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意兴索然的意思

xīngsuǒrán

意兴索然



拼音yì xīng suǒ rán

注音一ˋ ㄒ一ㄥ ㄙㄨㄛˇ ㄖㄢˊ

解释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例子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鲁迅《彷徨 在酒楼上》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意兴索然是贬义词。

繁体意興索然

近义兴致索然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一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JNU  仓颉  YTAP  郑码  SUKW  四角  00336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942  区位  5066  统一码  610F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意的拼音:yì(一ˋ)  

⒈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⒉ 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⒊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

⒋ 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

统一码

意字UNICODE编码U+610F,10进制: 24847,UTF-32: 0000610F,UTF-8: E6 84 8F。

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噫悥憶

汉英互译

expect、intention、meaning、suggestion、wish

造字法

会意:从心、从音

English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意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meaning;idea]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heart]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will and spirit]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词性变化

意的拼音:   

〈词性:动〉

(1) 思念;放在心上 [miss]。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doubt]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常用词组

意表、意会、意见、意匠、意境、意料、意马心猿、意念、意气、意气风发、意气用事、意趣、意色、意识、意识形态、意思、意图、意外、意外、意味、意味着、意想、意向、意象、意兴、意义、意译、意愿、意蕴、意在言外、意旨、意志、意致、意中、意中人、意中事

  拼音  xīng xìng   注音  ㄒ一ㄥ ㄒ一ㄥˋ   繁体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IWU  五笔98  IGWU  仓颉  FMC  郑码  VDAO  四角  9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5281  区位  4843  统一码  5174  笔顺  丶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兴(興)的拼音:xīng(ㄒ一ㄥ)  

⒈ 举办,发动: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兴”)。百废待兴。

⒉ 起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⒊ 旺盛: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⒋ 流行,盛行:时兴。新兴。

⒌ 准许:不兴胡闹。

⒍ 或许:兴许。

⒎ 姓。

其他字义

兴(興)的拼音:xìng(ㄒ一ㄥˋ)  

⒈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

统一码

兴字UNICODE编码U+5174,10进制: 20852,UTF-32: 00005174,UTF-8: E5 85 B4。

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興嬹㒷

汉英互译

encourage、maybe、prevail、prosper、rise、start

相关字词

亡、废、衰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thrive, prosper, flour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兴的拼音:

xīng  

〈词性:动〉

(1) (会意。从舁,从同。舁(   ),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2) 同本义 [rise;get up]

兴,起也。——《说文》

夙兴夜寐。——《诗·卫风·氓》

乃寝乃兴。——《诗·小雅·斯干》

三岁不兴。——《易·同人》

其言足以兴。——《礼记·中庸》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王璨《登楼赋》

但国家兴自塑土,徒居平城。——《资治通鉴》

大楚兴。——《史记·陈涉世家》

兴利除弊。——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兴居(起居);兴辞(起立致辞);兴寝(起卧);兴舍(兴亡);兴废(盛衰;兴亡);兴毁(兴亡)

(4) 使兴盛;流行 [thrive;prosper;be popular]

——言可以兴邦,有诸?——《论语·子路》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司马迁《报任安书》

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资治通鉴》

俺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就吃喜酒吧。——《桃花扇·眠香》

兴复汉室。——诸葛亮《出师表》

(5) 又

兴复之效。

(6) 又

兴德之言。

(7) 又如:兴国(振兴国家);兴家(振兴门庭);兴道,兴德(振兴道德);兴跃(振兴);兴化(振兴教化);兴邦(使国家兴盛起来)

(8) 开始办理;创办 [start;build]。

百废具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又如:兴立(创建);兴作(着手进行,兴造制作);兴事(兴建政事);兴造(施工建造);兴葺(兴修修理);兴筑(兴建);兴思(构思);兴缮(兴修)

(10) 推举;选拔 [promote]

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周礼·夏官·大司马》

(11) 又如:兴文(提倡文治);兴氓(举荐民间人才);兴能(推举有才能的人);兴廉(推举廉士);兴义(崇尚道义);兴举(倡导)

(12) 成功 [succeed]

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国语·楚语上》

(13) 又如:兴时

(14) 派遣;发动 [send;start]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敢兴兵。——《战国策·燕策》

王兴甲兵。——《孟子·梁惠王上》

兴师以与楚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征发 [collect,recruit]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资治通鉴》

(16) 又如:兴徭(征募役夫);兴积(积聚)

(17) 作 [do]

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周礼》

(18) 又如:兴贩(做买卖);兴词构讼(告状;打官司);兴福(造福);兴舞(起舞);兴树(造成);兴喻(打比方)

(19) 提倡 [encourage]。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 方言。许可 [permit]。如:不兴胡说

(21) 宠;惯 [indulge]

都是你兴的他,我只和你算账就完了。——《红楼梦》

词性变化

兴的拼音: xīng  

〈词性:形〉

(1) 蓬勃发展;兴旺 [prosperous]

汉室可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诗·小雅·天保》

国以民为兴坏。——《新书·大政》

(2) 又如:兴头(兴旺);兴门(兴旺之家);兴启(昌盛光大);兴平(昌盛太平);兴坏(盛衰);兴运(时运昌隆)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诗·大雅·荡》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xìng  

常用词组

兴安、兴办、兴兵、兴城、兴奋、兴奋剂、兴风作浪、兴革、兴工、兴化、兴化部、兴家立业、兴建、兴利除弊、兴隆、兴起、兴盛、兴师、兴师动众、兴师问罪、兴时、兴衰、兴叹、兴替、兴亡、兴旺、兴修、兴许、兴学、兴妖作怪、兴中会

基本词义

兴的拼音:

xìng  

〈词性:名〉

(1) 兴致,情趣 [excitement;interest;mood to do sth.]

遥呤俯畅,逸兴遄飞。——王勃《 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兴尽晚归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2) 又如:兴动(兴头高;高兴);兴兴头头(兴致勃勃);兴头子(兴致;兴趣);兴辞(兴趣索然);兴会(兴致;趣味);兴头起意(起兴;动心);兴子(兴致)

(3)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association;speak first of sth. else to lead up to the main theme]

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清· 洪亮吉《北江诗话一》

(4) 又如:兴喻

(5) 情欲 [passion]

兴来时,正遇乖亲过。——明· 冯梦龙《桂枝儿》

(6) 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metaphor]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周礼》

(7) 又如:兴道(比喻、启发)

词性变化

兴的拼音:

xìng  

〈词性:动〉

(1) 喜欢;喜爱 [like]

你瞧他兴的这样儿!——《红楼梦》

(2) 另见 xīng  

常用词组

兴冲冲、兴高彩烈、兴会、兴趣、兴头、兴味、兴致、兴致勃勃

  拼音  suǒ   注音  ㄙㄨㄛˇ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FPXI  仓颉  JBVIF  郑码  EDWZ  四角  40903  结构  上下电码  4792  区位  4387  统一码  7D22  笔顺  一丨丶フ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索的拼音:suǒ(ㄙㄨㄛˇ)  

⒈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⒉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⒊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⒋ 尽,毫无:索然无味。

⒌ 单独:离群索居。

⒍ 姓。

统一码

索字UNICODE编码U+7D22,10进制: 32034,UTF-32: 00007D22,UTF-8: E7 B4 A2。

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k、cable、demand、dull、large rope、search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to demand, to exact; to search, inquire; isol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名〉

(1)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 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 同本义 [large 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4) 人的发辫 [pigtail]。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5) 法度 [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 周索。——《左传·定公四年》。 杜预注:“索,法也。”

(6) 链条 [chain]。如:索桥

(7) 中国古地名 [Suo town]。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8) 索县 [Suo county]。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词性变化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动〉

(1) 搜索 [search;try to find out]

索,入家搜也。——《说文》

忘索之。——《史记·范睢蔡泽传》

大索天下。——《汉书·张良传》

举国大索。——《汉书·韩安国传》

延年索怀中,得重劾。——《汉书·严延年传》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 扁鹊,已逃 秦矣。——《韩非子·喻老》

遂闻君将合众于 楚,约与食客门下二个人偕,不外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隐行怪(深求隐僻的事而行为怪谲)

(3) 寻求;探索 [seek]

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 又如:索垢寻庇(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索摸(寻找,寻觅);索合(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隐微)

(5) 挑选 [choose]

以索马牛。——《左传·襄公二年》

(6) 又如:索牛(挑选出来的好牛);索引(又称引得,把书刊,文献等作品中的重要课题录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检索)

(7) 求取,讨取 [demand;ask for]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 杜甫《兵车行》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索战(讨战);索号(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索将(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诗句);索米(求取米粮);索命(索取性命);索饭(讨取食物)

(9) 须,应,得 [must]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白仁甫《元曲选·梧桐树》

(10) 又如:索将(须使);索是(须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须(必须)

(11) 捻绳使紧 [tighten]

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12) 又如:索绳(紧绳)

(13) 搓;绞 [twist]。如:索铁(绞铁成索)

(14) 娶妻曰索 [marry(a woman)]。如:索妇(娶妻)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形〉

(1) 独自,孤单 [all alone]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 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 庾信《拟咏怀》

(2) 又如:离群索居;索处(索居);索居(独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样子)

(3) 涕泪流出貌 [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

(4) 又如:索索落落(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5) 索性;干脆 [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尽底里说话,不可专咎人主。——宋· 朱熹《与魏之履书》

(6) 又如:索兴(干脆;直截了当)

(7) 煞是。确是;真是 [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8) 尽;空 [exhausted]

悉索敝赋,以讨于蔡。——《左传·襄公八年》

(9)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量〉

(1) 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2) 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如:种粟千百索

(3) 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如:受贿三千索

常用词组

索道、索贿、索解、索尽枯肠、索居、索具、索寞、索赔、索桥、索求、索取、索然、索索、索梯、索喜、索性、索要、索引、索诈、索子

  拼音  rán   注音  ㄖㄢˊ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QDOU  仓颉  BKF  郑码  RSSU  四角  23338  结构  上下电码  3544  区位  4027  统一码  7136  笔顺  ノフ丶丶一ノ丶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然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⒉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⒊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⒋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⒌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⒍ 古同“燃”。

统一码

然字UNICODE编码U+7136,10进制: 28982,UTF-32: 00007136,UTF-8: E7 84 B6。

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㸐嘫肰

汉英互译

but、correct、however、like that、right、so

造字法

形声:从灬、声

English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词性变化

然的拼音: rán  

<连>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although]。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形〉

是,对 [yes]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那样 [so;like 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的拼音: ran  

〈词性:助〉

(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 宋· 欧阳修《卖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 县子而问然。——《礼记》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名〉

常用词组

然而、然后、然诺、然则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