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ǐn chuán jiù àn
注音一ㄣˇ ㄔㄨㄢˊ ㄐ一ㄡˋ ㄢˋ
解释移动船身靠岸。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本想做个反跌文章,先说个不成功,好等他哥来还价,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就范。
感情引船就岸是中性词。
近义移船就岸
动物生肖牛,虎,蛇
引的拼音:yǐn(一ㄣˇ)
⒈ 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⒉ 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⒊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⒋ 退却:引退。引避。
⒌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⒍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引字UNICODE编码U+5F15,10进制: 24341,UTF-32: 00005F15,UTF-8: E5 BC 95。
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引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㧈廴靷
casue、cite、lead、leave、lure、make、quote、stretch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详细解释◎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动〉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com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leather strap for pulling cart]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forward]。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license]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pass]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形〉
长久 [long]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量〉
长度单位 [formerly, a measure of distance]。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引爆、引别、引柴、引产、引车、引出、引导、引得、引逗、引渡、引而不发、引狗入寨、引鬼上门、引吭高歌、引号、引河、引火、引火烧身、引见、引荐、引进、引经据典、引咎、引决、引来、引狼入室、引力、引领、引流、引起、引桥、引擎、引人入胜、引人注目、引入、引入、引入迷途、引商刻羽、引蛇出洞、引申、引胜、引首、引手、引述、引水、引水入墙、引头、引退、引文、引嫌、引线穿针、引信、引言、引以为戒、引用、引诱、引语、引玉之砖、引喻、引喻失义、引着、引证、引锥刺股、引子
船的拼音:chuán(ㄔㄨㄢˊ)
⒈ 水上交通工具:船舶。船只。船舱。船帆。
船字UNICODE编码U+8239,10进制: 33337,UTF-32: 00008239,UTF-8: E8 88 B9。
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舩舡
barque、boat、sailer、ship、shipboard、vessel
形声
ship, boat, vessel
详细解释◎ 船的拼音:
舩 chuán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水运工具。古称舟)
(2) 同本义 [boat;ship]
船,舟也。——《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
小曰舟,大曰船。——《说文义证》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庄子·渔父》
便舍船,从口入。——陶潜《桃花源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3) 又如:船坞(船厂;停泊、修理或制造船只的地方);船把板(船主);船不漏针(比喻绝无遗失);船多不碍路(数量虽多,但互不妨碍);船横芦篚嚣(轩然大波;闹出乱子);船人(船夫。也作舩人);船头(船的前部;船老大)
(4) 空间交通工具 [vessel]。如:太空船
◎ 船的拼音: chuán
〈词性:动〉
用船运载 [transport by boat]
蔡人告饥,船粟往哺。—— 韩愈《平淮西碑》
船帮、船舶、船埠、船舱、船厂、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码头车到站、船到桥门自会直、船东、船队、船帆、船夫、船工、船户、船籍、船家、船缆、船老大、船民、船篷、船票、船身、船首、船梯、船体、船头、船尾、船坞、船舷、船员、船闸、船长、船只、船主
就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⒉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⒊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就字UNICODE编码U+5C31,10进制: 23601,UTF-32: 00005C31,UTF-8: E5 B0 B1。
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omplish、already、as much as、at once、come near、move towards、with
便、即、去、避
会意
just, simply; to come, go to; to approach, near
详细解释◎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动〉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move to highland]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belong to;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assume the office of]。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go with]。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accomplish]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end]。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accommodate oneself to; suit; fit; yield]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ed by]。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ascend;start]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副〉
(1) 立刻,马上 [right now;right away]。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as early as]。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as soon as]。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only]。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right on]。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without…there can be no]。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介〉
(1) 在 [in; at ;on]。如:就理(内情)
(2) 从 [from]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according to]。如:就字面上看
◎ 就的拼音: jiù
<语气>
(1) 偏偏 [simply]。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would]。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 就的拼音: jiù
<连>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if]。如:就让(即使;就算)
就伴、就便,就便儿、就餐、就道、就地、就范、就根儿、就合、就歼、就教、就近、就就、就里、就木、就聘、就擒、就寝、就请、就让、就任、就食、就使、就势、就事、就事论事、就是、就是、就是、就手,就手儿、就算、就位、就席、就刑、就许、就绪、就学、就要、就业、就医、就义、就枕、就诊、就正、就职、就中、就坐,就座、就座
岸的拼音:àn(ㄢˋ)
⒈ 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
⒉ 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
⒊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⒋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⒌ 古同“犴”,乡间牢狱。
岸字UNICODE编码U+5CB8,10进制: 23736,UTF-32: 00005CB8,UTF-8: E5 B2 B8。
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㟁厈垾屽堓屵
bank、shore
形声:从山、干声
bank, shore; beach, coast
详细解释◎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 hǎn ,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2) 同本义 [bank]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3)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5) 比喻高位 [high position]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6) 台阶 [steps]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形〉
(1) 高傲 [lofty;haughty]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定风波》
(2) 又如:傲岸(高傲,自高自大);岸异(独特不凡);岸谷(高傲;高深的山谷)
(3) 高 [high]
充为人魁岸,容貌其壮。——《汉书·江充传》
◎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 [bare foreheaded]
[谢奕]岸帻笑咏。—— 房玄龄《晋书》
(2) 又如:岸巾(岸帻。表示无拘无束的样子)
岸标、岸然、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