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 qiān xī zhóu
注音一ㄚˊ ㄑ一ㄢ ㄒ一 ㄓㄡˊ
解释见“牙签玉轴”。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孝妇题真》:“湘帙缥囊,数起看何止一万卷;牙签犀轴,乘将来彀有三十车。”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牙签犀轴是中性词。
繁体牙簽犀軸
近义牙签锦轴、牙签玉轴
动物生肖牛,虎,蛇
牙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⒉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⒊ 特指象牙:牙雕。
⒋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⒌ 姓。
牙字UNICODE编码U+7259,10进制: 29273,UTF-32: 00007259,UTF-8: E7 89 99。
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伢齖芽衙
tooth、tooth-like thing
象形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详细解释◎ 牙的拼音: yá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tooth]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tooth-like thing]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ivory]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broker]。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headquarters]。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bud;sprout;shoot]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child]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 牙的拼音: yá
〈词性:形〉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smart]。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deputy;assistant]。如:牙将
牙碜、牙城、牙齿、牙床、牙雕、牙粉、牙缝,牙缝儿、牙膏、牙垢、牙关、牙机巧制、牙行、牙花、牙慧、牙祭、牙具、牙口、牙侩、牙列、牙瘤、牙轮、牙牌、牙婆、牙签、牙色、牙石、牙刷、牙痛、牙牙、牙炎、牙医、牙龈、牙质、牙周炎、牙子
签(簽、籤)的拼音:qiān(ㄑ一ㄢ)
⒈ 亲自写姓名或画上符号:签名。签字。签到。签发。签收。签署。签押。签订。
⒉ 简要地写出意见:签注。签呈。签证。
⒊ 用竹木等物做成的细棍或片状物:牙签儿。
⒋ 书册里作标志的纸片或其他物体上作标志的东西:书签。标签。
⒌ 粗粗地缝合起来。
⒍ 用于占卜或赌博的细长竹片或细棍:签筒。求签。
签字UNICODE编码U+7B7E,10进制: 31614,UTF-32: 00007B7E,UTF-8: E7 AD BE。
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簽籤籖
autograph、endorse、label、lot、sign、sticker、tack
形声:从竹、佥声
sign, endorse; slip of paper
详细解释◎ 签的拼音:
簽 q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竹,佥声。本义:署名押字)
(2) 同本义 [sign one's name on]。如:请你签个字;签合同;签押房(官员批阅公文的地方);签任(受签署任用的人;官吏)
(3) 用简单的文字拟具意见 [make brief comments on a document]。如:签揭(贴签写出要点);签贴(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
(4) 粗粗地缝合起来 [tack]。如:把袖口签上
(5) 引,导引 [lead]。如:签合(导引会合);签河(为分水护堤而开筑的引河)
(6) 下令征调 [call up]。如:签军(战时征调兵员)
(7) 刺;插 [stick]。如:签钉(栽插)
◎ 签的拼音:
簽 qiān
〈词性:名〉
(1) 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片状凭证,多用竹、木做成 [bamboo slips]。如:朱签;火签;签军(金元时一遇战事,多强迫汉人壮男当兵,因非正军,只服苦役,称为“签军”);签解(持签牌押送);签票(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2) 公文体制的一种 [a kind of document]
(3) 签子 [pick,slender pointed pieces of bamboo,wood or iron wire]。一种用竹木或铁丝制成的尖细棍子。亦用作量词,犹串。如:签堤(用竹桩加固的防水堤)
◎ 签的拼音:
籖、籤 qiān
〈词性:名〉
(1) 标识,标签 [label]
籤,验也。——《说文》
记识曰籤。与检略同。——《通俗文》
(2) 又如:书签;签题(书册的标签);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指示时刻的指针);标签;浮签;签帙(标签和书套);签轴(加有标签便于检取的卷轴);签牌(标签)
(3) 漏箭 [bamboo slip],古代漏壶上记时的竹签,上有刻度。如:签筹(更筹,古代计时报更的竹签);签声(古代晚间报更时,更签掷地的响声)
(4) 古代官府拘捕、惩罚犯人的凭证 [a kind of document]。以竹片制成,上有文字等标记。如:签疏(签呈和疏奏);签票(捕人的文书);签告(经检复后发给的授职证书)
(5) 寺庙中求神占卜凶吉所用的竹片,其上写有凶吉祸福的词句(多以诗的形式) [bamboo slips used for divination]。如:求签;神签(求神占卜吉凶所用的竹片);签诗(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签诀(犹签诗);签谱(犹签诗)
(6) 背面涂有胶,用时润湿即压贴于某表面的纸片 [sticker]。如:航空邮签
(7) 挖剔用的尖头用具 [pick]。如:牙签;签子(即扦子。尖锐细长的杆状物)
◎ 签的拼音:
籤 qiān
〈词性:动〉
(1) 签署意见或题写姓名于简札 [sign]。如:签记(题署签条);签题(书籍封面的标题);签补(签发补充)
(2) 刺入;插入 [stick]。如:签爪(用竹签刺手指或足趾的残酷刑罚) 注:“唐音癸籖”的“籖”不作“签”
签订、签发、签名、签名、签批、签收、签署、签条、签筒、签押、签证、签注、签字
犀的拼音:xī(ㄒ一)
⒈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犀角。犀甲。犀照。灵犀。
⒉ 坚固: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
犀字UNICODE编码U+7280,10进制: 29312,UTF-32: 00007280,UTF-8: E7 8A 80。
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犀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会意
rhinoceros; sharp, well-tempered
详细解释◎ 犀的拼音: xī
〈词性:名〉
(1) 犀牛 [rhinoceros]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说文》
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尔雅》郭注
水犀之甲。——《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黄支国献犀牛。——《汉书·平帝纪》
正南以文献为献。——《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2) 又如:犀牛望月(形容长久盼望);犀分(划分。古代传说有水兽名水犀,出入有光,水为之分开,故云)
(3) 犀牛皮 [rhinoceros skin]
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张逸少《北征凯旋诗》
(4) 又如:犀帖(薄犀皮制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5) 犀牛角 [rhinoceros horn]。可入药,也可制器
饰以文犀。——《文选·曹植·七启》
(6) 又如: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尘(犀柄尘尾)
(7) 称人发际隆起的骨 [bone]。如:犀骨(如犀角之额骨。所谓贵者之相);犀顶龟纹(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 犀的拼音: xī
〈词性:形〉
(1) 锋利;坚固 [sharp;solid]
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后汉书》
(2) 又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锐利的目光);犀舟(坚固的船只);犀车(坚固的车子);犀兵(锋利的兵器);犀刻(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3) 强,强大 [strong]。如:犀兵(强兵);犀卒(强兵);犀弩(强劲的弓弩);犀军(强兵)
犀角、犀利
轴(軸)的拼音:zhóu(ㄓㄡˊ)
⒈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轴心。轮轴。
⒉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画轴。卷轴。
⒊ 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两轴丝线。
⒋ 纺织机上持经线的工具:杼轴。
⒌ 枢要的地位:当轴(a.当权,官居要职;b.居要职的官)。
⒍ 数学上指一条直线,周围的点围绕它旋转,或是用它作为确定各点位置的标准:转动轴。坐标轴。
轴的拼音:zhòu(ㄓㄡˋ)
⒈ [大轴子]戏曲演出排在最末的一出,一般都是重头、精采的剧目:压轴(倒数第二出戏)。
轴字UNICODE编码U+8F74,10进制: 36724,UTF-32: 00008F74,UTF-8: E8 BD B4。
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轴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軸
axes、axis、axletree、shaft、spindle
形声:从车、由声
axle, axletree; pivot; axis
详细解释◎ 轴的拼音:
軸 zh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由声。本义:轮轴)
(2) 同本义 [axis;axle;shaft]
轴,持轮也。——《说文》
輑谓之轴。——《方言九》
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列女传·母仪》
迁于袒,用轴。——《仪礼·既夕礼》。注:“輁轴也。状如转辚,刻两头为轵。”
天寒日短银灯续, 欲往从之车脱轴。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
(3) 又如:车轴;主轴;轴心(轮轴)
(4) 车子 [cart]。如:轴车(车子)
(5) 字画下端便于悬挂或卷起的圆杆 [spool;rod;roller]。如:轴诗(写在卷轴上的诗);线轴儿;画轴儿;卷轴;挂轴
(6) 把平面或立体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 [axis]。如:转动轴;坐标轴
(7) [量词]∶ 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 [scroll]。如:两轴丝线;一轴山水画
(8) 织具。引申为一切机枢之称。也作“柚” [weaving implements]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9) 又如:轴杼(轴和杼,纺织机上的两个部件)
(10) 中心,枢纽 [center]
柂以漕渠,轴以昆仑。—— 鲍照《芜城赋》
(11) 又如:轴辖(关键)
(12) 指重要位置 [high position]
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汉书》
(13) 指装成卷轴形的书、画 [scroll]
所著书有未毕者,多芸与续之成轴也。——《唐国史补》
(14) 某些可以旋转之物 [shaft]
转轴拨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另见 zhòu
轴承、轴对称、轴瓦、轴线、轴心
◎ 轴的拼音:
(1) 軸 zhòu
(2) ——见“压轴子” yāzhòzi
(3) 另见 zh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