(8) 光明;显赫 [bright]

君有烈名。——《国语》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9) 又如:烈文(光明文采);烈光(光辉、荣耀);烈烈(鲜明灿烂的样子)

(10) 浓烈 [strong]。含有高浓度酒精的,食物味道浓烈的。如:烈酒

(11) 严厉;严重 [stern; severe]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到此矣。——龚自珍《病梅馆记》

(12) 又如:烈君(严厉的君主)

(13) 美好;优美 [fine; beantiful]

声烈遐布。——嵇康《琴赋》

词性变化

烈的拼音: liè  

〈词性:名〉

(1) 功业 [contribution]

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 文、 武之烈。——《汉书·王莽传上》

兼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2) 又如:烈所(功业之所在);烈祖(建立功业的先祖);烈烈(功业德行显赫貌)

(3) 重义轻生或建功立业 [martyr]。如:先烈;烈属

(4) 通“疠”。恶疾 [leprosy]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大雅·思齐》

(5) 通“列”。行列 [row]

叔在薮,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烈的拼音: liè  

〈词性:动〉

烧 [burn]

益烈山泽而焚之。——《孟子·滕文公上》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关汉卿《窦娥冤》

常用词组

烈度、烈风、烈火、烈火干柴、烈酒、烈马、烈女、烈日、烈士、烈属、烈性、烈性酒、烈焰、烈阳

  拼音    注音  ㄖ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JJJJ  仓颉  A  郑码  KA  四角  60100  结构  单一电码  2480  区位  4053  统一码  65E5  笔顺  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日的拼音:rì(ㄖˋ)  

⒈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⒉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⒊ 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⒋ 某一天:纪念日。

⒌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⒍ 时候:春日。往日。

⒎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⒏ 特指“日本国”。

统一码

日字UNICODE编码U+65E5,10进制: 26085,UTF-32: 000065E5,UTF-8: E6 97 A5。

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囩囸

汉英互译

daily、day、run、sun、tim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un; day; dayti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日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daytime]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词性: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daytime]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time]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short for Japan]。如:中日文化交流

词性变化

日的拼音:   

〈词性:副〉

(1) 每日,每天 [every day]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the other day]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the bygone days]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常用词组

日安、日班、日斑、日报、日薄西山、日本、日不暇给、日常、日场、日程、日程表、日出、日出三竿、日复一日、日工、日高日上、日观峰、日观亭、日光、日光灯、日晷、日后、日环食、日积月累、日记、日间、日见、日渐、日久、日久见人心、日久岁深、日久天长、日就月将、日刊、日课、日理万机、日历、日历表、日落、日落西山、日冕、日暮、日暮途穷、日内、日偏食、日期、日气、日前、日趋、日全食、日日、日日夜夜、日色、日上三竿、日射、日甚一日、日食、日试万言、日头、日托、日往月来、日夕、日下、日新月异、日薪、日夜、日夜兼程、日夜警戒、日夜如梭、日以继夜、日益、日影、日用、日用品、日语、日元、日月、日月重光、日月蹉跎、日月如梭、日杂、日照、日志、日中、日中则昃、日子、日坐愁城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