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倚闾望切的意思

wàngqiē

倚闾望切



拼音yǐ lǘ wàng qiē

注音一ˇ ㄌㄩˊ ㄨㄤˋ ㄑ一ㄝ

解释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倚闾之思”。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繁体倚閭望切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一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DSK  仓颉  OKMR  郑码  NGAJ  四角  24221  结构  左右电码  0231  区位  5048  统一码  501A  笔顺  ノ丨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倚的拼音:yǐ(一ˇ)  

⒈ 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

⒉ 仗恃:倚势。倚恃。倚仗。

⒊ 偏,歪:不偏不倚。

⒋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统一码

倚字UNICODE编码U+501A,10进制: 20506,UTF-32: 0000501A,UTF-8: E5 80 9A。

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ainst、biased、lean on、partial、rely on

造字法

形声:从亻、奇声

English

rely on, depend on; lean heavi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倚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 同本义 [lean by]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4) 依靠;依赖 [rely on;depend on]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5) 又如:倚负(依附;跟从);倚叠(互相依靠勾结);倚人庐下(依靠别人生活);倚借(依赖;倚仗);倚任(倚重信任);倚信(倚重信任);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倚酒三分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6) 倾斜 [incline]。如:倚盖(倾斜的伞盖);倚风(随风倾侧摇摆);倚墙(倾侧的危墙)

(7) 靠近 [be near to]。如:倚翠(接近女性);倚负(靠近,偎依)

(8) 立 [stand]。如:倚石(耸立的石头);倚乘(站着乘车)

(9) 拄 [lean on sth.]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依照,合着[音乐],伴奏 [in accordance with]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词性变化

倚的拼音:   

〈词性:名〉

常用词组

倚此为命、倚叠、倚伏、倚靠、倚赖、倚老卖老、倚马千言、倚仗、倚重

  拼音    注音  ㄌㄩˊ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KKD  仓颉  LSRR  郑码  TLJJ  四角  37606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047  区位  6744  统一码  95FE  笔顺  丶丨フ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闾(閭)的拼音:lǘ(ㄌㄩˊ)  

⒈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⒉ 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倚闾而望。闾里。闾巷。闾左(秦代居于里门之左的贫苦百姓)。

⒊ 汇聚:尾闾(水闾汇聚之处,泄水的处所)。

统一码

闾字UNICODE编码U+95FE,10进制: 38398,UTF-32: 000095FE,UTF-8: E9 97 BE。

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闾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门、吕声

English

village of twenty-five famili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闾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门,吕声。本义:里巷的大门)

(2) 同本义 [gate of an alley]

闾,里门也。——《说文》

二大夫出,相与踦闾而语。——《公羊传》

便旋闾阎。——张衡《西京赋》

门闾无关。——《吕氏春秋·仲夏》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汉书·陈胜传》

(3) 又如:倚闾而望;闾阋(指内部斗争);闾墓(里巷和墓道的大门);闾闬(里巷的门)

(4) 里巷 [lane]

闾,里也。——《广雅·释宫》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吕氏春秋·期贤》

违郢都之旧闾兮。——《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5) 又如:闾吏(里巷小吏);闾陌(里巷);闾社(闾里乡社);闾肆(街市)

(6) 泛指门户;人家 [door;house]。如:闾井(房屋、水井等);闾舍(房舍);闾居(屋门所在)

(7) 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 [a community of 25 families in ancient China]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周礼·大司徒》

(8) 泛指乡里 [native village]。如:陋闾;闾部(泛指地方);闾落(村庄);闾亭(乡里);闾户(村户);闾伍(乡里,民间)

(9) 姓

常用词组

闾里、闾巷、闾左

  拼音  wàng   注音  ㄨㄤ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YNEG  仓颉  YBHG  郑码  SHQC  四角  07104  结构  上下电码  2598  区位  4591  统一码  671B  笔顺  丶一フノフ一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望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⒉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⒊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⒋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⒌ 向,朝着:望东走。

⒍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

⒎ 埋怨,责备:怨望。

⒏ 姓。

统一码

望字UNICODE编码U+671B,10进制: 26395,UTF-32: 0000671B,UTF-8: E6 9C 9B。

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ull moon、hope、look over、reputation、visit

相关字词

视、看、瞧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  )。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com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grudge]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词性变化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名〉

(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介〉

(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常用词组

望板、望尘不及、望穿秋水、望断、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望风、望风扑影、望风而遁、望风而溃、望风而靡、望风而逃、望风披靡、望楼、望梅止渴、望门投止、望日、望头、望外、望文生义、望闻问切、望乡台、望眼欲穿、望洋、望洋兴叹、望远镜、望月、望诊、望子成龙、望子、望族

  拼音  qiē qiè   注音  ㄑ一ㄝ ㄑ一ㄝˋ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AVN  五笔98  AVT  仓颉  PSH  郑码  HDYD  四角  47720  结构  左右电码  0434  区位  3948  统一码  5207  笔顺  一フ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切的拼音:qiē(ㄑ一ㄝ)  

⒈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其他字义

切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密合,贴近: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⒉ 紧急:急切。迫切。

⒊ 实在:切忌。恳切。

⒋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统一码

切字UNICODE编码U+5207,10进制: 20999,UTF-32: 00005207,UTF-8: E5 88 87。

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xious、be sure to、chip、chop、correspond、cut、knife、log、shear

造字法

形声:从刀、七声

English

cut, mince, slice, car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切的拼音: qiē  

〈词性:名〉

通“砌”。台阶 [steps]

切皆铜沓黄金涂。——《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

词性变化

切的拼音: qiē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cut into parts;slice]。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cut]。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compare notes]。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tangent]。如:切面;切球;切圆

(6) 另见 qiè  

常用词组

切变、切除、切磋、切磋琢磨、切点、切断、切割、切口、切面、切片、切片、切片机、切向力、切向速度、切削、切屑

基本词义

切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摩擦;接触 [rub]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correspond to]。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be sure to]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press close to]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词性变化

切的拼音: qiè  

〈词性:形〉

(1) 急切;急迫 [anxious]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deep]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earnest and straightforward]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stern]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intense]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severe]。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12) 另见 qiē  

常用词组

切齿、切肤之痛、切骨之仇、切合、切激、切记、切忌、切近、切口、切脉、切盼、切迫、切切、切切私语,切切细语、切身、切实、切实、切题、切望、切要、切音、切云、切责、切诊、切中、切中时弊、切嘱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