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xíng yì shā
注音一ˋ ㄒ一ㄥˊ 一ˋ ㄕㄚ
解释适当的刑罚与死刑。
出处《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义刑义杀是中性词。
繁体義刑義殺
动物生肖牛,虎,蛇
义(義)的拼音:yì(一ˋ)
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⒊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⒋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⒌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⒍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⒎ 姓。
义字UNICODE编码U+4E49,10进制: 20041,UTF-32: 00004E49,UTF-8: E4 B9 89。
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義
adopted、artificial、justice、meaning、relationship、righteousness
原为会意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详细解释◎ 义的拼音:
義 yí
〈词性:名〉
(1) (“仪”的古字)
(2) 仪容;状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已之威仪也。——《说文》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
(3) 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
(4) 仪制;法度 [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
(5) 另见 yì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meaning]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reason]。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形〉
(1) 名义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volunteer]。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good]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public]。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false]。如:义杖;义肢
(8) 另见 yí
义不容辞、义仓、义齿、义地、义愤、义愤填膺、义夫、义和拳,义和团、义举、义理、义卖、义郎、义旗、义气、义师、义士、义士民、义塾、义无反顾、义务、义务、义务兵役制、义务教育、义务劳动、义侠、义项、义兴、义形于色、义学、义演、义勇、义勇军、义蕴、义战、义正词严、义肢、义冢
刑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对犯罪的处罚:刑罚。刑法。刑律。刑事。执刑。服刑。
⒉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刑讯。受刑。刑具。
刑字UNICODE编码U+5211,10进制: 21009,UTF-32: 00005211,UTF-8: E5 88 91。
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㓝
punishment、torture
形声:从刂、开声
punishment, penalty; law
详细解释◎ 刑的拼音: xíng
〈词性:动〉
(1) 同本义 [kill;cut;dig]
利用刑人。——《易·蒙》。注:“兑折为刑。”
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
杀戮之谓刑。——《韩非子·二柄》
阴为刑。——《易·本命》
阴将始刑。——《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刑马作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
(2) 又如:刑牛(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刑牲(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
(3) 惩罚 [punish torture]
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
五人之当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彼于刑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从而刑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
(5) 征讨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如:刑殄(征讨消灭)
◎ 刑的拼音: xíng
〈词性:名〉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刑者,恶之末也。——《管子·心术》
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白虎通》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说苑·政理》
严断刑罚。——《左传·昭公六年》。疏:“对文则加罪为刑,收赎为罚。散则刑罚通也。”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怒而滥用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因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 又如: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刑劫(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2) 通“形”。形容,形体 [appearance;body;form]
死生因天地之刑。——《国语·越语》
夫諒彊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管子·霸言》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吕氏春秋·正名》
(3) 通“型”。法式,典范,榜样 [form;sample]
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
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
(4) 星相术语 [term of astrology]。如:刑克(刑妨,刑蹇。谓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称);刑冲(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
(5) 刑具 [instrument of torture]。如:动刑;上刑;大刑
(6) 姓
刑案、刑部、刑场、刑罚、刑法、刑房、刑警、刑具、刑戮、刑律、刑名、刑期、刑辱、刑事、刑事犯、刑事诉讼、刑堂、刑庭、刑网、刑讯
义(義)的拼音:yì(一ˋ)
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⒊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⒋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⒌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⒍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⒎ 姓。
义字UNICODE编码U+4E49,10进制: 20041,UTF-32: 00004E49,UTF-8: E4 B9 89。
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義
adopted、artificial、justice、meaning、relationship、righteousness
原为会意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详细解释◎ 义的拼音:
義 yí
〈词性:名〉
(1) (“仪”的古字)
(2) 仪容;状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已之威仪也。——《说文》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
(3) 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
(4) 仪制;法度 [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
(5) 另见 yì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meaning]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reason]。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形〉
(1) 名义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volunteer]。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good]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public]。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false]。如:义杖;义肢
(8) 另见 yí
义不容辞、义仓、义齿、义地、义愤、义愤填膺、义夫、义和拳,义和团、义举、义理、义卖、义郎、义旗、义气、义师、义士、义士民、义塾、义无反顾、义务、义务、义务兵役制、义务教育、义务劳动、义侠、义项、义兴、义形于色、义学、义演、义勇、义勇军、义蕴、义战、义正词严、义肢、义冢
杀(殺)的拼音:shā(ㄕㄚ)
⒈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⒉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⒊ 消减:杀风景。
⒋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⒌ 收束:杀价。杀尾。
⒍ 勒紧,扣紧:杀车。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杀字UNICODE编码U+6740,10进制: 26432,UTF-32: 00006740,UTF-8: E6 9D 80。
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殺閷
kill、fordo、raduce
宰
形声:从殳、杀声
kill, slaughter, murder; hurt
详细解释◎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动〉
(1)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 shū ):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 同本义 [kill;slaughter]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 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 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杀猪;杀鸡;杀戒(佛教指禁止杀生的戒律);杀坏(杀死);杀落(被杀;杀死);杀坯(骂人话。该杀的东西);杀鸡扯脖(杀鸡扯腿,杀鸡抹脖。形容十分情急的样子);杀人灭口(怕走漏风声而将人处死)
(4) 攻杀,激战 [fight;go into battle]
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方退。—— 罗贯中《三国演义》
(5) 又如:杀并(厮杀,火并)
(6) 凋落[wither]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赋菊》
(7) 又如:风势稍杀;杀敛(万物凋落敛藏)
(8) 终止;收束 [end]。如:杀住;杀字(书法中草书的收笔);杀收(收束);杀止(截止,停止);杀笔;杀尾
(9) 抑制,压抑 [restrain]。如:杀内(节制性欲)
(10) 败坏;衰败 [spoil]
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
(11) 又如:杀人威风
(12) 取出、挤出 [draw out]。如:白菜馅要加点盐杀一杀水
(13) 棋类术语。指围死或击败对方。亦指对弈 [check]。如:杀一盘
(14) 缚紧,勒紧 [bind tightly]。如:杀缚(束缚;约束;训斥);杀担(束紧担子)
(15) 〈词性:方〉∶刺激 [incite]
汗水流遍了全身,杀痛了脊背,杀痛了脸颊。——王蒙《火之歌》
(16) 压低[价格] [hammer down]。如:杀巧(买东西时趁机压低价格);杀价
(17) 通“弑”( shì )。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murder (one's sovereign or father)]
里克杀 奚齐于 次。——《左传·僖公九年》
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汉书·高帝纪》
◎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名〉
猎获物 [bag]
[众上献猎物科]禀王爷,众将献杀。——清· 洪昇《长生殿》
◎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形〉
(1) 死板,不可变动 [inflexible]。如:杀定(死规定,硬行规定);杀断(断定、定死)
(2) [口]∶该死的 [damn it!]。如:杀千万,杀才(不得好死的,该杀的);杀坏(该死的)
(3) 寒的;阴森的 [gloomy]。如:杀节(阴冷肃杀时节)
(4) 〈词性:方〉∶接近…的 [next to]。如:杀黑(天刚黑的时侯)
◎ 杀的拼音:
殺 shā
〈词性:副〉
(1) 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in the extreme]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文选·古诗十九首·其十四》
孩儿,痛杀我也。——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将他气杀也;笑杀人;杀死个(方言。死命地;拼命地)
(3) 很,甚 [very]。用在谓语前。如:杀毛树孔(形容极度疼痛恐惧时发出的喊叫);杀狠(狠命)
杀场、杀虫剂、杀敌致果、杀伐、杀风景、杀害、杀回马枪、杀机、杀鸡骇猴、杀鸡取卵、杀价、杀菌、杀菌剂、杀戮、杀掠、杀气、杀气腾腾、杀青、杀人、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眨眼、杀人犯、杀人狂、杀人如麻、杀人盈野、杀人越货、杀伤、杀伤半径、杀伤力、杀身成仁、杀身之祸、杀生、杀时间、杀手、杀手锏、杀鼠药、杀死、杀头、杀威棒、杀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