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n gōu chài wěi
注音一ㄣˊ ㄍㄡ ㄔㄞˋ ㄨㄟˇ
解释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出处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例子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惟礼又善书法,颇有银钩虿尾之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银钩虿尾是中性词。
繁体銀鈎蠆尾
动物生肖牛,虎,蛇
银(銀)的拼音:yín(一ㄣˊ)
⒈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银子。银杯。银牌。
⒉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 )。银票。
⒊ 像银的颜色:银白。银发(fà )。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⒋ 古同“垠”,边。
⒌ 姓。
银字UNICODE编码U+94F6,10进制: 38134,UTF-32: 000094F6,UTF-8: E9 93 B6。
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銀
Argentine、argent、argentum、siller、silver
形声:从钅、艮声
silver; cash, money, wealth
详细解释◎ 银的拼音:
銀 yín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艮( gèn )声。本义: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2) 同本义 [silver]。一种白色的金属元素,能发出响亮声音,有延展 性和良好的韧性,可达到高度抛光状态,在化合物中主要以一价形式存在,是所有物质中具有最高导热性和导电性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以自生式共生状态(如在脆银矿、辉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和角银矿中)存在——元素符号Ag
钿头银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银制的器物 [silverware]。如:银盘( 银质的盘子);银樽(银制的酒杯);银篦(银质的栉发用具);银龟(上面镌有龟形钮的银印);银镝(银制的箭头)
(4) 银质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money]。如:银库(存放银钱的地方)
◎ 银的拼音:
銀 yín
〈词性:形〉
色白如银 [silver-colored]。如:银花火树(形容灿烂多彩的灯火或焰火);银霜炭(一种表面洁白的优质无烟炭);银霰(白色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银蟾(指月亮);银硝(一种粉状化妆品,兼有医疗作用);银海(道家指眼睛);银沫(形容洁白的雪花);银红(最早的鲜红颜料)
银白、银白杨、银杯、银本位,银本位制、银币、银川、银丹、银点、银锭、银耳、银根、银海、银汉、银行、银河、银河系、银红、银狐、银晃晃、银辉、银婚、银奖、银匠、银两、银亮、银楼、银幕、银牌、银盘、银票、银屏、银瓶、银器、银钱、银丝族、银苔、银坛、银条、银杏、银燕、银样鑞枪头、银鱼、银圆、银针、银质奖、银子
钩(鈎、鉤)的拼音:gōu(ㄍㄡ)
⒈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
⒉ 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
⒊ 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
、乙等)。
⒋ 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爬上去。
⒌ 研究,探寻:钩玄。钩沉。钩校(jiào )。
⒍ 牵连: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
⒎ 同“勾”。
⒏ 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钩贴边。
⒐ 古代兵器: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
⒑ 镰刀。
⒒ 古代称圆规。
钩字UNICODE编码U+94A9,10进制: 38057,UTF-32: 000094A9,UTF-8: E9 92 A9。
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鈎鉤
catch、clasp、claw、hamulus、hook
形声:从钅、勾声
hook, barb; sickle; stroke with
详细解释◎ 钩的拼音:
鈎、鉤 gōu
〈词性:名〉
(1)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 gōu ),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2)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hook]
鉤,曲也。——《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
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玉篇》
金路鉤。——《周礼·春官·巾车》
申孙之矢,集于桓鉤。——《国语·晋语》。注:“带鉤也。”
岂谓一鉤金。——《孟子》
窃鉤者诛。——《庄子·胠箧》
以尔鉤援。——《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
作刀剑鉤鐔。——《汉书·韩延寿传》。注:“兵器也。”
(3) 又如:挂钩(用具的一种。形体弯曲,可用以钩取或悬挂器物)。又泛指一切形体弯曲似钩的物品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钩绳规矩(四种工具。钩可定曲,绳可定直,规可定圆,矩可定方);钩己(星名。因星体排列,其形如钩,成己字形状,故称);钩月(如钩的新月);钩车(古代兵车名。车前栏杆弯曲);钩芒(钩的尖端)
(5) 圆规,木匠用来画圆的工具 [compass]。如:钩绳
(6) 镰刀 [sickle]
木钩而樵。——《淮南子》。高诱注:“钩,镰也。”
(7) 用笔钩出的字形或画的轮廓,常用“√”号 [tick]。又如:钩摹(勾画描摹);钩努(书法上的一种用笔法。即圆角激锋,作武人屈臂形);钩勒(作画时,用墨线钩描物像轮廓的画法。也叫双钩)
(8) 中国古代兵器名,似剑而曲 [a hook- like sword]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唐· 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
(9) 又如:钩镰刀(兵器)
(10) 汉字的一种笔画名 [hook stroke]。
◎ 钩的拼音:
鈎 gōu
〈词性:动〉
(1) 钩取;钩住 [hook]
鉤,取也。——《小尔雅》
引鉤箝之辞。——《鬼谷子·飞箝》
鉤人枉而出直。——《管子·宙合》
把掉在井里的桶钩上来
(2) 引申为逮捕,捉取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从洞里钩鳝鱼;用脚钩绳子;钩颈(用兵器在颈部钩割首级)
(4) 探索,探讨 [probe;explore]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5) 又如:钩玄(探取奥义);钩沈(探求幽深的意旨);钩抉(探取抉择);钩校(探索实情,加以考核);钩摭(探求选取)
(6) 牵连 [involve in]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7) 又如:钩逮(牵累);钩婴(牵连缠绕);钩党(互有牵连的同党)
◎ 钩的拼音:
鈎 gōu
<象>
鸟叫声 [chirp]。如:钩钩(熟睡的鼻息声);钩輈(鹧鸪鸣叫声);钩胶(鸟鸣叫的声音)
钩虫病、钩心斗角、钩针、钩织、钩子
虿(蠆)的拼音:chài(ㄔㄞˋ)
⒈ 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虿芒(虿的毒刺)。蜂虿有毒。
虿字UNICODE编码U+867F,10进制: 34431,UTF-32: 0000867F,UTF-8: E8 99 BF。
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虿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蠆䘍
会意
a kind of scorpion
详细解释◎ 虿的拼音:
蠆 chài
〈词性:名〉
蛇、蝎类的毒虫的古称 [ancient name for a kind of scorpion]。如:虿盆(古代酷刑。将作弊官人跣剥干净,送下坑中,喂毒蛇);虿尾(蝎类毒虫的尾)
尾的拼音:wěi(ㄨㄟˇ)
⒈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⒉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⒊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⒋ 量词,指鱼:三尾鱼。
⒌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的拼音:yǐ(一ˇ)
⒈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⒉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
尾字UNICODE编码U+5C3E,10进制: 23614,UTF-32: 00005C3E,UTF-8: E5 B0 BE。
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㞑
cauda、offal、trail
头、首
象形
tail, extremity; end, stern
详细解释◎ 尾的拼音: wěi
〈词性: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tail]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end]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lower reaches]。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boundary]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rear]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a star’s name]。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 尾的拼音: wěi
〈词性:动〉
(1) 尾随;跟踪盯梢 [tail]。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mate]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 尾的拼音: wěi
〈词性:量〉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used for fish]。如:两尾鱼
(2) 另见 yǐ
尾巴、尾部、尾大不掉、尾灯、尾骨、尾击、尾矿、尾期、尾气、尾欠、尾梢、尾声、尾数、尾水、尾随、尾翼、尾音、尾蚴、尾羽、尾韵、尾子
◎ 尾的拼音: yǐ
〈词性:名〉
(1) 指马尾上的毛 [hair on a horse’s tail]。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spikelets on a cricket’s tail]。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