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诒厥之谋的意思

juézhīmóu

诒厥之谋



拼音yí jué zhī móu

注音一ˊ ㄐㄩㄝˊ ㄓ ㄇㄡˊ

解释诒:通“贻”,遗留;厥:其。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

出处《晋书·愍怀太子传》:“武皇钟爱,既深诒厥之谋;天下归心,颇有后来之望。”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诒厥之谋是中性词。

近义贻厥孙谋、诒厥孙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í dài   注音  一ˊ ㄉㄞ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CKG  仓颉  IVIR  郑码  SZJ  四角  33760  结构  左右电码  6095  区位  5817  统一码  8BD2  笔顺  丶フ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诒(詒)的拼音:yí(一ˊ)  

⒈ 传给:诒训。

⒉ 赠与,给与:“诒尔多福。”

其他字义

诒(詒)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欺诈:骨肉相诒。诒骗。

统一码

诒字UNICODE编码U+8BD2,10进制: 35794,UTF-32: 00008BD2,UTF-8: E8 AF 92。

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诒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讠、台声

English

bequeath, pass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部首  厂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DUBW  仓颉  MTUO  郑码  GGZR  四角  7128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28  区位  5642  统一码  53A5  笔顺  一ノ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厥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气闭,昏倒:昏厥。痰厥。

⒉ 其他的,那个的:厥父。厥后。

⒊ 乃,于是:“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⒋ 古同“撅”,掘。

⒌ 古同“撅”,断木。

统一码

厥字UNICODE编码U+53A5,10进制: 21413,UTF-32: 000053A5,UTF-8: E5 8E A5。

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厥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int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 he, she, 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厥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形声。从厂( hǎn  ,山崖),欮( jué  )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stone]

厥,发石也。——《说文》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山海经·海外北经》

熒惑厥弛。——《汉书·李寻传》

和之璧, 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

词性变化

厥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be faint;fall into a coma]

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

(2) 又如:厥冷(指突然晕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头痛)

(3) “蹶”的古字。摔倒;挫败 [defeat]。如:厥弛(摇动的样子)

(4) 磕头;触碰 [kowtow]

若崩厥角稽首。——《孟子》

(5) 又如:角犀厥地;厥角(叩头)

(6) 短,缺 [be short of]

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在假典,顾省厥遗。——《史记》

厥的拼音: jué  

〈词性:代〉

(1) 其;他的;她的 [his;her]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将尽厥职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厥父;厥疾不疗;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样的)

(3) 它的;他们的;它们的 [its;their]

方命厥后。——《诗·商颂·玄鸟》

(4) 又如:厥后

厥的拼音: jué  

<连>

因而,因此,于是 [therefore]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

常用词组

厥症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móu   注音  ㄇㄡ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AFS  五笔98  YFSY  仓颉  IVTMD  郑码  SEF  四角  34794  结构  左右电码  6180  区位  3617  统一码  8C0B  笔顺  丶フ一丨丨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谋(謀)的拼音:móu(ㄇㄡˊ)  

⒈ 计划,计策,主意:计谋。出谋划策。

⒉ 设法寻求:谋求。图谋。谋面。谋篇。谋生。谋幸福。

⒊ 商议:谋议。谋划。不谋而合。

⒋ 姓。

统一码

谋字UNICODE编码U+8C0B,10进制: 35851,UTF-32: 00008C0B,UTF-8: E8 B0 8B。

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謀㖼

汉英互译

consult、plan、plot、scheme、seek、stratagem

造字法

形声:从讠、某声

English

plan, scheme; strateg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谋的拼音:

móu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2)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consider;plan]

虑难曰谋。——《说文》

聪作谋。——《书·洪范》

咨难为谋。——《左传·襄公四年》

谁适与谋。——《诗·小雅·苍伯》

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春秋·说题辞》

心思为谋。——《论衡·超奇》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列子·汤问》

谋诸漆工。——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谋谟殚神(筹谋划策,竭尽全力);不谋而合;合谋(共同策划);谋及庶人(与百姓共商国事);思谋(方言。思索;考虑);谋始(于开始时慎重考虑);谋章(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

(4) 计议;商议 [confer;discuss]

谋,议也。——《广雅》

聚室而谋。——《列子·汤问》

(5) 又如:谋迹(议其行事);谋阙(商议补救缺失);谋合(合伙同谋)

(6) 图谋;营求 [plot;conspire;seek]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亦宜自谋。——诸葛亮《出师表》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谋论(谋划揣摩);谋断(谋划决断);谋为不轨(图谋不轨);谋首(主谋者);谋犹(计谋。也作谋猷);谋干(谋求;钻营);谋虚逐妄(谋求追逐虚幻不实的东西);谋道(探求事理和道义等)

(8) 咨询 [seek advice from;consult with]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诗·小雅》

咨事为谋。——《国语·鲁语》

(9) 又如:谋筮(问卜);谋询(咨询);谋龟(问卜)

词性变化

谋的拼音:

móu  

〈词性:名〉

(1) 策略,计谋 [tactics;plan]

辩说属辞,饰非诈谋。——《韩非子·存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无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注:“小臣之谋也。”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谋不逮下(谋略不及下等水平);谋定后动(计划稳妥之后再采取行动);计谋(战争中欺蒙并智胜敌人的策略);足智多谋;有勇无谋

(3) 通“媒”。媒介 [media]

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管子》

常用词组

谋财害命、谋臣、谋反、谋害、谋划、谋计、谋虑、谋略、谋面、谋求、谋取、谋杀、谋生、谋食、谋士、谋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诒厥之谋: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