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àn yàn dài fēi
注音一ㄢˋ 一ㄢˋ ㄉㄞˋ ㄈㄟ
解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用法作谓语;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感情燕雁代飞是中性词。
繁体燕雁代飛
动物生肖牛,虎,蛇
燕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 )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⒉ 轻慢:“燕朋逆其师”。
⒊ 古同“宴”,安闲,安乐。
⒋ 古同“宴”,宴饮。
燕的拼音:yān(一ㄢ)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⒉ 姓。
燕字UNICODE编码U+71D5,10进制: 29141,UTF-32: 000071D5,UTF-8: E7 87 95。
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宴㷼䴏觾郾鷰
swallow
象形:像燕子形
swallow (bird); comfort, enjoy
详细解释◎ 燕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古国名 [Yan state]
(2) 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燕赵韩魏。——《战国策·齐策》
欲亡赵走 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畏 赵。
燕赵之君。—— 宋· 苏洵《六国论》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互文,收藏、经营、精英均指金玉珍宝。)—— 唐· 杜牧《阿房宫赋》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古代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周代诸侯国名。姞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4) 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燕王,吾所立。(燕王,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5) 河北省的别称 [Hebei province]。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6) 山名,燕山 [Yanshan mountain],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7) 姓
(8) 另见 yàn
燕山
◎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2) 同本义 [swallow]
燕燕于飞。——《诗·邶风·燕燕》
来降燕乃睇。——《夏小正》
燕雁代飞。——《淮南子·地形》
燕巢于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归燕略无三月事。——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燕侣莺俦(比喻夫妻和美);燕贺(燕雀相贺。用作新屋落成及升官等喜事的贺词);燕子(家燕的通称);燕户(燕巢);燕儿(雏燕;燕子);燕尾(燕子的尾羽);燕雨(有燕子绕飞其间的小雨);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燕子衔泥筑巢);燕室(燕巢。比喻家国);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4) 白颈鸦 [white-neck duck]
燕,白颈鸟。——《尔雅》
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小尔雅》。按,大于雅鸟而小于慈鸟。
◎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形〉
(1) 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peaceful and carefree;easy]
虞吉有它不燕。——《易·中孚》
燕笑语兮。——《诗·小雅·蓼萧》
吉甫燕喜。——《诗·小雅·六月》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燕户(闲君之室);燕休(闲居;休息);燕令(帝王退朝闲居时所发的命令);燕宇(供休息用的屋宇);燕安(安宁太平;心神安定);燕安鸩毒(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燕私(闲居休息);燕坐(安坐;闲坐);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燕安(安适满足);燕祉(安乐幸福);燕笑(犹欢笑);燕尔新婚(和谐的新婚);燕适(安适);燕燕(安适的样子;和乐的样子);燕誉(安乐)
(3) 接近;亲近 [close;intimate]。如:燕好(友好);燕狎(亲近);燕昵(亲昵;亲热);燕会(亲昵相会);燕语(亲切交谈);燕诲(谓亲近之而加以教诲);燕莺(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动〉
(1) 亵渎;轻慢 [slight;profane]
宋音燕女溺志。——《礼记·乐志》
燕朋逆其师。
(2) 又如:燕诬(信口开河,说话轻慢);燕朋(轻慢朋友);燕辟(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燕亵(亲昵猥亵)
(3) 通“宴”。宴饮;宴请 [entertain (to dinner)]
嘉宾式宴以敖。——《诗·小雅·鹿鸣》
燕乐之钟磬。——《仪礼·燕礼》
则王以息燕。——《考工记·梓人》
(4) 又如:燕豆(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燕狎(宴饮);燕客(宴请宾客);燕俎(宴饮。亦宴席)
(5) 另见 yān
燕尔、燕颔虎颈、燕好、燕鴴、燕乐、燕侣、燕麦、燕麦粥、燕雀、燕雀处屋、燕雀乌鹊、燕尾服、燕窝、燕饮、燕语莺声、燕乐、燕子
雁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雁行(háng )。雁序。雁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雁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雁字UNICODE编码U+96C1,10进制: 38593,UTF-32: 000096C1,UTF-8: E9 9B 81。
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贋鳫鴈
wild goose
形声:从隹,从人、厂声
wild goose
详细解释◎ 雁的拼音: y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 zhuī ),从人,厂( hǎn )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2)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wild goose]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 杜甫《遣兴五首》
(3)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也指官吏的排班);雁臣(指外帮的臣子朝觐有时,如雁的往返有定候)
(4) 代书信 [letter]。如:雁帛(指书信);雁逝鱼沈(音讯断绝)
◎ 雁的拼音: yàn
〈词性:形〉
通“赝”。伪造的,假的 [false]
鲁以其雁往。——《韩非子·说林下》。曾廷枚云:“真赝,本作真雁,后人加贝。”
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雁荡山、雁过拔毛、雁行、雁来红、雁门关、雁序、雁阵
代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替:代替。代办。代销。代序。代表。
⒉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代。世代。古代。近代。现代。当(dāng )代。年代。
⒊ 世系的辈分:下一代。
⒋ 姓。
代字UNICODE编码U+4EE3,10进制: 20195,UTF-32: 00004EE3,UTF-8: E4 BB A3。
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era
会意:从亻、从弋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详细解释◎ 代的拼音: dài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yì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be in place of;take the place of]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为挣钱]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take in sth. to do]。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思想、感情等] [give one's regards to]。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 代的拼音: dài
〈词性: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generation]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date]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age]。如:当代
(6) 朝代 [dynasty]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era]。如:古生代
(9) [语法]∶代词的省称 [pronoun]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intermittent pulse]
代办、代办、代笔、代表、代表、代表团、代步、代茶、代偿、代称、代词、代耕、代管、代沟、代号、代价、代课、代劳、代理、代理、代码、代庖、代培、代签、代售、代书、代数、代数方程、代数和、代数式、代替、代为、代为说项、代销、代谢、代序、代言人、代用、代职
飞(飛)的拼音:fēi(ㄈㄟ)
⒈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⒉ 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⒊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⒋ 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⒌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⒍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⒎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飞字UNICODE编码U+98DE,10进制: 39134,UTF-32: 000098DE,UTF-8: E9 A3 9E。
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飛蜚亴
fly、swiftly
象形
fly; go quickly; dart; high
详细解释◎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2) 同本义 [(bird) fly]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4) 泛指飞翔 [fly]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5) 又如:飞虫(能飞的昆虫类);飞蝗(指善飞的蝗虫);飞鱼钩(叉鱼的钩子)
(6) 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hover or flutter in the air]
桃李阴阴柳絮飞。——唐· 王维《酬部给事》
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飞絮(空中飘摇的柳絮);飞天光棍(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飞火(爆竹的声音与火光);飞星(流星般迅疾)
(8) 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skim off]
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红楼梦》
◎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形〉
(1) 疾速 [swiftly]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夜飞渡镜湖月。——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飞风(迅速;飞快);飞云掣电(形容迅疾);飞骑(像飞一般奔驰的马);飞报(迅速报告);飞递(迅速递送);飞札(飞速写成的信件或诗笺)
(3) 没有根据的 [groundless;unfounded]
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后汉书·梁松传》
(4) 又如:飞飞扬扬(议论纷纷);飞扎(凭空陷害;敲诈勒索);飞言(没有根据的话。同飞语、蜚语、流言)
(5) 不具姓名的 [anonymous]
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后汉书·梁松传》注
(6) 又如:飞书(不具姓名的书信。即匿名信);飞章(不具姓名而诬害他人的书信。同飞书);飞条(匿名信。同飞书)
(7) 意外的 [unexpected;accidental]。如:飞灾(意外的灾祸);飞变(报告紧急事变的文书);飞祸(意外之灾祸。也作飞来祸、飞来横祸、飞殃走祸、飞灾横祸);飞谤(意料之外所传出的诽谤之言)
(8) 凌空,高 [high]
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又如:飞陛(高耸的台阶);飞观(飞阁,高耸的楼观)
(10) 通“肥”( féi )。肌肉丰满 [be fat and plump]
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后汉书·张衡传》
飞遁离俗。——曹植《七启》
◎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名〉
(1) 禽鸟和有翅的小虫 [bird and insect]。如:飞潜(飞禽和水生动物);飞肉(指鸟);飞走(飞禽与走游);飞翮(指鸟);飞虫(飞鸟的别称)
(2) 奔驰的马 [quick horse]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汉书》。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也。
(3) 飞星,流星的一种 [fly star]
彗孛飞流。——《汉书》
◎ 飞的拼音:
飛 fēi
〈词性: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very]。如:农民们说话是飞灵的飞红(鲜红,通红);飞利(非常锋利);飞智(突然产生的念头或智谋)
飞奔、飞驰、飞船、飞弹、飞刀、飞地、飞碟、飞短流长、飞蛾投火、飞红、飞黄腾达、飞机、飞机场、飞溅、飞快、飞来飞去、飞来横祸、飞灵、飞龙乘云、飞毛腿、飞跑、飞禽、飞禽走兽、飞沙走砾、飞沙走石、飞升、飞逝、飞速、飞腾、飞舞、飞翔、飞行、飞行员、飞絮、飞檐走壁、飞眼,飞眼儿、飞扬、飞扬跋扈、飞跃、飞越、飞涨、飞针走线、飞舟、飞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