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倚马七纸的意思

zhǐ

倚马七纸



拼音yǐ mǎ qī zhǐ

注音一ˇ ㄇㄚˇ ㄑ一 ㄓˇ

解释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章写得快。

感情倚马七纸是中性词。

繁体倚馬七紙

近义倚马千言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一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DSK  仓颉  OKMR  郑码  NGAJ  四角  24221  结构  左右电码  0231  区位  5048  统一码  501A  笔顺  ノ丨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倚的拼音:yǐ(一ˇ)  

⒈ 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

⒉ 仗恃:倚势。倚恃。倚仗。

⒊ 偏,歪:不偏不倚。

⒋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统一码

倚字UNICODE编码U+501A,10进制: 20506,UTF-32: 0000501A,UTF-8: E5 80 9A。

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ainst、biased、lean on、partial、rely on

造字法

形声:从亻、奇声

English

rely on, depend on; lean heavi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倚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 同本义 [lean by]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4) 依靠;依赖 [rely on;depend on]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5) 又如:倚负(依附;跟从);倚叠(互相依靠勾结);倚人庐下(依靠别人生活);倚借(依赖;倚仗);倚任(倚重信任);倚信(倚重信任);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倚酒三分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6) 倾斜 [incline]。如:倚盖(倾斜的伞盖);倚风(随风倾侧摇摆);倚墙(倾侧的危墙)

(7) 靠近 [be near to]。如:倚翠(接近女性);倚负(靠近,偎依)

(8) 立 [stand]。如:倚石(耸立的石头);倚乘(站着乘车)

(9) 拄 [lean on sth.]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依照,合着[音乐],伴奏 [in accordance with]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词性变化

倚的拼音:   

〈词性:名〉

常用词组

倚此为命、倚叠、倚伏、倚靠、倚赖、倚老卖老、倚马千言、倚仗、倚重

  拼音    注音  ㄇㄚˇ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CNNG  五笔98  CGD  仓颉  NVSM  郑码  XA  四角  7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7456  区位  3477  统一码  9A6C  笔顺  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统一码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马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马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马的拼音: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拼音    注音  ㄑ一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AGN  仓颉  JU  郑码  HD  四角  4071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3  区位  3863  统一码  4E03  笔顺  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七的拼音:qī(ㄑ一)  

⒈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⒉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⒊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统一码

七字UNICODE编码U+4E03,10进制: 19971,UTF-32: 00004E03,UTF-8: E4 B8 83。

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ve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ev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七的拼音:   

〈词性:数〉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seven times]。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词性变化

七的拼音:   

〈词性: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常用词组

七…八…、七八成、七八成、七病八痛、七长八短、七尺之躯、七大八小、七大洲、七高八低、七绝、七拉八扯、七老八十、七零八落、七律、七略、七庙、七拼八凑、七平八稳、七七、七七事变、七巧板、七窍、七窍生烟、七情、七擒七纵、七色板、七上八下、七声、七十二变、七十二行、七手八脚、七夕、七弦琴、七言诗、七曜、七一、七折八扣、七嘴八舌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XQAN  仓颉  VMHVP  郑码  ZRH  四角  22140  结构  左右电码  4786  区位  5429  统一码  7EB8  笔顺  フフ一ノ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纸(紙)的拼音:zhǐ(ㄓˇ)  

⒈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纸张。纸币。纸烟。纸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纸醉。

⒉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纸空文。

统一码

纸字UNICODE编码U+7EB8,10进制: 32440,UTF-32: 00007EB8,UTF-8: E7 BA B8。

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紙帋

汉英互译

bumf、paper

造字法

形声:从纟、氏声

English

pap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纸的拼音:

紙、帋 zhǐ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2) 同本义 [paper]

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

[帝]令逵自选《公羊》 严、 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3)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

(4)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 [money of the nether world]

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西游记》

(5) 又如:纸劄(纸糊的冥器);纸锞(纸钱);纸扎(纸糊的冥器);纸元宝(有金色或银色纸糊制的元宝形冥钱。迷信用品)

(6) 文契,字据 [written pledge]

把小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儒林外史》

词性变化

纸的拼音:

zhǐ  

〈词性:量〉

(1) 书信、文件的张;件 [sheet]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颜氏家训》

(2) 又如:一纸空文;纸半张(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太宗真迹六百纸

常用词组

纸包不住火、纸币、纸带、纸花、纸灰、纸婚、纸火柴、纸夹、纸浆、纸马,纸马儿、纸煤儿,纸媒儿、纸牌、纸盆、纸钱、纸上谈兵、纸型、纸烟、纸样、纸鹞、纸鱼、纸鸢、纸张、纸醉金迷

倚马七纸: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