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以叔援嫂的意思

shūyuánsǎo

以叔援嫂



拼音yǐ shū yuán sǎo

注音一ˇ ㄕㄨ ㄩㄢˊ ㄙㄠˇ

解释《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例子春桃若肯改妆一战,管倩取唾手魁名……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以叔援嫂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一ˇ   
简体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NYWY  仓颉  VIO  郑码  ZSOD  四角  28700  结构  左右电码  0110  区位  5052  统一码  4EE5  笔顺  フ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以的拼音:yǐ(一ˇ)  

⒈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⒉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⒊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⒋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⒌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⒍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⒎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⒏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⒐ 古同“已”,已经。

⒑ 太,甚:不以急乎?

⒒ 及,连及:富以其邻。

统一码

以字UNICODE编码U+4EE5,10进制: 20197,UTF-32: 00004EE5,UTF-8: E4 BB A5。

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已㠯㕥

汉英互译

according to、as well as、because of、in order to、take、use、with

造字法

象形:像人用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以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词性变化

以的拼音:   

〈词性:名〉

(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以的拼音:   

〈词性: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以的拼音:   

<连>

(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以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常用词组

以暴易暴、以便、以次、以刺世事、以德报怨、以毒攻毒、以讹传讹、以防万一、以攻为守、以故、以观后效、以后、以还、以及、以己度人、以假乱真、以儆效尤、以快言论、以来、以理服人、以力服人、以邻为壑、以卵投石、以貌取人、以免、以内、以前、以人废言、以上、以身试法、以身殉职、以身作则、以是为恨、以外、以往、以为、以下、以牙还牙、以一当十、以一警百、以逸待劳、以正视听、以至、以致、以资、以资切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眦睚杀人

  拼音  shū   注音  ㄕㄨ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HICY  仓颉  YFE  郑码  IDKX  四角  27940  结构  左右电码  0647  区位  4269  统一码  53D4  笔顺  丨一一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叔的拼音:shū(ㄕㄨ)  

⒈ 兄弟排行次序第三:伯、仲、叔、季。

⒉ 父亲的弟弟,亦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叔父。大叔。

⒊ 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叔嫂。

⒋ 拾:“九月叔苴”。

统一码

叔字UNICODE编码U+53D4,10进制: 21460,UTF-32: 000053D4,UTF-8: E5 8F 94。

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尗掓淑粲

汉英互译

father's younger brother、uncle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father's younger br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叔的拼音: shū  

〈词性:动〉

会意兼形声。同本义 [pick up]

叔,拾也。——《说文》。汝南名收芋为叔。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诗·豳风·七月》

词性变化

叔的拼音: shū  

〈词性:形〉

(1) 假借为“少”。年幼的 [young]

叔者,少也。——《白虎通·姓名》

父之兄弟后生为叔父,父之弟妻为叔母。又夫之弟为叔。——《尔雅》

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2) 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叔表示排第三的

仲叔继幽沦。——唐· 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3) 末;衰 [last;weak;feeble]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仪礼·觐礼》

皆叔世也。——《汉书·刑法志》。注:“晚世也。”

然所遇之时,实是叔世。——《晋书·刘颂传》

(4) 又如:叔世(末世,衰乱的年代);叔末(叔世、末世的合称);叔季(末也,国家衰乱将亡的时代,又指少年时代);叔代(衰乱的时代)

叔的拼音: shū  

〈词性:名〉

(1) 称父亲的弟弟 [uncle;father's younger brother]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叔伯姆(妯娌);叔翁(父亲的叔父,即“叔祖”)。或常用于对男性年长者(如对家庭的密友)的客气的亲切的称呼。如:叔侄;大叔;对中年男子的尊称。犹言“阿叔”

(3) 女性对其丈夫的弟弟的称呼 [husband's younger brother]

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鲁迅《祝福》

(4) 又如:叔舅(母亲的弟弟;周天子对异姓小邦诸侯的称呼);叔丈人(妻子的叔父);叔丈母(妻子的婶母);叔郎(丈夫的弟弟,即小叔);叔妹(丈夫的妹妹;即“小姑”);叔姑(丈夫的叔母,即“婶婆”)

(5) 通“菽”。豆类的总称 [beans]

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庄子·列御冠》

以叔粟当赋。——《汉书·昭帝纪》

(6) 姓

常用词组

叔伯、叔父、叔公、叔母、叔婆、叔叔、叔岳、叔子、叔祖、叔祖母

  拼音  yuán   注音  ㄩㄢ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EFC  五笔98  REGC  仓颉  QBME  郑码  DPGX  四角  52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266  区位  5214  统一码  63F4  笔顺  一丨一ノ丶丶ノ一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援的拼音:yuán(ㄩㄢˊ)  

⒈ 牵引:攀援。援之以手。

⒉ 帮助,救助:支援。援外。援助。援军。援救。增援。孤立无援。

⒊ 引用:援用。援引。援据。

⒋ 执,持:援笔(拿起笔来写,如“援援而书”)。

统一码

援字UNICODE编码U+63F4,10进制: 25588,UTF-32: 000063F4,UTF-8: E6 8F B4。

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愋爰

汉英互译

aid、help、hold、quot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aid, assist; lead; ci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援的拼音: yu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爰( yuán  )声。本义:拉,引)

(2) 同本义 [pull by hand]

援,引也。——《说文》

无然畔援。——《诗·大雅·皇矣》

不援其所不及。——《礼记·缁衣》

不援上。——《礼记·中庸》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豆棚闲话》

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左传》

(3) 又如:援及(动起);援推(引之使来,推之使去)

(4) 攀援 [climb]

猱蝯善援。——《尔雅》

桃李之垂行者,莫之援也。——《吕氏春秋·下贤》

夫为四邻之援。——《国语·鲁语上》

猿猱欲渡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援系(犹攀附。旧谓求婚之谦词)

(6) 擢拔,引进推荐 [promote]

某官异材秀出,博学名家,…今乃援而进之,论者惜其晚矣。——苏轼《答曾舍人启》

(7) 又如:援进(提拔任用);援拾(提携收录)

(8) 引用 [cite;quote]

援赦减等。——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援纳(援例纳银捐官);援例(清朝规定捐一定数额的银子,可得到官职或监生资格);援例监(按照常规捐钱取得国子监监生的资格);有例可援;援验(引证)

(10) 拯救,相救 [rescue;save]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孟子》

(11) 又如:抗美援朝;援手(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援拯(援救,帮助);援应(声援接应)

(12) 执持,持 [hold]。如:援旌(执旗);援桴三鼓(指擂鼓助威);援旌擐甲(执旗穿甲);援持(执持)

词性变化

援的拼音: yuán  

〈词性:名〉

(1) 助,救助 [aid]

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盖失强援。——宋· 苏洵《六国论》

(2) 篱笆 [hedge;fence]

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援,遂之生植。——柳宗元《孤松》

常用词组

援笔、援笔成章、援兵、援古证今、援建、援救、援军、援例、援外、援疑质理、援引、援用、援助

  拼音  sǎo   注音  ㄙㄠˇ   
简体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VVHC  五笔98  VEHC  仓颉  VHXE  郑码  ZMNX  四角  47447  结构  左右电码  1269  区位  4109  统一码  5AC2  笔顺  フノ一ノ丨一フ一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嫂的拼音:sǎo(ㄙㄠˇ)  

⒈ 哥哥的妻子:嫂嫂。嫂子。兄嫂。

⒉ 泛称年岁不大的已婚妇女:大嫂。嫂夫人(对朋友妻子的尊称)。

统一码

嫂字UNICODE编码U+5AC2,10进制: 23234,UTF-32: 00005AC2,UTF-8: E5 AB 82。

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㛐㛮

汉英互译

elder brother's wife

English

sister-in-law, elder brother's wif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嫂的拼音: s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女,叟声。本义:兄之妻)

(2) 同本义 [elder brother's wife]

嫂,兄妻也。——《说文》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尔雅》

是嫂亦可谓之母乎?——《礼记太传》

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史记·苏秦列传》

(3) 又如:表嫂;大嫂;嫂溺叔援(变通;权变。古时男女授受不亲,有人问孟子:阿嫂落水该不该救:孟子说应该。男女授爱不亲是“经”,伸手救援是“权”。必要时要从权。后人遂称“经权达变”)

(4) 对年纪较大的已婚妇女的敬称 [sister]。如:嫂夫人;何嫂;祥林嫂

常用词组

嫂夫人

以叔援嫂: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