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应天从物的意思

yìngtiāncóng

应天从物



拼音yìng tiān cóng wù

注音一ㄥˋ ㄊ一ㄢ ㄘㄨㄥˊ ㄨˋ

解释应:接受。适应天命,顺从人心。

出处《周书·武帝纪》:“朕应天从物,伐罪吊民,一鼓而荡平阳,再举而摧劲敌。”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应天从物是中性词。

近义应天顺人、应天从人、应天顺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īng yìng   注音  一ㄥ 一ㄥˋ   繁体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YID  五笔98  OIGD  仓颉  IFM  郑码  TGVA  四角  00219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2019  区位  5106  统一码  5E94  笔顺  丶一ノ丶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应(應)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⒉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⒊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⒋ 姓。

其他字义

应(應)的拼音:yìng(一ㄥˋ)  

⒈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  )。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⒉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⒊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⒋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

统一码

应字UNICODE编码U+5E94,10进制: 24212,UTF-32: 00005E94,UTF-8: E5 BA 94。

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應譍応

汉英互译

answer、echo、ought to、should、promise、respond、grant、deal with、suit

相关字词

当、该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should, ought to, mu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应的拼音:

yīng  

〈词性:动〉

(1) 应当,应该 [should]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promiseor agree(to do sth.)]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think;hold;be]。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词性变化

应的拼音:

yīng  

〈词性:名〉

(1) 所有;全部 [all]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Ying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常用词组

应当、应分、应付裕如、应该、应名儿、应名儿、应有尽有

基本词义

应的拼音:

應、譍 yìng  

〈词性:动〉

(1) 应和,响应 [respond]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accept;receive]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concide;comfort]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deal with]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response;come true;be confirmed]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meet and attack an advancing enemy;intercept]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pay;supply]。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be betrothed to]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常用词组

应变、应变、应酬、应从、应答、应敌、应典,应点、应对、应对如流、应付、应付自如、应和、应机立断、应急、应接、应接不暇、应景、应景,应景儿、应举、应卯、应门、应诺、应声、应时、应试、应市、应手、应天承运、应天顺时、应验、应邀、应用、应用文、应运、应运而生、应战、应召、应诏、应诊、应征、应制

  拼音  tiān   注音  ㄊ一ㄢ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GDI  仓颉  MK  郑码  AGD  四角  10804  结构  上下电码  1131  区位  4476  统一码  5929  笔顺  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天的拼音:tiān(ㄊ一ㄢ)  

⒈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⒉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⒊ 气候:天气。天冷。

⒋ 季节,时节:冬天。

⒌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⒍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⒎ 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⒏ 〔天干(gān  )〕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⒐ 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统一码

天字UNICODE编码U+5929,10进制: 22825,UTF-32: 00005929,UTF-8: E5 A4 A9。

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䒶兲靝

汉英互译

day、God、Heaven、nature、sky、wea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天的拼音: tiā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top]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tatto in front]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sky]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Heaven]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palace]。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day;period of timt in a day]。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god]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nature]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season]。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weather]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husband]。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defects of male]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emperor]。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major event;matter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front]。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词性变化

天的拼音: tiān  

〈词性:形〉

(1) 天然的;天生的 [natural]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built on stilts;suspending in midair]。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常用词组

天安门、天半、天宝、天崩地坼、天边、天兵、天禀、天不绝人、天不怕,地不怕、天不转地转、天才、天差地远、天长地久、天长日久、天朝、天赐之福、天赐良机、天从人愿、天大、天道、天敌、天底、天底下、天地、天地良心、天帝、天电、天顶、天罚、天翻地覆、天方、天方夜谭、天分、天府、天府之国、天父、天赋、天干、天高地厚、天高皇帝远、天高气爽、天各一方、天工、天公、天公地道、天宫、天沟、天钩、天光、天国、天寒地冻、天汉、天河、天黑、天候、天花、天花板、天花乱坠、天荒地老、天皇、天昏地暗、天昏地暗,天昏地黑、天鸡、天机、天极、天际、天假良缘、天骄、天经地义、天井、天镜、天开、天空、天籁、天蓝色、天朗气清、天老儿、天老爷、天理、天理教、天理良心、天理难容、天理昭彰、天良、天亮、天灵盖、天伦、天伦之乐、天罗地网、天麻、天马行空、天门、天门冬、天明、天命、天幕、天南地北,天南海北、天年、天牛、天怒人怨、天棚、天启、天平、天气、天气形势、天气预报、天遣、天堑、天桥、天穹、天球仪、天趣、天然、天然气、天壤、天壤之别、天人、天人相应、天日、天色、天山、天上人间、天生、天圣、天师、天时、天使、天授、天书、天数、天塌地陷、天坛、天堂、天梯、天体、天天、天条、天庭、天头地角、天外有天、天王、天王老子、天王星、天网恢恢、天威、天文、天文地理、天文数字、天文台、天文望远镜、天无二日、天无绝人之路、天物、天下、天下大乱、天下鼎沸、天下归心、天下太平、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无双、天下一家、天仙、天险、天线、天香国色、天象、天象仪、天晓得、天心、天性、天幸、天旋地转、天悬地隔、天涯、天涯海角、天涯若比邻、天呀、天演、天爷、天衣无缝、天意、天有不测风云、天哟、天渊、天渊之别、天缘、天缘奇遇、天运、天灾、天灾人祸、天葬、天造地设、天真、天真烂慢、天之骄子、天知道、天知地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值地值、天职、天质、天诛地灭、天竺、天主、天主教、天主堂、天姿、天姿国色、天资、天资雄厚、天资卓越、天子、天字第一号、天纵、天尊、天作之合

  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繁体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WY  仓颉  OO  郑码  ODOD  四角  880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83  区位  2051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人  统一码  4ECE  笔顺  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从(從)的拼音:cóng(ㄘㄨㄥˊ)  

⒈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⒉ 采取,按照:从优。

⒊ 跟随:愿从其后。

⒋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⒌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⒍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⒎ 次要的:主从。从犯。

⒏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⒐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⒑ 姓。

其他字义

从(從)的拼音:zòng(ㄗㄨㄥˋ)  

⒈ 古同“纵”,竖,直。

⒉ 古同“纵”,放任。

统一码

从字UNICODE编码U+4ECE,10进制: 20174,UTF-32: 00004ECE,UTF-8: E4 BB 8E。

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從縱䢨

汉英互译

frae、from

相关字词

自、主、违

造字法

会意:从二人

English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词性变化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词性: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常用词组

从不、从长计议、从此、从此往后、从从容容、从…到…、从动、从而、从犯、从谏如流、从井救人、从句、从军、从来、从良、从略、从命、从前、从戎、从容、从容不迫、从容自若、从善、从善如流、从师、从事、从属、从速、从天而降、从头、从先、从小、从心所欲、从业、从一而终、从优、从征、从政、从中、从子

  拼音    注音  ㄨˋ   
简体部首  牜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牛部  
五笔86  TRQR  五笔98  CQRT  仓颉  HQPHH  郑码  MBRO  四角  27520  结构  左右电码  3670  区位  4679  统一码  7269  笔顺  ノ一丨一ノ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物的拼音:wù(ㄨˋ)  

⒈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⒉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⒊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统一码

物字UNICODE编码U+7269,10进制: 29289,UTF-32: 00007269,UTF-8: E7 89 A9。

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tent、matter、substance、thing

造字法

形声:从牛、勿声

English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物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object]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article;thing]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affair]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the outside worl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varicolored ox]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motley flag]

[九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category]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color]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substance;content]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products]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the others]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scenery]。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property]。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article]。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deities]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mark]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词性变化

物的拼音:   

〈词性:动〉

(1) 选择 [choose]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observe]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常用词组

物产、物腐虫生、物各有主、物故、物归原主、物候、物化、物换星移、物极必反、物价、物竞天择、物镜、物理、物力、物力维艰、物料、物品、物情、物色、物伤其类、物态、物体、物外、物物、物物交换、物以类聚、物议、物欲、物证、物质、物种、物主、物资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