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饮血崩心的意思

yǐnxuèbēngxīn

饮血崩心



拼音yǐn xuè bēng xīn

注音一ㄣˇ ㄒㄩㄝˋ ㄅㄥ ㄒ一ㄣ

解释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

出处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饮血崩心是中性词。

繁体飲血崩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ǐn   注音  一ㄣˇ   繁体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QNQW  仓颉  NVNO  郑码  OXRO  四角  277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90  区位  5091  统一码  996E  笔顺  ノフフ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饮(飲)的拼音:yǐn(一ㄣˇ)  

⒈ 喝,又特指喝酒:饮水思源。饮酒。饮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饮鸩止渴。

⒉ 指可喝的东西:冷饮。饮料。饮食。

⒊ 中医汤剂的一种类型:香苏饮。饮子(不规定时间服用的汤剂)。

⒋ 中医学指体内水液传输不利停于腹腔或四肢的病症:痰饮。悬饮。溢饮。

⒌ 含忍:饮恨。饮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⒍ 隐没(  ):饮羽。

统一码

饮字UNICODE编码U+996E,10进制: 39278,UTF-32: 0000996E,UTF-8: E9 A5 AE。

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飲淾飮㱃

汉英互译

drink、imbibe

造字法

会意:从饣、从欠

English

drink; swallow; kind of drin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饮的拼音:

飲、飮、 yǐ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飲”,隶书作“饮”。本义:喝)

(2) 同本义。有时特指喝酒 [drink]

飮,飮也。——《说文》。今隶作饮。

君子以饮食宴乐。——《易·需》。虞注:“水流入口为饮。”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子反受而饮之。——《韩非子·十过》

项王即日因留 沛公与饮。——《史记》

(3) 又如:豪饮(放量饮酒);饮水茹藻(喝泠水吃淡味食品。喻处境艰难或内心抑郁之情);饮茶;一饮而尽;饮水(喝水)

(4) 含;忍 [keep in the heart]

耕男饐妇猛一省,髑髅饮冤死犹警。——清· 贝青乔《哀甬乐》

(5) 又如:饮恨而终(含恨而死);饮冤(含冤);饮默(忍着不吭声);饮气(忍气)

(6) 隐没;藏匿。通“隐” [hide]

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汉书·游侠朱家传》

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后汉书·蔡邕传》

(7) 又如:饮章(匿名的奏章)

词性变化

饮的拼音:

yǐn  

〈词性:名〉

(1) 酒 [drink]

辨四饮之物。——《周礼·酒正》

(2) 又如:饮徒(酒友,酒徒);饮豪(指酒量极大);饮令(酒令)

(3) 统指饮食 [diet]。如:饮馔(饮食);饮食男女(指食色之欲);饮局(饭局、酒宴)

(4) 饮料 [beverages;drinks]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吕氏春秋·权勋》

(5) 又如:冷饮;热饮

(6) 另见 yìn  

常用词组

饮弹、饮风餐露、饮恨、饮恨吞声、饮具、饮料、饮流怀源、饮泣、饮食、饮食疗法、饮水槽、饮水器、饮水思源、饮宴、饮用水、饮羽、饮誉、饮鸩止渴

基本词义

饮的拼音:

yìn  

〈词性:动〉

(1) 把水给人或牲畜喝 [give water to drink;water an animlal]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饮羊(指羊贩让羊多饮水,增加其体重以牟利。后引申为欺诈牟利);饮水(给牲口喝水);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3) 用酒食款待 [wine and dine;entertain]

中军置酒饮归客。——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又如:饮客(用酒食款待客人);饮劳(以酒食慰劳)

(5) 另见( yǐn  )

常用词组

饮场

  拼音  xiě xuè   注音  ㄒ一ㄝˇ ㄒㄩㄝˋ   
部首  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LD  仓颉  HBT  郑码  MLKA  四角  27102  结构  单一电码  5877  区位  4910  统一码  8840  笔顺  ノ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血的拼音:xuè(ㄒㄩㄝ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⒉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⒊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血的拼音:xiě(ㄒ一ㄝˇ)  

⒈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统一码

血字UNICODE编码U+8840,10进制: 34880,UTF-32: 00008840,UTF-8: E8 A1 80。

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lood、hemo、lifeblood

造字法

指事:从皿,“丿”像血形,表示器皿中盛血

English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血的拼音: xiě  

〈词性:名〉

(1) [口]∶“血”( xuè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blood]。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常用词组

血豆腐、血糊糊、血淋淋、血晕

基本词义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blood]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menses]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grieved tears]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blood vessel]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词性变化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动〉

(1) 用鲜血涂沾 [paint with blood]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kill]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dye]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形〉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be related by blood]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sincere]。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red]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常用词组

血癌、血案、血本、血崩、血沉、血仇、血蛋白、血滴虫、血点、血窦、血管、血海、血海深仇、血汗、血红、血红蛋白、血花、血环、血迹、血祭、血浆、血竭、血口、血口喷人、血库、血亏、血泪、血淋淋、血流、血流漂杵、血流如注、血瘤、血路、血脉、血尿、血泊、血气、血气方刚、血亲、血清、血球、血肉、血肉横飞、血肉相连、血色、血史、血书、血栓、血水、血田、血统、血污、血吸虫、血洗、血细胞、血象、血小板、血腥、血型、血性、血胸、血压、血压计、血液、血液病、血衣,血衫、血印、血友病、血雨、血郁、血缘、血缘关系、血晕、血晕、血债、血战、血账、血证、血肿、血渍、血族

  拼音  bēng   注音  ㄅㄥ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MEEF  仓颉  UBB  郑码  LLQQ  四角  22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514  区位  1732  统一码  5D29  笔顺  丨フ丨ノフ一一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崩的拼音:bēng(ㄅㄥ)  

⒈ 倒塌:崩塌。崩坍。崩毁。崩解(jiě  )。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

⒉ 破裂:崩裂。把气球吹崩了。

⒊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崩了手。

⒋ 败坏:礼坏乐(yuè  )崩。

⒌ 称枪毙:拉出去崩了。

⒍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崩。

统一码

崩字UNICODE编码U+5D29,10进制: 23849,UTF-32: 00005D29,UTF-8: E5 B4 A9。

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lapse、demise

造字法

形声:从山、朋声

English

rupture, split apart, collap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崩的拼音: b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2) 同本义 [landslide;landslip]

梁山崩。——《左传·成公五年》

(3) 又如:山崩地裂

(4) 崩裂;倒塌 [collapse;crash to the ground;burst apart]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崩拆(倒塌断裂);崩陷(倒塌陷落);崩陨(塌陷);崩损(崩塌损坏);崩坠(倒塌坠落)

(6)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eath of an emperor]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越二月,帝崩。——《明史·海瑞传》

(7) 又如:崩驾(帝王之死);崩殂(崩背,崩逝。又指帝王之死)

(8) 崩溃;垮台;败坏 [collapse;fall in ruin]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

(9) 又如:崩阙(败坏);崩动(煽动败坏)

(10) 破裂,迸裂 [break;down burst]

天崩地塌壮士死。——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

(11) 又如:谈崩了;崩裂(物体突然破裂);崩云(破裂的云彩);把气球吹崩了

(12) 炸伤;枪毙 [go off in;hit by shooting]。如:爆竹崩了他的手;咋不崩了他?

(13) 血崩,指妇科“崩症” [metrorrhagia]

常用词组

崩殂、崩摧、崩倒、崩坏、崩毁、崩决、崩溃、崩裂、崩塌、崩坍、崩症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