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è sǎn bīng lí
注音一ㄝˋ ㄙㄢˇ ㄅ一ㄥ ㄌ一ˊ
解释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
出处《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叶散冰离是中性词。
繁体葉散冰離
动物生肖牛,虎,蛇
叶(葉)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菜叶。叶子。叶落归根。一叶知秋。一叶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⒉ 像叶子的:铁叶。百叶窗。
⒊ 同“页”。
⒋ 世,时期:初叶。末叶。
⒌ 姓。
叶的拼音:xié(ㄒ一ㄝˊ)
⒈ 和洽,合:叶韵。
叶字UNICODE编码U+53F6,10进制: 21494,UTF-32: 000053F6,UTF-8: E5 8F B6。
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協葉
leaf、foliage、frondage、part of a hisorical period
会意:从口、从十
to harmonize, to rhyme; to unite; (borrowed for) leaf
详细解释◎ 叶的拼音: Shè
〈词性:名〉
(1) 古邑名 [She village]。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如:叶县凫(指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
(2) (今读 yè )姓。如: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 另见 yè;xié
◎ 叶的拼音: xié
〈词性:动〉
(1) 和洽。同“协” [be harmonious]
犀牛一角叶箜篌。——《老残游记》
逢吉与 李程同执政,不叶。——《新唐书》
(2) 又如:叶律(叶韵;韵律);叶韵(协韵;押韵);叶中(犹适中);叶吉(和协吉祥);叶和(和睦;和合;和谐;亦作应和);叶契(协和,配合);叶泰(协和安泰)
(3) 协助;帮助 [assist]。如:叶佐(辅佐,配合);叶齐(协力一致);叶赞(协同翊赞)
(4) 合,共同 [together]
股肱叶谋,爪牙宣力。——《旧五代史》
(5) 又如:叶力(协力;合力);叶心(同心);叶谋(合谋;共谋)
(6) 另见 yè
◎ 叶的拼音:
葉 yè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枽( yè )声。植物的叶子。“叶”,同“协”,会意字,从十从口。本是两个字。本义:草木之叶)
(2) 同本义 [leaf]
叶,草木之叶也。——《说》
其叶为胡蝶。——《列子·天瑞》。注:“散也。”
枝叶未有害。——《诗·大雅·荡》
(3) 又如:叶尖(植物学名词。叶片的尖端部位);叶序(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芽(植物学名词。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叶基(植物学名词。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
(4) 比喻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 [leaf-like thing]
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无题》
(5) 又如:百叶窗;一叶扁舟;肺叶
(6) 历史时期的分段 [part of a historical period]。如:唐朝末叶;20世纪中叶
(7) 世,代 [generation]
勋载二叶。——汉《太尉刘宽碑》
继德前叶,清和挺懿。——汉《豫州从事孔褒碑》
李势在 蜀既久,承藉累叶。——《世说新语》
(8) 又如:叶语(世代相传说)
(9) 量词。轻薄物体的计量单位。如:叶叶(片片)
(10) 古邑名 [Ye village],在今河南叶县南
公爱班固而忽 崔骃,此 叶公之好龙也。(叶公:本名沈诸梁,楚国贵族,叶是他的封地。)——《后汉书·崔骃传》
(11) 姓
(12) 另见 xié
叶斑病、叶柄、叶蜂、叶公好龙、叶红素、叶猴、叶黄素、叶绿素、叶轮、叶落归根、叶落知秋、叶脉、叶面、叶片、叶鞘、叶肉、叶酸、叶甜菜、叶序、叶叶、叶腋、叶枝、叶子
散的拼音:sàn(ㄙㄢˋ)
⒈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⒉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 )。天女散花。
⒊ 排遣:散心。散闷(mèn )。
⒋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散的拼音:sǎn(ㄙㄢˇ)
⒈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⒉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⒊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⒋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散字UNICODE编码U+6563,10进制: 25955,UTF-32: 00006563,UTF-8: E6 95 A3。
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㪚㪔
come loose、dispel、disperse、disseminate、fall apart、give out、scatter
集、聚
形声:从攵、声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详细解释◎ 散的拼音: sǎn
〈词性:形〉
(1) 逍遥,懒散 [free and unfettered]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at ease]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sinecure]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random;mixed and disorderly]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free from parallelism]。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scattered;fragmentary;odd]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13) 平凡;不成材 [ordinary;useless]。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 散的拼音: sǎn
〈词性:名〉
(1) 药粉 [medicine in powder form]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散板、散板、散兵、散兵游勇、散诞、散匪、散工、散光、散话、散记、散剂、散架、散件、散见、散居、散乱、散漫、散曲、散沙、散射、散碎、散体、散文、散文诗、散职、散装、散座,散座儿
◎ 散的拼音: sàn
〈词性:动〉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break up;disperse]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distribute;disseminate]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open]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dissipate]
[以]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run away;escape;flee]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herd;graze]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express]。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of a meeting, etc.) be over]。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lose]。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 散的拼音: sàn
〈词性:形〉
(1) 杂乱,纷乱 [chaotic;helter-skelter]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冰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⒉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⒊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⒋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
⒌ 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冰字UNICODE编码U+51B0,10进制: 20912,UTF-32: 000051B0,UTF-8: E5 86 B0。
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仌冫氷凝
ice
炭
会意:从冫、从水
ice; ice-cold
详细解释◎ 冰的拼音:
氷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ice]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go-between;match-maker]。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结冰,冻结 [freeze;ice over]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ice]。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feel cold]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形〉
(1) 冷,凉 [cold]。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crystal]。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clear]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冰棒、冰雹、冰暴、冰茶、冰碴儿、冰川、冰船、冰床、冰镩、冰袋、冰蛋、冰刀、冰灯、冰点、冰冻、冰斗、冰堆、冰封、冰糕、冰挂、冰棍儿、冰河、冰壶秋月、冰花、冰魂雪魄、冰肌玉骨、冰激凌、冰鉴、冰窖、冰晶、冰景、冰窟、冰库、冰冷、冰凉、冰凌、冰片、冰淇淋、冰清玉洁、冰球、冰人、冰山、冰上运动、冰蚀、冰释、冰霜、冰炭、冰糖、冰糖葫芦、冰天雪地、冰箱、冰消瓦解、冰心、冰雪、冰雪节、冰原、冰镇、冰镇汽水
离(離)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⒉ 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 )。离职。离异。离间(jiàn )。支离破碎。
⒊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⒋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⒌ 古同“罹”,遭受。
⒍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⒎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⒏ 姓。
离字UNICODE编码U+79BB,10进制: 31163,UTF-32: 000079BB,UTF-8: E7 A6 BB。
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離魑
away、independent of、leave、off、part from、without
合、即、留
形声
详细解释◎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 zhuī ),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2) 同本义 [Chinese oriole]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a legendary bird]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4) 八卦之一,象征火 [fire]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5)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scarf]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6)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dragon without horn]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7) 通“樆”。山棃 [rowan]
桂椒栏,檗离朱杨。——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8) 通“蓠”。香草 [sweetgrass]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9) 姓
◎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动〉
(1) 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part;leave each other]
正大夫离居。——《诗·小雅·雨无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今当远离。——诸葛亮《出师表》
离臣虏之劳。——《韩非子·五蠹》
离城三里。——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离吾乡七百里。——清· 袁枚《祭妹文》
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又如:脱离(离开);偏离(离开正道);离了母(离了谱;失去本来面目);离人(与亲人分别的人);离恨(离别的愁恨);离格儿(出格);离了眼(看花了眼);离丧(指亲人死亡)
(3) 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decentralize]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不愿离而离。——清· 林觉民《与妻书》
约从离衡。——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离合(分合;聚散);离聚(分和合);离鹤(失群的鹤);离会(指两国君主相会,而彼此意见不一致,不能定是非善恶)
(5) 假借为“罹”。遭受 [suffer from]
雉离于罿。——《诗·王风·兔爰》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6) 又如:离骚(遭遇到忧患);离恨天(遭逢恨事之天);离尤(遭受罪愆);离殃(遭受,罹祸)
(7) 割取 [cut]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
(8) 又如:离肺(割去肺脏)
(9) 断绝;判别 [distinguish]
一年离经辨志。——《礼记·学记》
(10) 又如:离经(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离辞(离析辞句)
(11) 违背,背离 [violate;go against]
失法离令。——《商君书·画策》
众叛亲离。——《左传》
(12) 又如:离上(背叛君上);离次(离弃职守);离判(弃去形体,超越形躯);离志(异心,背离的心志)
(13) 距离;相距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from]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水浒传》
(14) 又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15) 罗列,陈列 [enumerate]
夜峰何离离,明日落石底。——李贺《长歌续短歌》
(16) 又如:离离(罗列的样子)
(17) 经历 [experience]
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汉书·西域传上》
(18) 缺少 [lack;be short of]。如:离不得(少不了,不免);发展科技,离不了人才;差不离(差不多)
(19) 通“丽”。附丽,附着 [attach oneself to;depend on]
六五之言,离王公也。——《易·离》
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诗·小雅·渐渐之石》
◎ 离的拼音:
離 lí
[数]
(1) 二,两;双 [two]
离坐离立,无往参焉。——《礼记·曲礼上》
离,丽也。——《易·离卦》
(2) 又
明两作离。
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离不言会。——《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二国会曰离。”
则不敢正坐离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3) 又如:离立(并立)
◎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形〉
通“俪”。成双,成对 [paired]
父母存不养,出离者几何人?——《管子·问》
宿离不贷。——《礼记·月令》
离别、离不开、离尘、离愁、离队、离贰、离格儿、离宫、离合、离合的神光、离合器、离婚、离间、离解、离经叛道、离境、离绝、离开、离鸾、离谱,离谱儿、离奇、离弃、离群、离群索居、离任、离世、离题、离亭、离违、离析、离乡背井、离校生、离心、离心力、离休、离异、离忧、离辙、离职、离子、离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