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 fú wēi xíng
注音一ㄣ ㄈㄨˊ ㄨㄟ ㄒ一ㄥˊ
解释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出处
繁体陰服微行
动物生肖牛,虎,蛇
阴(陰)的拼音:yīn(一ㄣ)
⒈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差阳错。阴盛阳衰。阴虚生热。图形:⚋(U+268B)。
⒉ 指“月亮”:太阴(月亮)。阴历。
⒊ 带负电的:阴电。阴极。阴离子。
⒋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阴沉。阴雨。阴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阴霾。
⒌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阴面。阴干(gān )。阴凉,阴影。山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阴(碑的背面)。
⒍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阴沟。阴通(秘密往来)。阴私。阴功(a.暗中做的好事;b.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⒎ 背地捣鬼,险恶:阴谋。阴毒。
⒏ 指冥间:阴间。阴司。阴曹地府。
⒐ 凹进的:阴文图章。阴识(即阴文)。
⒑ 指时间:光阴。惜寸阴。
⒒ 生殖器:阴部。阴道。阴茎。阴囊。
⒓ 姓。
阴字UNICODE编码U+9634,10进制: 38452,UTF-32: 00009634,UTF-8: E9 98 B4。
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陰阥侌隂霒
hidden、lunar、negative、overcast、shade、in intaglio
阳、晴
形声:左形右声
'female' principle; dark; secret
详细解释◎ 阴的拼音:
陰、隂 yīn
〈词性:名〉
(1) (会意。从阜( fù ),从侌,侌( yīn )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 同本义 [north of a hill or south of river]
陰,闇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清· 姚鼐《登泰山记》
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阴山背后(偏僻冷落的地方);阴木(山北的树木。一说秋冬生长的树木);阴竹(生长于山北的竹子);阴滨(江河的南岸);阴麓(山的北麓);阴坡(北坡)
(4) 泛指北面 [north]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唐· 李质《宿日观东房诗》
(5) 又如:阴窗(北窗);阴欍(北窗);阴隅(西北方);阴列(最北边的一条山脉)
(6) 背阳为阴 [in the shade;shady]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西游记》
(7) 又如:阴干(放在背阳处吹干);阴崖(背阳的山崖);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按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凸凹相间的行列叫瓦陇)
(8) 生殖器 [genitals]
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西游记》
(9) 又如:阴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阴痿(病名。即阳痿。通常指男性生殖器不能勃起)。又指女性生殖器。如:阴核(生理与解剖学名词。又称阴蒂或阴挺。为哺乳类雌性动物生殖器之一部分)
(10) 指秋冬季节 [autumn and winter]
月是夜秋镜,寒为寂寞资。——唐· 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
(11) 又如:阴秋(秋季);阴泉(秋冬之水);阴条(秋冬仍青的树木);阴时(秋冬之时);阴期(秋冬季节)
(12) 日影;阴影 [shadow]
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绿杨阴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林阴翳。——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 又如:阴暎(树荫);阴蔚(绿树茂盛浓密成荫);阴森(树木浓密成荫);阴林(茂林)
(14) 雨 [rain]
日西则景朝多阴。——《周礼·大司徒》。疏:“即雨也。”
(15) 又如:阴朗(阴雨和晴朗);阴泄(阴雨);阴官(雨师;水神)
(16) 水 [water]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17) 又如:阴蚪(水中的幼蛙);阴族(水族)
(18) 旧时迷信指冥间 [the nether world]。如:阴山(指世俗所谓的阴间山名。如鬼魂被打入此处则不得超生);阴灵儿(阴魂。指人死后的灵魂);阴人(亡灵);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阴司(迷信指阴间官府);阴钱(冥钱。民俗以为人死后在阴间所用)
(19) 月亮 [the moon]
日为阳,月为阴。——《素问》
(20) 又如:阴光(月光);阴兔(月亮的别名)
(21) 妇人 [woman]
弼佐王风,克柔阴化。——隋· 江总《为陈六宫谢章》
(22) 又如:阴教(女子的教化);阴化(女子的教化);阴德(女德);阴帝(指女娲)
(23) 坟,墓 [grave;tomb]
琢文阴壤,庶永后希。——宋· 苏舜钦《广陵郡太君志铭》
(24) 又如:阴壤(墓地);阴宅(坟墓;墓穴);阴户(墓门)
(25) 指月经 [menses]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王恽《玉堂嘉话》
(26) 天空中十分之八以上的部分被中低云量占住叫做阴 [overcast sky]
天阴雨湿。——唐· 杜甫《兵车行》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朝晖夕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27) 又如:阴埃(阴雾和尘埃);阴晦(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阴凝冰坚(阴气始凝为霜,渐积成冰);阴澹(山色暗淡);阴雨(天阴下雨)
(28) 云块 [cloud]
阴犹沉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凌曙注:“ 蔡邕《月令章句》曰:‘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29) 又如:阴霞(云霞)
(30) 鬼怪 [ghosts and monsters]
群山四渎,暮天晴、挥斥阴魔潜伏。——金· 丘处机《无俗念·述怀》
(31) 又如:阴魅(鬼魅);阴兵(鬼兵;神兵);阴力(鬼神之力);阴魅(魅火;鬼火)
(3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 [yin,(in Chinese philosophy,medicine,etc.) 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阳的相对名称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
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性》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
(33) 又如:阴阳不将(阴阳家所称的嫁娶吉日);阴阳官(专司星相、占卜、卜宅、相墓等的职官);阴阳生(阴阳人。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34) 姓
◎ 阴的拼音:
陰 yīn
〈词性:形〉
(1) 凹进去的东西 [in intaglio]
院门门额上还留有一块阴纹石匾。——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2) 又如:阴识(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即阴文。凸出的文字称为阳文);阴纹(凹下的纹理)
(3) 幽暗;昏暗 [dark]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唐· 姚合《游昊天玄都观》
(4) 又如: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阴煞(幽暗);阴虹(昏暗的彩虹。比喻邪佞);阴翥(翅毛浅黑色的凤);阴堂(幽暗之室;墓室)
(5) 阴险 [sinister;insidious]
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旧唐书·崔器传》
(6) 又如:阴狙(阴险诡诈);阴刻(阴险刻毒);阴狡(阴险狡猾);阴笑(冷笑;奸笑);阴恶(阴险恶毒)
(7) 冷,寒冷 [cold]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阴气(寒气,肃杀之气);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阴宫(深宫;阴凉的宫室)
(9) 阴湿;潮湿 [moist]
徽州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 宋· 庄季裕《鸡肋编》
(10) 又如:阴润(阴湿滋润);阴土(滋润的土壤)
(11) 偶数 [even]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晋· 王嘉《拾遗记》
(12) 又如:阴干(位于偶数的天干);阴辰(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阴鼎(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13) 雌的 [female]。如:阴霓(雌霓,副虹)
(14) 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 [hidden]
阴血周作。——《左传·僖公十五年》
(15) 又如:阴事(隐秘的事情);阴臣(私臣。一指妇人);阴伏(阴私,阴事。指不为人所知的罪恶);阴拱(私下敛下,不再参与。比喻袖手旁观);阴恶(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恶行;阴险狠毒);阴阴(隐隐);阴骘文(旧时专门劝人为善、做好事、积阴德的文章);阴符(喻指军事谋略、部署等机密)
(16) 负的 [negative]。如:阴极
◎ 阴的拼音:
陰 yīn
〈词性:副〉
(1) 暗中,暗地里[in secret;in private]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史记·李将军列传》
阴相与谋。——《汉书·李广苏建传》
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阴纵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执政阴沮。——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阴煞(损伤);阴哂(暗笑);阴哑(暗哑;嘶哑);阴害(暗害);阴中(暗中陷害)
阴暗、阴暗面、阴部、阴曹、阴沉、阴沉、阴错阳差、阴道、阴德、阴蒂、阴电、阴毒、阴毒、阴风、阴功、阴晦、阴魂、阴魂不散、阴极、阴间、阴茎、阴冷、阴历、阴凉、阴毛、阴门、阴面,阴面儿、阴谋、阴谋诡计、阴囊、阴平、阴坡、阴凄、阴森、阴山、阴湿、阴事、阴寿、阴私、阴损、阴天、阴文、阴险、阴笑、阴阳、阴阳怪气、阴阳两面、阴阳人、阴阳之变、阴翳、阴影、阴雨、阴郁、阴云、阴贼、阴宅、阴着儿、阴鸷、阴骘
服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衣裳:服装。制服。
⒉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⒊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⒋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⒌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⒍ 吃(药):内服。
⒎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⒏ 姓。
服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
服字UNICODE编码U+670D,10进制: 26381,UTF-32: 0000670D,UTF-8: E6 9C 8D。
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箙
be convinced、dress、serve、take
会意
clothes; wear, dress
详细解释◎ 服的拼音: fú
〈词性:动〉
(1)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 服从,顺服 [obey;submit (oneself) to]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 佩服;信服;使信服 [be convinced;convice]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5)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6) 使用 [use]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7) 从事;致力 [be engaged in]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8)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9) 饮用或吞服药物 [take]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10) 担任;承当 [serve as]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11)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12)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admit]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13)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14) 穿着 [put on]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15)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16) 佩带 [wear]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17)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18) 铭记,怀念 [engrave on one’s mind;always remember]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19)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20) 任用 [appoint]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21) 实行;施行 [carry out]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22)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23) 执持 [hold]。如:服臧(持着脏物)
(24) 得 [get]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25) 使习惯于 [be accustomed to]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26) 又如:不服水土
(27) 承受[刑役] [serve]。如:服更(承受;接受)
(28) 遵从;遵守 [comply with]。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29) 通“负”( fù )。负荷;驾驶 [drive]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30)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31) 通“覆”( fù )。遮盖,掩蔽 [overspread;cover]
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 服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衣服,服装[clothes]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3) 事情 [thing]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4) 服丧 [mourning]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5)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6)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two horses are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four for driving a carrige in ancient times]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7) 通“箙”。盛箭之器 [quiver]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8)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9)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a kind of bird]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11) 姓
(12) 另见 fù
服从、服法、服服帖帖、服软,服软儿、服丧、服饰、服侍、服输、服务、服务行业、服务员、服刑、服药、服役、服用、服装
◎ 服的拼音: fù
〈词性:名〉
(1) 车厢 [well]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2) 负载;负荷 [load]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3) [量词]——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dossage]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4) 另见 fú
微的拼音:wēi(ㄨㄟ)
⒈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⒉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tiáo )。
⒊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⒋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⒌ 隐约;不明:微茫。微词(隐晦的批评)。
⒍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亡”。
⒎ 暗中察访:微行。
⒏ 无,非:“微斯人,吾谁与归”。
⒐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微字UNICODE编码U+5FAE,10进制: 24494,UTF-32: 00005FAE,UTF-8: E5 BE AE。
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㣲
decline、profound、tiny
形声
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详细解释◎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会意。从彳( chì );--( wēi )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walk clandestinely]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hide]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spy]。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decline]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have not]。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no,not]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1) 微小;轻微 [minute;tiny]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humble]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dim]。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wane]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elegant;exquisite]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副>;
(1) 秘密,偷偷 [clandestinely]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slightly]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but for;if it were not fo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古单位名 [wei,measure unit]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secret]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Wei state]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止、言
会意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