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āo gǔ xiōng dì
注音一ㄠ ㄍㄨˇ ㄒㄩㄥ ㄉ一ˋ
解释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出处《齐书·沈冲传》:“冲与兄淡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腰鼓兄弟是贬义词。
繁体腰皷兄弟
动物生肖牛,虎,蛇
腰的拼音:yāo(一ㄠ)
⒈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腰板儿。腰杆子。腰背。腰身。腰肢。腰围。
⒉ 东西的中段,中间:半山腰。
⒊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
⒋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裤腰。
腰字UNICODE编码U+8170,10进制: 33136,UTF-32: 00008170,UTF-8: E8 85 B0。
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要
waist、small of the back、middle
形声:从月、要声
waist; kidney
详细解释◎ 腰的拼音: y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2) 同本义 [waist]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后汉书》
(3) 又如:腰板(人的腰和背。多就姿势而言。亦借指体格);腰腿(腰部和腿部的活动能力)
(4) 肾脏的俗称 [kidney]。如:猪腰
(5) 指所穿衣服在身体的腰部的部分 [waist(of garment)]。如:裤腰
(6) 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 [pocket]。如:我腰里还有些钱
(7) 指某物的中部或中间部分 [middle]
半山腰
(8) 又如:腰房(两进院子中间的房子);腰封(束在礼品中间的绢带,上面写明送礼者和收礼人的名号);腰门(中门);山腰;锅炉炉腰
(9) 驿站 [station]。如:腰站;腰顿
◎ 腰的拼音: yāo
〈词性:动〉
(1) 佩在腰上 [wear on waist]
腰白玉之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腰金衣紫(腰挂金印,身穿紫袍,指做了大官);腰舟(古人以瓠系在腰间,用以渡水,谓“腰舟”);腰佩(古代系在腰间以别官阶的一种佩件);腰扇(古代佩在腰间可以折叠的团扇);腰袱(系在腰间的包袱。多用以藏钱)
腰板儿、腰包、腰布、腰部、腰缠万贯、腰带、腰刀、腰肥、腰杆子、腰鼓、腰果、腰花、腰栏、腰缆、腰帘、腰梁、腰牌、腰身、腰围、腰斩、腰肢、腰椎、腰子
鼓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 )。鼓角(jiǎo )。大鼓。
⒉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⒊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⒋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⒌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⒍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鼓字UNICODE编码U+9F13,10进制: 40723,UTF-32: 00009F13,UTF-8: E9 BC 93。
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皷鼔皼
beat、drum、kettle、tambour
饱、瘪、泄
会意
drum; beat, top, strike
详细解释◎ 鼓的拼音:
皷 gǔ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pū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 同本义 [drum]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stricken point]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Gu state]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Gu, a kind of measure]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 鼓的拼音: gǔ
〈词性:动〉
(1) 击鼓进攻 [drum]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beat;strike;sound]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open]。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brandish]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row]。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agitate;arouse]。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rouse;pluck up]。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flap;shake]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bulge]。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fan]。如:鼓风
鼓板、鼓吹、鼓槌、鼓捣、鼓点、鼓点子、鼓动、鼓风、鼓风机、鼓风炉、鼓鼓囊囊、鼓惑、鼓角、鼓劲、鼓揪、鼓励、鼓溜溜、鼓楼、鼓膜、鼓破众人捶、鼓气、鼓秋、鼓舌、鼓师、鼓室、鼓手、鼓书、鼓腾腾、鼓凸、鼓外圈、鼓舞、鼓乐、鼓噪、鼓掌、鼓胀、鼓胀胀、鼓铸
兄的拼音:xiōng(ㄒㄩㄥ)
⒈ 哥哥:胞兄。堂兄。表兄。
兄字UNICODE编码U+5144,10进制: 20804,UTF-32: 00005144,UTF-8: E5 85 84。
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況
elder brother
弟
会意:从口、从儿(人)
elder brother
详细解释◎ 兄的拼音: xiōng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2) 同本义 [elder brother]
兄,长也。——《说文》
男子先生为兄。——《尔雅》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3) 又如:乃兄(你的哥哥);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哥哥);愚兄(哥哥自己谦称);家兄(谦称自己的哥哥)
(4) 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 [brother]
表兄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5) 又如:表兄;内兄;姻克;堂兄
(6) 对他人的尊称 [friend]
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柳宗元《与肖翰林佝俛书》
(7) 又如:学兄;仁兄
(8) 古代亦以称姐 [sister]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唐· 刘知几《史通》
(9) 指物之先生而大者 [pioneer]
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吕氏春秋》。高诱注:“养大杀小。”
兄弟、兄弟、兄弟阋墙、兄嫂、兄长
弟的拼音:dì(ㄉ一ˋ)
⒈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⒉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⒊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⒋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⒌ 古同“第”,次序。
⒍ 古同“第”,但。
弟的拼音:tì(ㄊ一ˋ)
⒈ 古同“悌”,孝悌。
弟的拼音:tuí(ㄊㄨㄟˊ)
⒈ 〔弟靡〕颓唐;柔顺。
弟字UNICODE编码U+5F1F,10进制: 24351,UTF-32: 00005F1F,UTF-8: E5 BC 9F。
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悌第弚
cousin-german、cousinly
兄
象形
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详细解释◎ 弟的拼音: dì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order]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younger brother]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cousin]。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used in place of “I”]。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disciple]。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younger sister]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 弟的拼音: dì
〈词性:动〉
通“悌”。敬爱兄长 [respect brother]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弟弟、弟妇、弟妹、弟媳、弟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