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薏苡之谗的意思

zhīchán

薏苡之谗



拼音yì yǐ zhī chán

注音一ˋ 一ˇ ㄓ ㄔㄢˊ

解释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同“薏苡之谤”。

出处清 李渔《玉搔头 拾愁》:“忠能格主,不蒙薏苡之谗;功每先人,曾在麒麟之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蒙受冤屈。

感情薏苡之谗是中性词。

繁体薏苡之讒

近义薏苡明珠、薏苡蒙谤、薏苡之谤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一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AUJN  仓颉  TYTP  郑码  ESKW  四角  44336  结构  上下电码  5650  区位  6218  统一码  858F  笔顺  一丨丨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薏的拼音:yì(一ˋ)  

⒈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颖果卵形,灰白色,像珍珠,供食用、药用称“薏米”、“薏仁米”、“苡米”、“苡仁”。

统一码

薏字UNICODE编码U+858F,10进制: 34191,UTF-32: 0000858F,UTF-8: E8 96 8F。

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薏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seed of job's tears; lotus se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薏的拼音:   

〈词性:名〉

(1) 薏苡的省称 [Job’s tears]。如:薏苡(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颖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茎叶可作造纸原料)

(2) 莲子的心,即莲子中的青嫩胚芽 [the heart of a lotus seed]

莲青皮,果白,子为的;的中有青为薏。——《尔雅》

常用词组

薏米

  拼音    注音  一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NYW  仓颉  TVIO  郑码  EZOD  四角  44780  结构  上下电码  5386  区位  6051  统一码  82E1  笔顺  一丨丨フ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苡的拼音:yǐ(一ˇ)  

⒈ 〔薏苡〕见“薏”。

统一码

苡字UNICODE编码U+82E1,10进制: 33505,UTF-32: 000082E1,UTF-8: E8 8B A1。

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苡字收录于 现通表 。

English

barl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苡的拼音:   

——见“薏苡”( yìyǐ  )。如:薏仁(薏苡之仁);薏米(苡仁)

常用词组

苡米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chán   注音  ㄔㄢ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YQKU  仓颉  IVNUY  郑码  SRRT  四角  37733  结构  左右电码  6243  区位  1887  统一码  8C17  笔顺  丶フノフ丨フ一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谗(讒)的拼音:chán(ㄔㄢˊ)  

⒈ 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谗言。谗害。谗佞。进谗。信谗。

统一码

谗字UNICODE编码U+8C17,10进制: 35863,UTF-32: 00008C17,UTF-8: E8 B0 97。

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谗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讒䜛

汉英互译

slander、backbit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lander, defame, misrepres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谗的拼音:

ch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毚( chán  )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backbite;slander]

谗,谮也。——《说文》

谗,诞也。——《韩诗外传》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败言为谗。——《左传·昭公五年》

谗鼎之铭。——《左传·昭公三年》。服注:“疾谗之鼎。”

取彼谗人。——《后汉书·马援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谗谤(诋毁,诽谤);谗言冷语(毁谤、讥刺的冷言冷语)

词性变化

谗的拼音:

chán  

〈词性:名〉

(1) 说别人坏话的人 [slanderer]

谗与佞,俱小人也。——《论衡·答佞》

(2) 又如:谗人(喜欢恶意攻击、陷害贤良的人);谗夫(谗害他人的人)

(3) 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slander]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诗·小雅·巧言》

采苓,刺晋献公也。 献公好听谗焉。——《诗·唐风·采苓序》

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4) 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洎李牧以谗诛。——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谗箭(谗言伤人像箭那样,说它既锐利又难以防备);谗阅(互相毁谤、争斗)

常用词组

谗谄、谗害、谗佞、谗邪、谗言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