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莺飞草长的意思

yīngfēicǎocháng

莺飞草长



拼音yīng fēi cǎo cháng

注音一ㄥ ㄈㄟ ㄘㄠˇ ㄔㄤˊ

解释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以“莺飞草长”形容明媚的春景。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例子莺飞草长谁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清·黄景仁《春风怨》诗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莺飞草长是中性词。

繁体鴬飛艸長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īng   注音  一ㄥ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APQG  仓颉  TBPM  郑码  EWRZ  四角  44127  结构  上中下电码  7727  区位  6126  统一码  83BA  笔顺  一丨丨丶フ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莺(鶯)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黄莺〕即“黄鹂”。

⒉ 〔夜莺〕文学上指“歌鸲”一类叫声清脆婉转的鸟。

⒊ 鸟类的一科,身体小,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吃昆虫,是益鸟:莺歌燕舞。

统一码

莺字UNICODE编码U+83BA,10进制: 33722,UTF-32: 000083BA,UTF-8: E8 8E BA。

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莺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鶯鶑鴬鷪鸎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oriole, green finch; Sylvia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莺的拼音:

鴬、鷪 yīng  

〈词性:形〉

(1) (形声。从鸟,荣省声。本义:鸟羽有文彩的样子) 同本义 [(of leathers)rich and bright colors]

春莺,《考声》:‘莺,鸟毛有斑纹貌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有莺其羽。——《诗·小雅》

(2) 又如:莺背色(浅黄带绿的颜色);莺粉(黄色的粉)

词性变化

莺的拼音:

yīng  

〈词性:名〉

(1) 黄莺 [oriole]。又称黄鹂、仓庚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2) 又如:莺花队(指妓女行列);莺花寨(莺花市),莺花阵(指妓院);莺语(莺的鸣叫声);莺歌(莺鸣蜿转如歌);莺谷(黄莺栖止的山谷。比喻人在显达以前的处境);莺娇(莺声娇美。比喻女子美妙的歌声);莺簧(莺篁。指莺声悦耳如笙簧。常用以喻指笛声);莺啭(莺啼;也形容声音像莺啼般动听)

(3) 喻春日景物 [spring scenery]。如:莺花(黄莺和花朵。指春日景物);莺时(暮春时节);莺燕(莺和燕。因为都是春鸟,所以也用以代指春日景物);莺啼燕语(指春天的景物)

常用词组

莺歌燕舞

  拼音  fēi   注音  ㄈㄟ   繁体    
部首  飞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UI  仓颉  NO  郑码  YDAT  四角  12013  结构  单一电码  7378  区位  2341  统一码  98DE  笔顺  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飞(飛)的拼音:fēi(ㄈㄟ)  

⒈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⒉ 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⒊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⒋ 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⒌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⒍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⒎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统一码

飞字UNICODE编码U+98DE,10进制: 39134,UTF-32: 000098DE,UTF-8: E9 A3 9E。

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飛蜚亴

汉英互译

fly、swiftly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ly; go quickly; dart; hi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2) 同本义 [(bird) fly]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4) 泛指飞翔 [fly]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5) 又如:飞虫(能飞的昆虫类);飞蝗(指善飞的蝗虫);飞鱼钩(叉鱼的钩子)

(6) 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hover or flutter in the air]

桃李阴阴柳絮飞。——唐· 王维《酬部给事》

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飞絮(空中飘摇的柳絮);飞天光棍(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飞火(爆竹的声音与火光);飞星(流星般迅疾)

(8) 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skim off]

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红楼梦》

词性变化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形〉

(1) 疾速 [swiftly]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夜飞渡镜湖月。——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飞风(迅速;飞快);飞云掣电(形容迅疾);飞骑(像飞一般奔驰的马);飞报(迅速报告);飞递(迅速递送);飞札(飞速写成的信件或诗笺)

(3) 没有根据的 [groundless;unfounded]

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后汉书·梁松传》

(4) 又如:飞飞扬扬(议论纷纷);飞扎(凭空陷害;敲诈勒索);飞言(没有根据的话。同飞语、蜚语、流言)

(5) 不具姓名的 [anonymous]

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后汉书·梁松传》注

(6) 又如:飞书(不具姓名的书信。即匿名信);飞章(不具姓名而诬害他人的书信。同飞书);飞条(匿名信。同飞书)

(7) 意外的 [unexpected;accidental]。如:飞灾(意外的灾祸);飞变(报告紧急事变的文书);飞祸(意外之灾祸。也作飞来祸、飞来横祸、飞殃走祸、飞灾横祸);飞谤(意料之外所传出的诽谤之言)

(8) 凌空,高 [high]

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又如:飞陛(高耸的台阶);飞观(飞阁,高耸的楼观)

(10) 通“肥”( féi  )。肌肉丰满 [be fat and plump]

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后汉书·张衡传》

飞遁离俗。——曹植《七启》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名〉

(1) 禽鸟和有翅的小虫 [bird and insect]。如:飞潜(飞禽和水生动物);飞肉(指鸟);飞走(飞禽与走游);飞翮(指鸟);飞虫(飞鸟的别称)

(2) 奔驰的马 [quick horse]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汉书》。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也。

(3) 飞星,流星的一种 [fly star]

彗孛飞流。——《汉书》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very]。如:农民们说话是飞灵的飞红(鲜红,通红);飞利(非常锋利);飞智(突然产生的念头或智谋)

常用词组

飞奔、飞驰、飞船、飞弹、飞刀、飞地、飞碟、飞短流长、飞蛾投火、飞红、飞黄腾达、飞机、飞机场、飞溅、飞快、飞来飞去、飞来横祸、飞灵、飞龙乘云、飞毛腿、飞跑、飞禽、飞禽走兽、飞沙走砾、飞沙走石、飞升、飞逝、飞速、飞腾、飞舞、飞翔、飞行、飞行员、飞絮、飞檐走壁、飞眼,飞眼儿、飞扬、飞扬跋扈、飞跃、飞越、飞涨、飞针走线、飞舟、飞转

  拼音  cǎo   注音  ㄘㄠ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AJJ  仓颉  TAJ  郑码  EKED  四角  44406  结构  上下电码  5430  区位  1861  统一码  8349  笔顺  一丨丨丨フ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草的拼音:cǎo(ㄘㄠˇ)  

⒈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⒉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⒊ 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⒋ 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⒌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⒍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⒎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统一码

草字UNICODE编码U+8349,10进制: 33609,UTF-32: 00008349,UTF-8: E8 8D 89。

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艸艹騲

汉英互译

grass、hasty、rough

造字法

形声:从艹、早声

English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grass]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ha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wasteland]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draft]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script type of calligraphy]。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词性变化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形〉

(1) 粗糙;粗劣 [rough;coarse]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hasty]。如:草蹙(匆促)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动〉

(1) 割草,除草 [mow]。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create]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draft]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名〉

雌马 [mare]。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常用词组

草案、草坂、草包、草本植物、草标儿、草草、草草了事、草测、草场、草创、草丛、草地、草甸子、草垫,草垫子、草垛、草房、草稿、草菇、草荒、草灰、草鸡、草菅人命、草荐、草芥、草窠、草寇、草料、草庐、草驴、草绿、草马、草码、草莽、草帽、草莓、草昧、草木灰、草木皆兵、草拟、草皮、草坪、草签、草书、草率、草索、草台戏、草堂、草图、草席、草鞋、草写、草药、草野、草野、草鱼、草原、草约、草泽、草纸、草字

  拼音  cháng zhǎng   注音  ㄔㄤˊ ㄓㄤˇ   繁体    
部首  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TAYI  仓颉  PO  郑码  CH  四角  42730  结构  单一电码  7022  区位  1904  统一码  957F  笔顺  ノ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长(長)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两端的距离:长度。

⒉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⒊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⒋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其他字义

长(長)的拼音:zhǎng(ㄓㄤˇ)  

⒈ 生长,成长:长疮。

⒉ 增加:长知识。

⒊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⒋ 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⒌ 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

统一码

长字UNICODE编码U+957F,10进制: 38271,UTF-32: 0000957F,UTF-8: E9 95 BF。

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長仧兏仩

汉英互译

long、length、lasting、be good at

相关字词

少、幼、消、短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ong; length; excel in; lea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of long duration;lasting]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12) 深厚 [deep]。如:恩情长

词性变化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sm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常用词组

长安、长白山、长班、长波、长策、长城、长虫、长川、长春、长处、长此以往、长存、长大、长笛、长调、长度、长短、长短、长短句、长队、长法、长方体、长方形、长风破浪、长歌当哭、长庚、长工、长鼓、长跪、长河、长虹、长话短说、长铗、长假、长江、长江三角洲、长江三峡、长久、长句、长局、长空、长裤、长廊、长龙、长毛、长矛、长眠、长明灯、长年、长年累月、长跑、长篇、长篇大论、长篇小说、长期、长枪、长驱、长驱直入、长沙、长铩、长衫、长舌、长舌妇、长蛇阵、长生不老、长生果、长诗、长逝、长寿、长叹、长亭、长统靴、长途、长途跋涉、长物、长袖善舞、长吁短叹、长烟、长夜、长揖、长音、长吟、长缨、长于、长圆、长远、长斋、长征、长治久安、长足

基本词义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词性变化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cháng  

常用词组

长辈、长膘、长大、长房、长官、长厚者、长进、长君、长老、长老派、长吏、长年、长亲、长上、长史、长势、长孙、长相、长者、长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