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qiē wàn wù
注音一 ㄑ一ㄝ ㄨㄢˋ ㄨˋ
解释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出处《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例子自家有这仁义礼智,便知得他也有仁义礼智。十人万人,一切万物,无不是这道理。《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一切万物是中性词。
繁体一切萬物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一的拼音:yī(一)
⒈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⒉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⒊ 全;满:一生。一地水。
⒋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⒌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⒍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⒎ 乃;竞:一至于此。
⒏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⒐ 或者:一胜一负。
⒑ 初次:一见如故。
⒒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字UNICODE编码U+4E00,10进制: 19968,UTF-32: 00004E00,UTF-8: E4 B8 80。
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壹弌
a、an、each、one、per、same、single、whole、wholehearted
指事
one; a, an; alone
详细解释◎ 一的拼音: yī
〈词性:数〉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first]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odd]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single;only one]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certain]。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every time;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another]。如:蝉一名知了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形〉
(1) 全;满 [whole;full]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乐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same]。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joint;combined]。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unified;unitary]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pure]。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single;alone]。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副〉
(1) 都,一概 [all]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very]。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straight;always;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once;in case]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one by one;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 一的拼音: yī
〈词性:名〉
初次,第一次;开始 [first;begin]。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一把手、一把死拿、一把抓、一败涂地、一斑、一般、一般见识、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半、一半、一…半…、一半天、一杯羹、一辈子、一本万利、一本正经、一鼻孔出气、一笔勾销、一笔抹煞、一壁厢、一臂之力、一边、一边、一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拨儿、一…不…、一不做,二不休、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一差二错、一刹,一刹儿、一刹那、一刬、一场空、一倡百和、一唱一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程子、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一次方程、一次性、一蹴而就,一蹴而得、一搭两用儿、一大早儿、一代、一带、一旦、一刀两断、一刀切、一道、一得、一得之功、一得之愚、一点、一点儿,一点点、一丁点儿、一定、一定之规、一度、一段、一堆、一而再、再而三、一…而…、一二、一…二…、一发、一发、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分、一分为二、一风吹、一副、一概、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心眼儿、一共、一股劲儿、一股脑儿、一鼓作气、一官半职、一贯、一棍子打死、一锅端、一锅粥、一锅煮、一国两制、一何、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忽儿、一呼百应、一晃、一晃、一会儿、一己、一技之长、一家之长、一家之主、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介、一经、一…就…、一举、一举两得、一蹶不振、一刻、一孔之见、一口、一口气、一块、一块、一览、一览表、一揽子、一劳永逸、一例、一连、一连串、一了百了、一鳞半爪、一溜儿、一溜烟、一路、一律、一落千丈、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脉相承、一毛不拔、一面、一面儿理、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鸣惊人、一瞑不视、一命呜呼、一模一样、一木难支、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男半女、一年到头、一年一度、一念之差、一诺千金、一派、一盘棋、一盘散沙、一瞥、一贫如洗、一暴十寒、一齐、一起、一气、一窍不通、一切、一清二白、一清二楚、一穷二白、一丘之貉、一人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日、一日千里、一日三秋、一日身死、一如、一如既往、一霎那、一身、一神教、一生、一眚、一时、一时半会儿、一事无成、一视同仁、一手、一手一足、一手遮天、一水儿、一顺儿、一瞬、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丝一毫、一塌糊涂、一套、一套、一体、一天、一条龙、一条心、一同、一统、一通儿、一头、一头儿沉、一头热、一吐为快、一团和气、一团漆黑、一团糟、一推六二五、一网打尽、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一味、一文不名、一文不值、一问三不知、一窝蜂,一窝风、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一五一十、一物降一物、一息尚存、一席话、一系列、一下、一下、一向、一笑置之、一些、一泻千里、一泻汪洋、一心、一心一德、一心一意、一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言堂、一言为定、一言以蔽之、一氧化碳、一样、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一一、一…一…、一衣带水、一语破的、一元方程、一再、一早、一眨巴眼,一眨巴眼儿、一朝、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枕黄粱、一阵、一阵风、一阵子、一知半解、一直、一纸空文、一致、一掷千金、一柱擎天、一准、一字千金、一字一板、一总、一走了之、一卒之田
切的拼音:qiē(ㄑ一ㄝ)
⒈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切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密合,贴近: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⒉ 紧急:急切。迫切。
⒊ 实在:切忌。恳切。
⒋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切字UNICODE编码U+5207,10进制: 20999,UTF-32: 00005207,UTF-8: E5 88 87。
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砌
anxious、be sure to、chip、chop、correspond、cut、knife、log、shear
形声:从刀、七声
cut, mince, slice, carve
详细解释◎ 切的拼音: qiē
〈词性:名〉
通“砌”。台阶 [steps]
切皆铜沓黄金涂。——《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
◎ 切的拼音: qiē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cut into parts;slice]。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cut]。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compare notes]。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tangent]。如:切面;切球;切圆
(6) 另见 qiè
切变、切除、切磋、切磋琢磨、切点、切断、切割、切口、切面、切片、切片、切片机、切向力、切向速度、切削、切屑
◎ 切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摩擦;接触 [rub]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correspond to]。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be sure to]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press close to]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 切的拼音: qiè
〈词性:形〉
(1) 急切;急迫 [anxious]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deep]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earnest and straightforward]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stern]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intense]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severe]。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12) 另见 qiē
切齿、切肤之痛、切骨之仇、切合、切激、切记、切忌、切近、切口、切脉、切盼、切迫、切切、切切私语,切切细语、切身、切实、切实、切题、切望、切要、切音、切云、切责、切诊、切中、切中时弊、切嘱
万(萬)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⒉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⒊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⒋ 姓。
万(萬)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万字UNICODE编码U+4E07,10进制: 19975,UTF-32: 00004E07,UTF-8: E4 B8 87。
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萬
a great number、by all means、myriad、ten thousand
形声
详细解释◎ 万的拼音: Mǒ
另见 wàn
万俟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 [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fold]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形〉
(1) 极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mò
万安、万般、万变不离其宗、万不得已、万代千秋、万端、万恶、万方、万分、万夫不当、万夫莫当、万福、万感、万古、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贯、万贯家财、万汇、万机、万家灯火、万家之侯、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劫不复、万金油、万籁、万籁俱寂、万类、万里长城、万里长征、万里无云、万历、万流景仰、万缕千丝、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万民、万目睽睽、万难、万能、万年、万年历、万念俱灰、万千、万全、万全之策、万儿八千、万人空巷、万人之敌、万神、万乘、万世、万事、万事不求人、万事大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通、万寿无疆、万水千山、万死、万死不辞、万岁、万万、万无一失、万物、万向节,万向接头、万象、万象更新、万幸、万一、万有引力、万丈、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钟、万众、万众一心、万状、万紫千红
物的拼音:wù(ㄨˋ)
⒈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⒉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⒊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物字UNICODE编码U+7269,10进制: 29289,UTF-32: 00007269,UTF-8: E7 89 A9。
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㘬
content、matter、substance、thing
形声:从牛、勿声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详细解释◎ 物的拼音: wù
〈词性: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object]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article;thing]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affair]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the outside worl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varicolored ox]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motley flag]
[九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category]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color]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substance;content]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products]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the others]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scenery]。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property]。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article]。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deities]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mark]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 物的拼音: wù
〈词性:动〉
(1) 选择 [choose]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observe]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物产、物腐虫生、物各有主、物故、物归原主、物候、物化、物换星移、物极必反、物价、物竞天择、物镜、物理、物力、物力维艰、物料、物品、物情、物色、物伤其类、物态、物体、物外、物物、物物交换、物以类聚、物议、物欲、物证、物质、物种、物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