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银样蜡枪头的意思

yínyàngqiāngtóu

银样蜡枪头



拼音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注音一ㄣˊ 一ㄤˋ ㄌㄚˋ ㄑ一ㄤ ㄊㄡˊ

解释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出处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枪头。”

例子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枪头。”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感情银样蜡枪头是贬义词。

繁体銀様蠟槍頭

近义银样镴枪头

英语something with impressive-looking but useles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ín   注音  一ㄣˊ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QVEY  五笔98  QVY  仓颉  OPAV  郑码  PXO  四角  87732  结构  左右电码  6892  区位  5088  统一码  94F6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银(銀)的拼音:yín(一ㄣˊ)  

⒈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银子。银杯。银牌。

⒉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   )。银票。

⒊ 像银的颜色:银白。银发(  )。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⒋ 古同“垠”,边。

⒌ 姓。

统一码

银字UNICODE编码U+94F6,10进制: 38134,UTF-32: 000094F6,UTF-8: E9 93 B6。

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gentine、argent、argentum、siller、silver

造字法

形声:从钅、艮声

English

silver; cash, money, weal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银的拼音:

yín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艮( gèn  )声。本义: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2) 同本义 [silver]。一种白色的金属元素,能发出响亮声音,有延展 性和良好的韧性,可达到高度抛光状态,在化合物中主要以一价形式存在,是所有物质中具有最高导热性和导电性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以自生式共生状态(如在脆银矿、辉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和角银矿中)存在——元素符号Ag

钿头银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银制的器物 [silverware]。如:银盘( 银质的盘子);银樽(银制的酒杯);银篦(银质的栉发用具);银龟(上面镌有龟形钮的银印);银镝(银制的箭头)

(4) 银质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money]。如:银库(存放银钱的地方)

词性变化

银的拼音:

yín  

〈词性:形〉

色白如银 [silver-colored]。如:银花火树(形容灿烂多彩的灯火或焰火);银霜炭(一种表面洁白的优质无烟炭);银霰(白色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银蟾(指月亮);银硝(一种粉状化妆品,兼有医疗作用);银海(道家指眼睛);银沫(形容洁白的雪花);银红(最早的鲜红颜料)

常用词组

银白、银白杨、银杯、银本位,银本位制、银币、银川、银丹、银点、银锭、银耳、银根、银海、银汉、银行、银河、银河系、银红、银狐、银晃晃、银辉、银婚、银奖、银匠、银两、银亮、银楼、银幕、银牌、银盘、银票、银屏、银瓶、银器、银钱、银丝族、银苔、银坛、银条、银杏、银燕、银样鑞枪头、银鱼、银圆、银针、银质奖、银子

  拼音  yàng   注音  一ㄤˋ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SUDH  五笔98  SUH  仓颉  DTQ  郑码  FUC  四角  48951  结构  左右电码  2876  区位  4989  统一码  6837  笔顺  一丨ノ丶丶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样(樣)的拼音:yàng(一ㄤˋ)  

⒈ 形状:样子。模样。图样。同样。装模作样。

⒉ 种类:花样。各种各样。

⒊ 做标准的东西:样板。样本。样品。榜样。

统一码

样字UNICODE编码U+6837,10进制: 26679,UTF-32: 00006837,UTF-8: E6 A0 B7。

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樣様㨾

汉英互译

appearance、kind、sample、shape

造字法

形声:从木、羊声

English

shape, form, pattern, sty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样的拼音:

y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羕( yàng  )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2) 假借为“像”。式样 [sample]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唐· 白居易《缭绫》

(3) 又如:样银(用于测定银子成色的样品);样儿(样子。指可供人模仿的式样或效法的标准);样子间(陈列样品的处所);样米(作为样品的米);样物(作为样品之物);样度(样式,法式);样当(样子,模样);样制(物品的样式);样钱(钱币铸成后呈验的样品)

(4) 形状,模样 [appearance;shape]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 又如:样法(样范);样色(花样);式样(人造的物体的形状);走样(失去原来的样子);花样(花纹的式样,也泛指一切式样或种类);样制(物品的样式)

(6) 人的模样或神情 [look]。如:样势(模样);样模(模样)

(7) 用于改正拼排错误的样张 [proof]。如:清样

词性变化

样的拼音:

yàng  

〈词性:量〉

种类 [kind]。如:样色样(种种;各方面);多样

常用词组

样板、样本、样稿、样规、样机、样件、样片、样品、样式、样书、样样、样张、样子

  拼音    注音  ㄌㄚˋ   繁体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JAJG  仓颉  LITA  郑码  IEK  四角  54161  结构  左右电码  5779  区位  3215  统一码  8721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蜡(蠟)的拼音:là(ㄌㄚˋ)  

⒈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蜡。蜂蜡。蜡版。蜡笔。蜡疗。蜡染。蜡人。蜡纸。蜡烛。蜡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蜡丸。

统一码

蜡字UNICODE编码U+8721,10进制: 34593,UTF-32: 00008721,UTF-8: E8 9C A1。

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䖳蛆䄍蠟蝋䗶

汉英互译

cere、wax

造字法

形声:从虫、昔声

English

wax; candle; waxy, glazed; maggot; as a non-simplified form sometimes used as an equivalent to U+410D (?), meaning imperial harve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蜡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 liè  )声。本义: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某些油质。如:蜂蜡)

(2) 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能燃能熔,不溶于水,是一羟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 [wax]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3) 又如:蜡圆(蜡丸);蜡弹(蜡丸,用蜡封裹的密件);蜡查(蜡埚,蜡滓。白蜡(虫蜡)或黄蜡(蜂蜡)的渣滓)

(4) 蜡烛的简称 [candle]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 又如:蜡火(蜡烛火);蜡烟(蜡烛的烟);蜡红(烛花);蜡香(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蜡光(烛光)

词性变化

蜡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蜡涂抹 [wax;polish]。如:蜡引(涂蜡于纸张或布帛上,以防水湿);蜡本(用蜡涂绢上,所临摹的画本);蜡纸(表面涂蜡的纸)

(2) 另见 zhà  

常用词组

蜡白、蜡版、蜡笔、蜡光纸、蜡黄、蜡刻、蜡泪、蜡疗、蜡染、蜡人,蜡人儿、蜡蹋、蜡台、蜡纸、蜡烛

基本词义

蜡的拼音: zhà  

〈词性:动〉

(1) 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a sacrifice offered at end of the year]

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性》

(2) 又如:蜡腊(岁终祭祀);蜡坛(蜡祭之坛);蜡宾(年终祭祀的助祭人);蜡索(犹蜡祭);蜡祠(蜡祭用的祠堂);蜡宫(供蜡祭用的宫室);蜡月(指周历十二月);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蜡祭(祭名。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3) 另见   

  拼音  qiāng   注音  ㄑ一ㄤ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WBN  仓颉  DOSU  郑码  FOYY  四角  48912  结构  左右电码  2847  区位  3925  统一码  67AA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丶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枪(槍)的拼音:qiāng(ㄑ一ㄤ)  

⒈ 刺击用的长矛:长枪。标枪。红缨枪。

⒉ 发射子弹的武器:手枪。步枪。机关枪。枪杀。枪林弹雨。

⒊ 像枪的东西:焊枪。烟枪。

⒋ 两头尖的竹木片,供编篱笆用。

统一码

枪字UNICODE编码U+67AA,10进制: 26538,UTF-32: 000067AA,UTF-8: E6 9E AA。

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un、spear

造字法

形声:从木、仓声

English

spear, lance; gun, rif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枪的拼音:

槍、鎗 qi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2)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spear]

枪,歫也。——《说文》。按,歫人之械也。

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苍颉篇》

剡木伤盗曰枪。——《通俗文》

挟其枪刈耨刈。——《国语·齐语》。注:“桩也。”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枪刺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红缨枪;枪缨(枪上用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4) 武器名。火铳,火枪;发射子弹的火器。同“鎗” [gun;rifle;firearms]

开枪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枪声隆然。——清· 徐珂《青稗类钞·战事类》

众枪齐发。

发枪之号。

都带着洋枪,还怕什么呢?——《老残游记》

(5) 又如:枪火(指枪支弹药);枪把子(枪柄。比喻权柄);枪材(制作枪柄的木材);枪枝(同“枪支”);枪竿(竖立的枪身);枪疤(枪伤后留下的伤疤);枪珠(炮弹);枪柱(枪上可以推送子弹进枪膛的机件)

(6) 指枪形的东西 [a gun-shape thing]。如:枪蒲(菖蒲);烟枪;茶枪(茶叶的嫩芽);电子枪;注油枪,注干油枪;水泥喷枪;焊枪

(7) 削尖的竹木片 [bamboo or wood chip]。如:枪篱(竹篱笆);枪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词性变化

枪的拼音:

qiāng  

〈词性:动〉

(1) 通“抢”。触,撞,碰撞 [knock]

枪榆坊而止。——《庄子·逍遥游》

见狱吏则头枪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 又如: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指识浅志小的人)

(3) 请人代替考试 [substitute for another during test]。如:枪替

常用词组

枪崩、枪毙、枪刺、枪弹、枪法、枪杆子,枪杆,枪杆儿、枪击、枪机、枪决、枪口、枪榴弹、枪炮、枪杀、枪伤、枪手、枪栓、枪闩、枪膛、枪替、枪筒、枪托、枪械、枪眼、枪衣、枪战、枪支、枪子,枪子儿

  拼音  tóu tou   注音  ㄊㄡˊ ˙ㄊㄡ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DI  仓颉  YK  郑码  TDGD  四角  34800  结构  单一电码  7333  区位  4523  统一码  5934  笔顺  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统一码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相关字词

尾、脚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English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词性变化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常用词组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