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摇尾涂中的意思

yáowěizhōng

摇尾涂中



拼音yáo wěi tú zhōng

注音一ㄠˊ ㄨㄟˇ ㄊㄨˊ ㄓㄨㄥ

解释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

出处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例子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于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摇尾涂中是中性词。

繁体搖尾塗中

近义曳尾涂中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RERM  五笔98  RETB  仓颉  QBOU  郑码  DPEZ  四角  52072  结构  左右电码  2280  区位  5001  统一码  6447  笔顺  一丨一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摇的拼音:yáo(一ㄠˊ)  

⒈ 摆动:摇曳。摇晃。摇荡。摇篮。动摇。摇摆。摇头摆尾。摇摇欲坠。扶摇直上。

⒉ 往上升:风举云摇。

统一码

摇字UNICODE编码U+6447,10进制: 25671,UTF-32: 00006447,UTF-8: E6 91 87。

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搖摿揺㨱

汉英互译

rock、shake、sway、wave、wigwagg

相关字词

摆、撼、晃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wag, swing, wave; shake; scu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摇的拼音: y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swing]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shake]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harass]。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词性变化

摇的拼音: yáo  

〈词性:形〉

(1) 疾 [fast,swift]

摇,疾也。——《广雅》

将摇举,谁与期。——《汉书·礼乐志》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汉· 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摇举(腾升高举)

常用词组

摇摆、摇船、摇唇鼓舌、摇荡、摇动、摇鹅毛扇、摇鼓、摇滚舞、摇滚乐、摇撼、摇晃、摇篮、摇篮曲、摇耧、摇蜜、摇旗呐喊、摇钱树、摇身一变、摇手、摇手、摇头、摇头摆尾、摇头不算点头算、摇头晃脑、摇尾乞怜、摇漾、摇摇摆摆、摇摇欲坠、摇曳

  拼音  wěi yǐ   注音  ㄨㄟˇ 一ˇ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NTFN  五笔98  NEV  仓颉  SHQU  郑码  XMMH  四角  7721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42  区位  4618  统一码  5C3E  笔顺  フ一ノ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尾的拼音:wěi(ㄨㄟˇ)  

⒈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⒉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⒊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⒋ 量词,指鱼:三尾鱼。

⒌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其他字义

尾的拼音:yǐ(一ˇ)  

⒈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⒉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

统一码

尾字UNICODE编码U+5C3E,10进制: 23614,UTF-32: 00005C3E,UTF-8: E5 B0 BE。

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uda、offal、trail

相关字词

头、首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ail, extremity; end, st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尾的拼音: wěi  

〈词性: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tail]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end]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lower reaches]。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boundary]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rear]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a star’s name]。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词性变化

尾的拼音: wěi  

〈词性:动〉

(1) 尾随;跟踪盯梢 [tail]。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mate]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尾的拼音: wěi  

〈词性:量〉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used for fish]。如:两尾鱼

(2) 另见   

常用词组

尾巴、尾部、尾大不掉、尾灯、尾骨、尾击、尾矿、尾期、尾气、尾欠、尾梢、尾声、尾数、尾水、尾随、尾翼、尾音、尾蚴、尾羽、尾韵、尾子

基本词义

尾的拼音:   

〈词性:名〉

(1) 指马尾上的毛 [hair on a horse’s tail]。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spikelets on a cricket’s tail]。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  

  拼音    注音  ㄊㄨˊ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IWTY  五笔98  IWGS  仓颉  EOMD  郑码  VOMF  四角  38194  结构  左右电码  3205  区位  4531  统一码  6D82  笔顺  丶丶一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涂(塗)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涂饰。涂漆。涂抹。

⒉ 乱写:涂鸦。

⒊ 用笔抹上或抹去:涂改。涂窜。涂乙。

⒋ 泥泞:涂炭。

⒌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涂。滩涂。

⒍ 同“途”。

⒎ 姓。

统一码

涂字UNICODE编码U+6D82,10进制: 28034,UTF-32: 00006D82,UTF-8: E6 B6 82。

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塗凃滁途

汉英互译

besmear、imbrue、scrawl、smear、spread

相关字词

擦、抹

造字法

形声:从氵、余声

English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涂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Tu River]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road]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December]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词性变化

涂的拼音:

  

〈词性:名〉

(1) 泥,泥巴 [mud]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road]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way]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涂的拼音:

  

〈词性:动〉

(1) 涂抹;粉刷物品 [spread on;apply;smear]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scribble]。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blot out]。如:涂掉几个字

常用词组

涂层、涂改、涂盖、涂料、涂抹、涂片、涂山、涂饰、涂炭、涂鸦、涂乙、涂脂抹粉

  拼音  zhōng zhòng   注音  ㄓㄨㄥ ㄓㄨㄥˋ   
部首  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KHK  仓颉  L  郑码  JIVV  四角  50006  结构  单一电码  0022  区位  5448  统一码  4E2D  笔顺  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中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  )中。中原。中华。

⒉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⒊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⒋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⒌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⒍ 适于,合于:中看。

其他字义

中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⒉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⒊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统一码

中字UNICODE编码U+4E2D,10进制: 20013,UTF-32: 00004E2D,UTF-8: E4 B8 AD。

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hit by、fit exactly、hit、suffer

相关字词

外、西、洋

造字法

指事:像旗杆正中竖立

English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中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center]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4) 又如: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5) 内,里面。与“外”相对 [among;between;inner;within]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7) 半;中途;半中腰 [half]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8)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9)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in the middle;be placed in the middle]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11)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court]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12)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13) 内心 [heart]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14)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15) 中国的简称 [China]。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16)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Chinese]。如:中外皆宜

(17) 内脏 [internal organs]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18) 中介人 [go-between]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9) 又如:中见(见证人)

(20) 姓

词性变化

中的拼音: zhōng  

〈词性:形〉

(1) 中等 [medium;intermediate]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3) 〈词性:方〉∶成,行,好 [all right]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中不中

(5) 容易 [easy]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6) 合适,适当 [suitable;proper]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7) 不偏不倚,正 [right]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8) 通“忠”。忠诚[honest]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9) 另见 zhòng  

常用词组

中班、中饱、中表、中波、中部、中餐、中草药、中策、中层、中层干部、中产阶级、中常、中丞、中垂、中辍、中词、中挫、中道、中稻、中等、中等教育、中等技术学校、中点、中东、中断、中队、中耳、中耳炎、中饭、中锋、中缝、中伏、中服、中耕、中共、中共中央、中冓、中古、中闺、中贵、中国、中国、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中国海、中国话、中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通、中国猿人、中国字、中和、中华、中华民国、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级、中技、中继、中坚、中坚分子、中间、中间派、中间人、中江举帆、中将、中觉、中截、中介、中局、中涓、中军、中看、中空、中馈、中栏、中郎将、中立、中立国、中量级、中流、中流砥柱、中略、中美洲、中脑、中年、中年人、中农、中欧、中篇小说、中期、中情、中秋、中秋节、中人、中山、中山狼、中山装、中师、中士、中世、中式、中试、中寿、中枢、中庶子、中衰、中天、中统、中途、中土、中外、中外、中卫、中尉、中文、中午、中西、中西合璧、中夏、中校、中心、中心人物、中兴、中性、中休、中学、中学、中学生、中旬、中央、中药、中药铺、中叶、中衣、中医、中翼、中庸、中庸之道、中用、中游、中雨、中原、中正、中值、中止、中指、中州、中专、中转、中装、中子

基本词义

中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fit exactly;hit]

中其茎。——《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3) 受到;遭到 [be hit by;fall into;hit home]

欲中守法。——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说岳全传》

(4) 又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5) 造谣;中伤 [slander]

好事者未尝不中。——《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史记》

(6) 又如: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7) 合于;符合 [tally with;accord with]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9) 考取;录取 [pass an entrance examination;enroll]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11) 得到 [get]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沙汀《丁跛公》

(12) 又如:中失(得失)

词性变化

中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满,充满 [full]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汉书》

(2) 又如:中寿(寿满)

(3) 通“仲”。位居第二的 [second]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4) 又如: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5) 另见 zhōng  

常用词组

中标、中彩、中弹、中毒、中风、中计、中奖、中举、中肯、中魔、中签、中伤、中式、中试、中暑、中邪、中选、中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