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注音一ㄣ ㄍㄨㄛˇ ㄅㄠˋ 一ㄥˋ
解释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出处唐 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七卷:“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例子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因果报应是贬义词。
繁体因果報應
英语comeuppance
动物生肖牛,虎,蛇
因的拼音:yīn(一ㄣ)
⒈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⒉ 理由:因为(wèi )。因而。
⒊ 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因字UNICODE编码U+56E0,10进制: 22240,UTF-32: 000056E0,UTF-8: E5 9B A0。
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㧢囙
because of、cause、follow、on the basis of
果
会意
cause, reason; by; because (of)
详细解释◎ 因的拼音:
囙 yīn
〈词性:名〉
(1) (会意。从囗( wéi )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 同本义 [mat;cushi on]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cause]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opportunity;chance]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 因的拼音: yīn
〈词性:动〉
(1) 依靠;凭借 [depend on;rely on]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follow]
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connect]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comply with;conform to;obey]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go to]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 因的拼音: yīn
〈词性:介〉
(1) 由于,因为 [because of]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从…出发 [from]。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 [take advantage of;while]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 因的拼音: yīn
〈词性:形〉
(1) 亲,亲近 [intimate]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 因的拼音: yīn
<连>
(1) 于是,就 [then]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 因而 [thus;as a result]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因材施教、因此、因地制宜、因而、因果、因祸得福、因利乘便、因陋就简、因人成事、因时制宜、因式、因势利导、因数、因素、因为、因袭、因循、因循守旧、因噎废食、因由、因缘、因子
果的拼音:guǒ(ㄍㄨㄛˇ)
⒈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结果(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⒉ 结局,与“因”相对:因果。成果。
⒊ 坚决:果决。果断。
⒋ 确实,真的:果真。如果。
⒌ 充实,饱足:果腹。
⒍ 姓。
果字UNICODE编码U+679C,10进制: 26524,UTF-32: 0000679C,UTF-8: E6 9E 9C。
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惈菓
fruit、really、resolute、sure enough
因
fruit; result
详细解释◎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2) 同本义 [fruit]
果,木实也。——《说文》
艮为果蓏。——《易·说卦》
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 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
五果为助。——《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明· 刘基《卖柑者言》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果布(果品与布帛);果馔(果品与菜肴);果谷(果类与谷类);果正(正果。亦指转世);果桌(果卓。摆设筵席用的桌子);草果;荚果;浆果;果瓜(供果用的甜瓜);果茹(瓜果蔬菜);果隋(瓜果);果蔗(一种供鲜食的甘蔗)
(4) 结果 [result]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云传》附范缜
敌人既然敢犯罪,他就该自食其恶果!
(5) 又如:果验(应验);战果;效果;成果;自食其果;恶果
(6) 通“祼”( guàn )。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赐宾客饮之礼 [sacrificial ceremony of pouring water to irrigate the field]
大宾客则摄而载果。——《周礼·春官》
以待果将。
◎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形〉
(1) 果敢,果断 [resolute;courageous and resolute]
由也果。——《论语》。苞注:“谓果敢决断也。”
其身果而辞顺。——《国语·晋语》。注:“谓敢行其志也。”
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国语·周语中》
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2) 又如:言必行,行心果;果谲(果敢而多谋的计谋);果直(果敢正直);果烈(果敢刚毅);果侠(果敢仗义);果劲(果敢强劲);果行(果断的行动);果志(果断之志);果勇(果断勇猛);果悍(果断勇猛)
(3) 通“裸”( luǒ )。赤体。赤露 [naked]
东龟曰果属。——《周礼·春官·龟人》
◎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动〉
(1) 吃饱 [fill]
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2) 又如:果腹;果足(盘缠;旅费)
(3) 实现。凡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不合的称不果 [realize]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果的拼音: guǒ
〈词性:副〉
(1) 果然,当真 [really]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审知故松山列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果不出所料;果尔(果真如此);果是(果然是);果若(果真)
(3) 究竟,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连> 如果,假若 [if]
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果能如此
果报、果播、果不其然、果冻、果断、果脯、果腹、果敢、果酱、果酒、果决、果料儿、果木、果农、果皮、果品、果然、果仁儿、果肉、果如所料、果若、果实、果树、果霜、果穗、果糖、果真、果汁、果子、果子酱、果子露
报(報)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⒉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⒊ 回答: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⒋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报应。
报字UNICODE编码U+62A5,10进制: 25253,UTF-32: 000062A5,UTF-8: E6 8A A5。
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報
newspaper、report、reply、requite
会意
report, tell, announce
详细解释◎ 报的拼音:
報 b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 )”。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fǔ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judge]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recompense;repay]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report]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sacrifice]。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avenge]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需要纳税的财产] [declare]。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give an official,written reply to a subordinate body]。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fù )。奔赴 [go to]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nemesis]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 报的拼音:
報 bào
〈词性:名〉
(1) 报纸 [newspaper]。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bulletin;report]。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periodical;journal]。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telegram]。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information;report]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报案、报本反始、报表、报偿、报仇、报仇雪恨、报酬、报春花、报单、报到、报道、报道、报德、报端、报恩、报废、报复、报复、报告、报告、报告文学、报关、报馆、报国、报户口、报话机、报价、报捷、报界、报警、报刊、报考、报录、报录人、报马、报名、报名、报幕、报批、报请、报人、报丧、报社、报审、报失、报时、报税、报摊、报帖、报亭、报童、报头、报务员、报喜、报喜不报忧、报销、报晓、报效、报信、报应、报忧、报怨、报章、报账、报纸、报子
应(應)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⒉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⒊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⒋ 姓。
应(應)的拼音:yìng(一ㄥˋ)
⒈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 )。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⒉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⒊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⒋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
应字UNICODE编码U+5E94,10进制: 24212,UTF-32: 00005E94,UTF-8: E5 BA 94。
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應譍応
answer、echo、ought to、should、promise、respond、grant、deal with、suit
当、该
原为形声
should, ought to, must
详细解释◎ 应的拼音:
應 yīng
〈词性:动〉
(1) 应当,应该 [should]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promiseor agree(to do sth.)]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think;hold;be]。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 应的拼音:
應 yīng
〈词性:名〉
(1) 所有;全部 [all]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Ying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应当、应分、应付裕如、应该、应名儿、应名儿、应有尽有
◎ 应的拼音:
應、譍 yìng
〈词性:动〉
(1) 应和,响应 [respond]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accept;receive]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concide;comfort]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deal with]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response;come true;be confirmed]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meet and attack an advancing enemy;intercept]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pay;supply]。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be betrothed to]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应变、应变、应酬、应从、应答、应敌、应典,应点、应对、应对如流、应付、应付自如、应和、应机立断、应急、应接、应接不暇、应景、应景,应景儿、应举、应卯、应门、应诺、应声、应时、应试、应市、应手、应天承运、应天顺时、应验、应邀、应用、应用文、应运、应运而生、应战、应召、应诏、应诊、应征、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