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鹰撮霆击的意思

yīngcuōtíng

鹰撮霆击



拼音yīng cuō tíng jī

注音一ㄥ ㄘㄨㄛ ㄊ一ㄥˊ ㄐ一

解释像老鹰攫食,雷霆猛击。形容气势威猛。

出处

繁体鷹撮霆擊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īng   注音  一ㄥ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86  YWWG  五笔98  OWWG  仓颉  IOGM  郑码  TGNR  四角  00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7751  区位  5105  统一码  9E70  笔顺  丶一ノノ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鹰(鷹)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鹰犬。鹰隼(鹰和隼,喻凶猛或凶猛的人)。鹰视狼步(喻人举止凶狠)。

统一码

鹰字UNICODE编码U+9E70,10进制: 40560,UTF-32: 00009E70,UTF-8: E9 B9 B0。

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鷹䧹

汉英互译

a bird of Jove、eagle、hawk、king of birds

造字法

形声:从鸟、雁声

English

falcon; Accipiter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鹰的拼音: y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本义:鹰属的各种鸟) 同本义 [hawk]许多白天活动的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亚目(Falcones)猛禽,是鹰科(Accipitridae)部分种类鸟的通称,一般指鹰属各种鸟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唐· 白居易《放鹰》

(2) 又如:鹰鸷(猛禽);鹰人(驯鹰的人);鹰师(训练老鹰的人);鹰架(用竹木制成、用来提取重物的支架;亦指老鹰栖立的架子);鹰拿燕雀(比喻容易攫取捕捉);鹰觑鹘望(形容眼光如鹰鹘般锐利)

(3) 比喻爪牙 [cat’s paw]。如:鹰儿爪(爪牙;帮凶);鹰犬(比喻为虎作伥供人指使行恶的爪牙)

(4) 形容勇猛,激进 [of valour;intrepid]。如:鹰胜(喻指勇士);鹰派(国际名词。好战派)

(5) 形容凶狠,贪戾 [ferocious;violent]。如:鹰视狼顾(形容窥视而欲有所攫取);鹰扬(喻大逞淫威);鹰视(飞鹰欲攫取食物时,露出凶狠的目光。比喻贪戾之人,瞻视如鹰);鹰视狼步(视物如鹰,行步如狼。形容外貌凶狠);鹰瞵鹗视(视物如鹰鹗。形容威猛凶悍,伺机猎取的样子)

(6) 威武,雄健 [powerful;mighty]。如:鹰武(威武。比喻大展雄才);鹰扬(威武,逞威,如鹰之飞扬)

常用词组

鹰鼻鹞眼、鹰派人物、鹰犬、鹰隼、鹰洋

  拼音  cuō zuǒ   注音  ㄘㄨㄛ ㄗㄨㄛ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JBC  仓颉  QASE  郑码  DKCX  四角  56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331  区位  2073  统一码  64AE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丨一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撮的拼音:cuō(ㄘㄨㄛ)  

⒈ 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撮成一堆。撮土。撮合。

⒉ 取,摘取:撮要。

⒊ 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撮药。

⒋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⒌ 量词:一撮米。

⒍ 撮东西用的器具:撮子。撮箕。

其他字义

撮的拼音:zuǒ(ㄗㄨㄛˇ)  

⒈ 量词,用于成丛的毛发:剪下一撮头发。

统一码

撮字UNICODE编码U+64AE,10进制: 25774,UTF-32: 000064AE,UTF-8: E6 92 AE。

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撮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ather、gather up、extract、pinch

造字法

形声:从扌、最声

English

little bit, small amount, pi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撮的拼音: cuō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最声。本义:用手指抓取粒状物)

(2) 用三指取物;抓取 [take up with three fingers]

撮,四圭也,一曰两指撮也。——《说文》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汉书·律历志上》

鸱鸺夜撮蚤。——《庄子·秋水》

(3) 又如:撮一点儿盐;撮药(抓药);撮土(抓一把土);撮拾(撮取);撮台子(拾掇桌子)

(4) 把聚拢的东西用簸箕等物铲起 [scoop up]。如:撮走一簸箕土

(5) 拉拢 [draw sb.over to one's side]。如:撮补(从中帮助)

(6) 玩弄 [play]。如:撮戏(玩把戏);撮哄(起哄);撮空(戏弄虚假)

(7) 簇拥 [cluster round]。如:撮拥(簇拥)

(8) 摘要,摘取 [extract]。如:撮文(摘取文句;咬文嚼字);撮录(采录;摘录);撮略(摘取,摘引);撮述(摘要叙述);撮取(摘取)

(9) 聚合;聚拢 [gather]

撮冀州之众。——《后汉书·袁绍传》

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那西撮。——《水浒传》

(10) 提,拎 [carry]

词性变化

撮的拼音: cuō  

〈词性:量〉

(1) 容量单位,等于一升的千分之一——用于可用手或工具撮取的粉粒状物 [milliliter]

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孙子算经·上》

(2) 食指与姆指间能撮起的量 [pinch]。如:一撮儿;一撮食盐;撮土焚香(撮土为香。撮土代替香炉,焚香敬神佛);撮土(一撮泥土)

常用词组

撮合、撮合山、撮箕、撮录、撮弄、撮盐入火、撮盐入水、撮要、撮要

基本词义

撮的拼音: zuǒ  

〈词性:量〉

(1) 用于成丛的毛发或野草等 [tuft]。如:一撮儿毛;剃去一卷,留下一撮

(2) 另见 cuō  

  拼音  tíng   注音  ㄊ一ㄥˊ   
简体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FTFP  仓颉  MBNKG  郑码  FVBY  四角  10401  结构  上下电码  7200  区位  8610  统一码  9706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ノ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霆的拼音:tíng(ㄊ一ㄥˊ)  

⒈ 劈雷,霹雳:雷霆万钧。

⒉ 震动:“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荣”。

统一码

霆字UNICODE编码U+9706,10进制: 38662,UTF-32: 00009706,UTF-8: E9 9C 86。

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霆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雨、廷声

English

a sudden peal of thun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霆的拼音: t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廷声。“霆、電”实同一词,后来岐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電。轻雷或无电,疾雷必有电,故霆的本义:为疾雷,为霹雳)

(2) 同本义 [violent thunderclaps]

霆,雷余声也——《说文》

疾雷为霆。——《尔雅·释天》

如雷如霆。——《诗·大雅·常武》

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文选·张衡·东京赋》

畏之如雷霆。——《左传·襄公十四年》

千雷万霆。——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霆激(雷霆激发。形容来势凶猛;比喻迅速快捷);霆击(快速攻击,如雷霆一般迅疾)

(4) 闪电 [lightning]

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淮南子》

词性变化

霆的拼音: tíng  

〈词性:动〉

震动 [shake]

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荣。——《管子》。尹知章注:“霆,震。”

  拼音    注音  ㄐ一   繁体    
部首  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FMK  五笔98  GBK  仓颉  QU  郑码  BIZI  四角  50772  结构  单一电码  2345  区位  2787  统一码  51FB  笔顺  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击(擊)的拼音:jī(ㄐ一)  

⒈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击打。击鼓。击中(zhòng  )。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

⒉ 攻打: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

⒊ 碰,接触:撞击。目击。肩摩毂(  )击(亦作“摩肩击毂”)。

统一码

击字UNICODE编码U+51FB,10进制: 20987,UTF-32: 000051FB,UTF-8: E5 87 BB。

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擊撃

汉英互译

attack、beat、bump into、hit、strike out、thras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rike, hit, beat; attack, f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击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毄(   )声。本义:敲击,敲打)

(2) 同本义 [beat;hit;strike]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3)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4) 攻击;攻打 [assault;attack]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6) 碰撞;接触 [come in contact with;bump into]

齐吴傍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击毂摩肩(车碰轮,人摩肩。比喻拥挤,热闹);击冲(撞击);撞击(运动体与别的物体猛然碰上)

(8) 杀;搏杀 [kill;slaughter]

入水击蛟。——《世说新语·自新》

数击杀响马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奋椎左右击。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9) 如:击斩(斩杀);击鲜(宰杀活的牲畜禽鱼,充作美食)

常用词组

击败、击毙、击穿、击打、击打、击发、击鼓、击毁、击剑、击溃、击落、击破、击伤、击水、击铁、击退、击玉敲金、击掌、击针、击中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