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一溜烟的意思

liùyān

一溜烟



拼音yī liù yān

注音一 ㄌ一ㄡˋ 一ㄢ

解释形容跑得很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

例子那捉他的巡捕见问官和他认得,便一溜烟走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八回

用法作状语、定语;指很快。

感情一溜烟是中性词。

繁体一溜煙

近义一转眼

英语run away swiftly

俄语струя дыма(быстро)

日语さっと,すばやく走(はし)る

造句rapidement(en coup de ven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画  
五笔  GGLL  仓颉  M  郑码  A  四角  1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1  区位  5027  统一码  4E00  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一的拼音:yī(一)  

⒈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⒉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满: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⒍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⒎ 乃;竞: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⒐ 或者:一胜一负。

⒑ 初次:一见如故。

⒒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统一码

一字UNICODE编码U+4E00,10进制: 19968,UTF-32: 00004E00,UTF-8: E4 B8 80。

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壹弌

汉英互译

a、an、each、one、per、same、single、whole、wholehearted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one; a, an; al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一的拼音:   

〈词性:数〉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first]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odd]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single;only one]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certain]。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every time;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another]。如:蝉一名知了

词性变化

一的拼音:   

〈词性:形〉

(1) 全;满 [whole;full]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乐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same]。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joint;combined]。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unified;unitary]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pure]。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single;alone]。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一的拼音:   

〈词性:副〉

(1) 都,一概 [all]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very]。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straight;always;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once;in case]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one by one;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一的拼音:   

〈词性:名〉

初次,第一次;开始 [first;begin]。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常用词组

一把手、一把死拿、一把抓、一败涂地、一斑、一般、一般见识、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半、一半、一…半…、一半天、一杯羹、一辈子、一本万利、一本正经、一鼻孔出气、一笔勾销、一笔抹煞、一壁厢、一臂之力、一边、一边、一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拨儿、一…不…、一不做,二不休、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一差二错、一刹,一刹儿、一刹那、一刬、一场空、一倡百和、一唱一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程子、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一次方程、一次性、一蹴而就,一蹴而得、一搭两用儿、一大早儿、一代、一带、一旦、一刀两断、一刀切、一道、一得、一得之功、一得之愚、一点、一点儿,一点点、一丁点儿、一定、一定之规、一度、一段、一堆、一而再、再而三、一…而…、一二、一…二…、一发、一发、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分、一分为二、一风吹、一副、一概、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心眼儿、一共、一股劲儿、一股脑儿、一鼓作气、一官半职、一贯、一棍子打死、一锅端、一锅粥、一锅煮、一国两制、一何、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忽儿、一呼百应、一晃、一晃、一会儿、一己、一技之长、一家之长、一家之主、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介、一经、一…就…、一举、一举两得、一蹶不振、一刻、一孔之见、一口、一口气、一块、一块、一览、一览表、一揽子、一劳永逸、一例、一连、一连串、一了百了、一鳞半爪、一溜儿、一溜烟、一路、一律、一落千丈、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脉相承、一毛不拔、一面、一面儿理、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鸣惊人、一瞑不视、一命呜呼、一模一样、一木难支、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男半女、一年到头、一年一度、一念之差、一诺千金、一派、一盘棋、一盘散沙、一瞥、一贫如洗、一暴十寒、一齐、一起、一气、一窍不通、一切、一清二白、一清二楚、一穷二白、一丘之貉、一人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日、一日千里、一日三秋、一日身死、一如、一如既往、一霎那、一身、一神教、一生、一眚、一时、一时半会儿、一事无成、一视同仁、一手、一手一足、一手遮天、一水儿、一顺儿、一瞬、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丝一毫、一塌糊涂、一套、一套、一体、一天、一条龙、一条心、一同、一统、一通儿、一头、一头儿沉、一头热、一吐为快、一团和气、一团漆黑、一团糟、一推六二五、一网打尽、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一味、一文不名、一文不值、一问三不知、一窝蜂,一窝风、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一五一十、一物降一物、一息尚存、一席话、一系列、一下、一下、一向、一笑置之、一些、一泻千里、一泻汪洋、一心、一心一德、一心一意、一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言堂、一言为定、一言以蔽之、一氧化碳、一样、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一一、一…一…、一衣带水、一语破的、一元方程、一再、一早、一眨巴眼,一眨巴眼儿、一朝、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枕黄粱、一阵、一阵风、一阵子、一知半解、一直、一纸空文、一致、一掷千金、一柱擎天、一准、一字千金、一字一板、一总、一走了之、一卒之田

  拼音  liū liù   注音  ㄌ一ㄡ ㄌ一ㄡ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QYL  仓颉  EHHW  郑码  VRYK  四角  37162  结构  左右电码  3296  区位  3379  统一码  6E9C  笔顺  丶丶一ノフ丶フノ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溜的拼音:liū(ㄌ一ㄡ)  

⒈ 滑行,(往下)滑:溜冰。

⒉ 光滑,平滑,无阻碍:溜圆。溜光。

⒊ 趁人不见走开:溜走。溜号。

⒋ 同“熘”。

其他字义

溜的拼音:liù(ㄌ一ㄡˋ)  

⒈ 迅急的水流:大溜。急溜。

⒉ 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溜。承溜。

⒊ 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水溜。

⒋ 量词,指行(háng   )列,排:一溜三间房。

⒌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溜儿的果木树很多。

统一码

溜字UNICODE编码U+6E9C,10进制: 28316,UTF-32: 00006E9C,UTF-8: E6 BA 9C。

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澑瀏蹓遛霤

汉英互译

glide、slide、slip、smooth、steal

造字法

形声:从氵、留声

English

slide, glide, slip; slippe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溜的拼音: liū  

〈词性:动〉

(1) 滑动 [slide;slip;glide]。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sneak off]。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steal a glance;peek]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steal;pilfer]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heat up]。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quick-fry]。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fawn on]。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cry;chirp]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词性变化

溜的拼音: liū  

〈词性:形〉

(1) 倾斜 [sloping]。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clear]。如:溜撒(灵活;伶俐)

溜的拼音: liū  

〈词性:副〉

〈词性:方〉∶很,非常 [very]。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溜的拼音: liū  

〈词性:词缀〉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常用词组

溜边,溜边儿、溜冰、溜冰场、溜槽、溜达、溜掉、溜干二净、溜工、溜沟子、溜光、溜号、溜滑、溜肩膀,溜肩膀儿、溜开、溜溜儿、溜溜转、溜门,溜门儿、溜门子、溜平、溜湫、溜熟、溜腿、溜须拍马、溜圆、溜之大吉、溜直、溜走

基本词义

溜的拼音: liù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Liu River]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eavesdrop]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eaves gutter;shuting]。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surroundings]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词性变化

溜的拼音: liù  

〈词性:动〉

(1) 液体向下流 [flow]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shoot a glance at]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drill]。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stroll]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summon]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词性:方〉∶涂抹、糊缝隙 [daub]。如:溜缝

溜的拼音: liù  

〈词性:形〉

(1) 水势迅猛 [rapid]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quick]。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溜的拼音: liù  

〈词性:量〉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row]。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liū  

常用词组

溜腰

  拼音  yān   注音  一ㄢ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LDY  仓颉  FWK  郑码  UOJD  四角  96800  结构  左右电码  3533  区位  4944  统一码  70DF  笔顺  丶ノノ丶丨フ一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烟的拼音:yān(一ㄢ)  

⒈ 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冒烟。硝烟。烟囱。烟雾。烟波。烟火。烟尘。荒无人烟。

⒉ 像烟的:烟霞。烟霭。烟岚。烟鬟。

⒊ 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烟了眼睛。

⒋ 一年生草本植物:烟草。烟叶。

⒌ 烟草制成品:香烟。卷烟。纸烟。烟蒂。

⒍ 指“鸦片”:大烟。烟灯。烟枪。烟馆。

统一码

烟字UNICODE编码U+70DF,10进制: 28895,UTF-32: 000070DF,UTF-8: E7 83 9F。

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煙菸㷑

汉英互译

smoke、mist、tobacco、opium

造字法

形声:从火、因声

English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smoke]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mist]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opium]。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词性变化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动〉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of eyes)be irritated by smoke]。如:烟眼睛

(2) 通“堙( yīn  )”。堵塞 [block up]

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烟草 [tobacco]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3) 另见 yīn  

常用词组

烟霭、烟波、烟草、烟尘、烟囱、烟袋、烟袋杆儿、烟袋锅,烟袋锅儿、烟道、烟灯、烟蒂、烟斗、烟贩子、烟缸,烟缸儿、烟膏、烟管、烟馆,烟馆儿、烟鬼、烟锅,烟锅儿、烟海、烟盒,烟盒儿、烟黑、烟花、烟花巷、烟灰、烟灰缸、烟火、烟碱、烟景、烟具、烟卷儿、烟岚、烟霾、烟煤、烟幕、烟幕弹、烟农、烟癖、烟屁股、烟气、烟枪、烟色、烟尸、烟屎、烟丝、烟酸、烟头,烟头儿、烟突、烟土、烟雾、烟霞、烟消云散、烟熏、烟熏火燎、烟焰、烟叶、烟瘾、烟油、烟油子、烟雨、烟云、烟瘴、烟柱、烟子、烟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