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 xī xìn yǎo
注音一ㄣ ㄒ一 ㄒ一ㄣˋ 一ㄠˇ
解释杳:深远,无影无声。音信一点也得不到。
出处元·无名氏《字字锦》曲:“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音稀信杳是中性词。
近义杳无音信
反义音问相继
动物生肖牛,虎,蛇
音的拼音:yīn(一ㄣ)
⒈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yuè )。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
⒉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讯。
音字UNICODE编码U+97F3,10进制: 38899,UTF-32: 000097F3,UTF-8: E9 9F B3。
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spirate、news、sound、tone
指事:从言合一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详细解释◎ 音的拼音: yīn
〈词性: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sound;voice]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music tone]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news;message;information]。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pronunciation]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音变、音标、音波、音步、音叉、音尘、音程、音带、音调、音读、音符、音高、音耗、音级、音阶、音节、音节文字、音量、音律、音盲、音撇、音频、音品,音色、音区、音容、音容宛在、音容笑貌、音色、音素、音速、音位、音箱、音响、音像、音效、音信、音型、音译、音域、音乐、音韵、音障、音值、音质
稀的拼音:xī(ㄒ一)
⒈ 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稀落(luò )。稀客。依稀。
⒉ 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稀薄。稀料。稀释。
⒊ 少:稀少。稀罕。稀奇。古稀之年。
⒋ 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稀烂。稀碎。稀松。
稀字UNICODE编码U+7A00,10进制: 31232,UTF-32: 00007A00,UTF-8: E7 A8 80。
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希
rare、scarce、sparse、watery
密、稠
形声:从禾、希声
rare, unusual, scarce; sparse
详细解释◎ 稀的拼音: xī
〈词性:形〉
(1)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 同本义 [scattered;sparse]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 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 陶潜《归园田居》
(3)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4) 少,不多 [rare;scarce]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5) 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
(6) 薄,不浓 [diluted;thin]
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巴金《灭亡》
(7) 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
◎ 稀的拼音: xī
〈词性:副〉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very]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稀薄、稀饭、稀罕、稀货、稀客、稀拉、稀烂、稀里呼噜、稀里糊涂、稀里哗啦、稀里马虎、稀落、稀奇、稀缺、稀少、稀释、稀疏、稀松、稀松、稀碎、稀汤寡水
信的拼音:xìn(ㄒ一ㄣˋ)
⒈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⒉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⒊ 崇奉:信仰。信徒。
⒋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⒌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⒍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⒎ 同“芯2”。
⒏ 姓。
信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古同“伸”,舒展开。
⒉ 古同“伸”,表白。
信字UNICODE编码U+4FE1,10进制: 20449,UTF-32: 00004FE1,UTF-8: E4 BF A1。
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㐰䚱孞訫
believe、faith、fuse、letter、message、sign、true、trust、without plan
疑
会意:从亻、从言
trust, believe; letter
详细解释◎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形〉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honest sincere]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动〉
(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名〉
(1) 信约;盟约[oath of alliance]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sign]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message;information]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letter]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副〉
(1) 放任;随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certainly]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信笔、信标、信步、信插、信差、信贷、信访、信风、信奉、信服、信鸽、信函、信号、信号弹、信耗、信笺、信件、信教、信经、信据、信口、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信赖、信陵君、信马游缰、信念、信女、信皮儿、信然、信手、信手拈来、信守、信宿、信天游、信条、信筒、信徒、信托、信物、信息、信箱、信邪、信心、信仰、信义、信意,信意儿、信用、信誉、信札、信纸
杳的拼音:yǎo(一ㄠˇ)
⒈ 无影无声:杳无音信。杳然无声。杳如黄鹤(喻人或物全无踪影)。
⒉ 幽暗,深广:杳渺。杳冥。
杳字UNICODE编码U+6773,10进制: 26483,UTF-32: 00006773,UTF-8: E6 9D B3。
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杳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㫐
distant and out of sight
会意:从木、从日
obscure, dark, mysterious, deep
详细解释◎ 杳的拼音: yǎo
〈词性:形〉
(1)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2) 同本义 [gloomy]
杳,冥也。——《说文》
杳旭卉兮。——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
独驰思乎杳冥。——傅毅《舞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杳杳冥冥(昏暗幽远);杳蒙(迷茫,模糊不清)
(4) 幽深 [deep and serene]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楚辞·屈原·九章·怀沙》
(5) 又如:杳杳(幽暗深远的样子);杳然(幽深的样子);杳昧(深幽隐晦)
(6) 渺茫;深远;高远 [remote]
杳不知所之也。(杳,深远没有尽头,这里表听不到声音,今有成语:“杳无音信”。之:到。)——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奇秀深杳。——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杳远(渺茫遥远)
(8) 消失,不见踪影 [without a trace]。如:杳无影响(毫无音讯);杳沉(消失,渺茫无踪);杳绝(消失)
杳渺、杳冥、杳如黄鹤、杳无人烟、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