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盈科后进的意思

yínghòujìn

盈科后进



拼音yíng kē hòu jìn

注音一ㄥˊ ㄎㄜ ㄏㄡˋ ㄐ一ㄣˋ

解释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出处《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与工作。

感情盈科后进是褒义词。

繁体盈科后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íng   注音  一ㄥˊ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ECLF  五笔98  BCLF  仓颉  NSBT  郑码  YMXL  四角  17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34  区位  5115  统一码  76C8  笔顺  フノフ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盈的拼音:yíng(一ㄥˊ)  

⒈ 充满:盈满。盈溢。充盈。沸反盈天。

⒉ 多余:盈余。盈亏。盈利。

统一码

盈字UNICODE编码U+76C8,10进制: 30408,UTF-32: 000076C8,UTF-8: E7 9B 88。

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夃盁溋

汉英互译

be filled with、be full of、surplus、incresce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ill; full, overflowing; surpl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盈的拼音: yíng  

〈词性:动〉

(1) (会意。从皿。《说文》:“满器也。”)

(2) 同本义 [be full of]

盈,满器也。——《说文》

盈莫不有也。——《墨子经》

盈,满也。——《广雅》

不盈。——《易·坎》。虞注:“溢也。”

乐主其盈。——《礼记·祭义》。注:“盈,犹满也。”

大庖不盈。——《诗·小雅·车攻》

滦水阔不盈丈,而中甚深。——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3) 又如:盈盈(充盈、充积的样子);车马盈门;充盈(充满);盈抱(满杯);盈科(水多满坑坎);盈衍(充斥;充满);盈庭(亦作盈廷。充满朝廷);盈衿(满胸;满杯);盈塞(充满;填塞);盈漫(充积散乱)

(4) 自满;满足 [be enough;be sufficient;satisfy]

穷涯而反,盈量知归。——南朝梁· 任昉《王文宪》序

(5) 又如:盈厌(满足);盈量(达到所能容纳或经受的最大限度);盈数(指十、百、千、万等整数)

(6) 溢出 [spill over]

水流而不盈。——《易·坎》

(7) 长,增加 [increase;raise]

进退盈缩变化。——《战国策·秦策三》

盈缩卷舒,与时变化。——《淮南子·俶真》

冬夏积水,亦时有盈耗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8) 又如:盈耗(增减)

(9) 超过 [surpass]

丹蛇逾百尺,玄蜂盈十围。——南朝宋· 鲍照《苦热行》

词性变化

盈的拼音: yíng  

〈词性:形〉

(1) 丰满,匀称好看 [full and round]

貌丰盈以壮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文选·宋玉·神女赋》

(2) 又如:盈肥(丰满肥腴);盈容(容色庄重)

(3) 圆满,无残缺 [complete]

三月而盈。——《礼记·礼运》。疏:“谓月光圆满。”

(4) 又如:盈月(满月圆月);盈冲(盈满与虚空);盈昃(日月圆满或亏缺)

(5) 有余、多余、多出来,余出。通“赢” [have a surplus of]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九章算术·盈》

(6) 又如:盈积(结余);盈虚(有余与不足);盈绌(有余与不足);盈羡(充足有余;盈余);盈味(余味)

(7) 盛,旺盛 [flourishing]

披竭我盈,故克之(盈,指士气旺盛)。——《左传·庄公十年》

(8) 又如:盈虚消息(古人认为,时运循环,生灭不已,可由盛而衰,也可由衰而盛)

(9) 丰足 [sufficient]。如:盈裕(充裕);盈禄(丰厚的俸禄);盈饶(充足,富足)

(10) 众多 [numerous]。如:盈多(众多);盈千累万(形容为数众多)

常用词组

盈亏、盈利、盈满、盈满之咎、盈溢、盈盈、盈盈秋水、盈盈在目、盈余、盈则必亏

  拼音    注音  ㄎㄜ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UFH  仓颉  HDYJ  郑码  MFTE  四角  24900  结构  左右电码  4430  区位  3138  统一码  79D1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丶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科的拼音:kē(ㄎㄜ)  

⒈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⒉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⒊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⒋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⒌ 判定(刑罚):科处(chù  )。科罚。

⒍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⒎ 古同“棵”。

统一码

科字UNICODE编码U+79D1,10进制: 31185,UTF-32: 000079D1,UTF-8: E7 A7 91。

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faculty、section

造字法

会意:从斗、从禾

English

section, department, sci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科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sort]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laws and regulations]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imperial examination]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article]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norms;rule]。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branch of study]。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section;department]。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tadpole script]。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act]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tuft]。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pit]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水]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词性变化

科的拼音:   

〈词性:动〉

(1) 审理狱讼;判刑 [pass a sentence]。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check]。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levy]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take part in imperial examination]。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trim]。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科的拼音:   

〈词性:形〉

空虚 [empty]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常用词组

科白、科班、科地、科第、科尔沁草原、科罚、科诨、科技、科甲、科教片、科举、科敛、科伦坡、科盲、科名、科目、科派、科普、科室、科学、科学家、科学院、科研、科员、科长

  拼音  hòu   注音  ㄏㄡ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RGKD  仓颉  HMR  郑码  PDAJ  四角  72261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83  区位  2683  统一码  540E  笔顺  ノ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后(後)的拼音:hòu(ㄏㄡˋ)  

⒈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⒉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⒊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⒋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⒌ 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

⒍ 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⒎ 姓。

统一码

后字UNICODE编码U+540E,10进制: 21518,UTF-32: 0000540E,UTF-8: E5 90 8E。

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ter、back、behind、offspring、queen

相关字词

先、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queen, empress, sovereig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sovereign]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4) 帝王的妻子 [empress;queen]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5)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6) 古代指列国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7)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high official]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汉· 李翕《西狭颂》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诗

(8)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the earth]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9)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10)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词性变化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  ),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  ,小),从“攵”( suī  ),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同本义 [be(or come,arrive)late]

後,迟也。——《说文》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3)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4) 承继 [inherit]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后代,子孙 [male offspring]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秦。——《史记·项羽本纪》

求太监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3) 后世 [posterity]。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4) 次序在后 [later]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从诸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指肛门 [anus]。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形〉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later;after]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花朝节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3)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其敌。

转视积薪后。

以攻其后。

(4)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常用词组

后摆、后半、后半晌,后半晌儿、后半生、后半夜、后备、后备军、后辈、后步、后部、后场、后车之戒、后撤、后尘、后此、后代、后灯、后堤、后爹、后盾、后发制人、后方、后防、后妃、后夫、后福、后父、后跟、后宫、后顾、后顾之忧、后滚翻、后果、后汉、后汉书、后话、后患、后悔、后悔无及、后会有期、后婚、后记、后继、后继有人、后脚、后襟、后进、后晋、后劲、后来、后来、后来居上、后浪推前浪、后脸儿、后路、后妈、后门、后面、后母、后脑勺子、后年、后娘、后怕、后排、后妻、后期、后起之秀、后勤、后儿、后人、后任、后日、后晌、后身、后生、后生可畏、后生晚学、后生小子、后生子、后世、后事、后室、后手、后手不接、后嗣、后台、后台老板、后天、后厅、后头、后土、后退、后臀、后卫、后味、后先、后效、后心、后续、后学、后腰、后遗症、后裔、后羿、后影、后援、后缘、后院、后院起火、后账、后者、后肢、后置、后置、后置词、后缀、后坐、后坐力

  拼音  jìn   注音  ㄐ一ㄣ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JPK  仓颉  YTT  郑码  BDNW  四角  35300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51  区位  2988  统一码  8FDB  笔顺  一一ノ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进(進)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   )。进而。

⒉ 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

⒊ 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

⒋ 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

⒌ 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

⒍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统一码

进字UNICODE编码U+8FDB,10进制: 36827,UTF-32: 00008FDB,UTF-8: E8 BF 9B。

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進乵

汉英互译

advance、come into、enter、move forward、receive、resent、score a goal

相关字词

入、出、退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井声

English

advance, make progress, en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进的拼音:

jì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 同本义 [advance;move forward]

进,登也。——《说文》

巽为进退。——《易·说卦》

进退维谷。——《诗·大雅·桑葇》

徒衔枚而进。——《周礼·大司马》

君子三揖而进。——《礼记·表记》

进则引之,退则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进兵击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水陆并进。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迈进(大踏步地前进);奋进(奋勇前进);进不来出不去(比喻进退两难或处境尴尬);进旅退旅(进退一致,整齐合一);进退中绳(举动合乎规矩)

(4) 超过 [surpass]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5) 入,走入 [一个地方]。跟“出”相对 [enter]

府尹叫进后堂来说。——《水浒全传》

(6) 又如:进门;进口;进屋;进洣(上学);进了学(上学读书);进镇(进驻镇守);进壁(进驻并筑工事固守);进营(进驻)

(7) 奉献 [offer]

群臣进谏。——《战国策·齐策》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煮芋以进。——清· 周容《芋老人传》

再进。

厨者进芋。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进草(遇有紧急事情在处理完毕后给皇帝的奏章);进鲜(向皇帝或长辈或上司进献时鲜食物);进上(进贡给皇帝);进御(将东西奉献给皇帝)

(9) 任官;出仕 [be official]

升诸司马曰进士。——《礼记·王制》

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进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进导(引导进入仕途)

(11) 推荐 [recommend]

于是忌进 孙子于 威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贵则观其所进。——《吕氏春秋·论人》

父张孟常为 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汉书·灌夫传》

(12) 又如:进举(荐举;推荐);进荐(推荐);进贤兴功(荐举贤士功臣);进贤任能(进荐任用贤能之士)

(13) 登 [ascend]

君子三揖而进。——《国语》

(14) 上朝 [go to court]。如:进谢(进谒致谢);进对(进谒并答对);进朝(前往拜见);进参(进见)

(15) 饮 [take]。如:进饮(饮酒);进服(服用。多指药物);进羞(进食菜肴果品);进补(进食滋补药品或食物);

(16) 规劝 [admonish]。如:进喻(劝说);进议(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进劝(劝说);进说(向君主述说;进言);进疏(向皇帝进呈奏议);进规(进谏规劝)

(17) 倒[满];送上 (客气话) [fill]。如:进酒;进酌(斟酒)

(18) 促进,增强 [advance]

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礼减而进。——《礼记·乐记》

(19) 又如:进躁(急于进取);进趋(努力向上);进锐退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亦快);进致(进取);进事(发展事业)

(20) 推崇,赞扬 [praise highly]

退之以知道自居,而于 董、 贾独抑之, 相如独进之。—— 明· 方孝儒《答王秀才书》

(21) [常为公事而] 立即或迅速派遣(如至某特定目的地) [dispath]。如:进藏;进剿(进军剿灭);进趋(进攻)

(22) 力图奋发,竭力努力 [endeavor]。如:进修;进取

(23) 晋升 [promote]。如:进擢(进用,擢升官职);进职(进升官职);进仕(进升官阶);进爵(进升爵位)

(24) 用在动词后,表示到里面 [into;in]。如:走进;放进;开进;倒进

(25) 通“尽”。终止;竭尽 [end;exhaust]

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列子·天瑞》

竭聪明,进智力。——《列子·黄帝》

词性变化

进的拼音:

jìn  

〈词性:名〉

(1) 钱财 [money]

萧何主吏、主进。——《史记·高祖本纪》

(2)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of single-storey house)line]

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儒林外史》

(3) 收入 [income]。如:进项(进账。收入的款项);有进有出,进出相当

进的拼音:

jìn  

〈词性:量〉

层 [layer]

外墙砌宽一尺,石二进;内墙砌宽一尺,石一进。——清· 严如煜《苗防备览》

常用词组

进逼、进兵、进步、进步人士、进餐、进呈、进城、进程、进出、进刀、进抵、进度、进而、进发、进奉、进港、进攻、进贡、进化、进化论、进货、进击、进给、进见、进谏、进剿、进进出出、进京、进境、进酒、进爵、进军、进口、进口、进口段、进口货、进来、进来、进路、进门、进气、进气口、进取、进入、进身、进深、进食、进士、进水口、进退、进退两难、进退维谷、进位、进贤、进献、进香、进项、进行、进行曲、进修、进学、进言、进谒、进一步、进益、进用、进展、进占、进站、进账、进针、进止、进驻、进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