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zān duò ěr
注音一ˊ ㄗㄢ ㄉㄨㄛˋ ㄦˇ
解释①《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以“遗簪堕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②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行》:“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繻。”
例子感谢女之思,遗簪堕珥,鬯豪士之怀,吐锦绝缨。明·胡之骥《〈汇注江文通集〉叙》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遗簪堕珥是中性词。
繁体遺簮墮珥
近义遗珥堕簪、遗珥坠簪
动物生肖牛,虎,蛇
遗(遺)的拼音:yí(一ˊ)
⒈ 丢失:遗失。遗落。
⒉ 漏掉:遗忘。遗漏。
⒊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⒋ 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⒌ 死人留下的:遗骨。遗言。遗嘱。
⒍ 不自觉地排泄:遗尿。遗精。
⒎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遗传。
⒏ 抛弃:遗弃。
遗字UNICODE编码U+9057,10进制: 36951,UTF-32: 00009057,UTF-8: E9 81 97。
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遺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leave behind、lose、omit
形声:从贵、辶声
lose; articles lost; omit
详细解释◎ 遗的拼音:
遺 wèi
〈词性:动〉
(1) 给予;馈赠 [make a present;offer as a gift]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3) 送交;交付 [turn over;hand over;pay]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4)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5) 输送 [carry]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6) 加给 [add]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7) 另见 yí
◎ 遗的拼音:
遺 yí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贵声。本义:遗失)
(2) 同本义 [lose]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omit;leave out]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 遗弃;舍弃 [abandon]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 不自主地排泄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etc.]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 残存。留下 [hand down;leave behind at one's death]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
(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lack;be short of]。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 遗忘 [forget]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14)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 遗留 [leave over;hand down]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left by the deceased]。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 离开,脱离 [leave]。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 堕,落下;下垂 [fall]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 废止 [abolish;annul]。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 遗的拼音:
遺 yí
〈词性:名〉
(1) 遗失之物 [lost articles]
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 姓
(3) 另见 wèi
遗案、遗产、遗臭万载、遗传、遗传学、遗存、遗毒、遗范、遗风、遗腹、遗稿、遗孤、遗骨、遗骸、遗憾、遗恨、遗患、遗祸、遗迹、遗教、遗精、遗老、遗老遗少、遗留、遗漏、遗民、遗墨、遗男、遗尿、遗弃、遗缺、遗容、遗少、遗失、遗世、遗世独立、遗事、遗书、遗俗、遗孀、遗体、遗忘、遗闻、遗物、遗像、遗训、遗言、遗愿、遗赠、遗诏、遗址、遗志、遗嘱、遗踪
簪的拼音:zān(ㄗㄢ)
⒈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簪子。金簪。玉簪。簪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簪绅。
⒉ 插,戴:簪戴。簪菊。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簪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簪字UNICODE编码U+7C2A,10进制: 31786,UTF-32: 00007C2A,UTF-8: E7 B0 AA。
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簪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兂簮
hairpin
形声:从竹、声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详细解释◎ 簪的拼音:
簮 z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賛( zǎn )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hairpin]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 簪的拼音: zān
〈词性:动〉
(1) 插戴在头上 [wear in one’s hair]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连缀 [stitch meet]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簪缨、簪子
堕(墮)的拼音:duò(ㄉㄨㄛˋ)
⒈ 掉下来,坠落:堕落。堕地。堕马。堕胎。堕甑不顾(喻对已经过去的事,不作无益的惋惜)。
堕(墮)的拼音:huī(ㄏㄨㄟ)
⒈ 古同“隳”,毁坏。
堕字UNICODE编码U+5815,10进制: 22549,UTF-32: 00005815,UTF-8: E5 A0 95。
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墮
fall、sink
形声:从土、隋声
fall, sink, let fall; degenerate
详细解释◎ 堕的拼音:
墮、隓 d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土,隋声。甲骨文字形,右边是“阜”(象陡坡),左边是倒过来的“人”。会意。表示人从陡坡上掉下。本义:毁坏)
(2) 同本义 [fall;sink]
堕,败城阜曰堕。——《说文》
万事堕哉。——《书·益稷》
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西汉· 贾谊《过秦论》
周道衰,法度堕。——《汉书·刑法志》
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堕废(毁坏;衰落);堕罪(降罪);堕地(落地。指出生);堕局(落入骗避);堕睫(落泪);堕坠(跌落);飞机堕海
(4) 脱落 [come off]。如:堕齿;堕角;堕指(冻掉手指);堕颠(脱发秃顶)
◎ 堕的拼音:
墮 duò
〈词性:形〉
(1) 假借为“惰”。懒散;懈怠 [sluggish]
臣下堕而不忠,则卑辱困穷。——《管子·形势》
动无堕容,口无虚言。——《淮南子·兵略》
(2) 又如:堕慢(懈怠轻慢);堕夫(懒汉);堕民(惰民);堕怠(怠慢;懒惰);堕倪(怠惰傲慢);堕容(精神不振,有怠惰之色)
堕楼、堕落、堕马、堕胎、堕云雾中
◎ 堕的拼音:
墮 huī
〈词性:动〉
(1) 荒废;废弃 [waste]。如:堕成(废弃成法);堕(废驰);堕业(荒废学业或职业);堕废(荒废)
(2) 损毁;败坏 [destroy]
堕军实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不能以游堕事。——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堕圮(毁坏;倒塌);堕泥(毁灭;消失);堕域(毁域);堕突(毁坏,破坏)
(4) 另见 duò
珥的拼音:ěr(ㄦˇ)
⒈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
⒉ 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
⒊ 插戴:珥笔(古代史官、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以便随时记录、写作)。珥貂。
⒋ 日、月两旁的光晕:日珥。月珥。
珥字UNICODE编码U+73E5,10进制: 29669,UTF-32: 000073E5,UTF-8: E7 8F A5。
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珥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形声:从王、耳声
ear ornament; stick, insert
详细解释◎ 珥的拼音: ěr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ear-ornaments(of jade or pearl)]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2)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tangent arch]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3) 即日珥 [prominence(solar prominence)]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4) 剑鼻 [ears(of the sword)]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 珥的拼音: ěr
〈词性:动〉
(1) 贯耳 [pierce the ear]
神人珥两黄蛇。——《山海经·大荒东经》。注:“以蛇贯耳也。”
(2) 又如:珥貂(帽旁插貂尾为饰,借指做贵官);珥笔(珥彤。入朝的官员帽插笔,以便随时记录)
(3) 戴;插 [insert;weir]
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诗》
(4) 又如:珥笔(史官。谏官或近臣侍从,把笔插在帽子上,以便随肘记录)
(5) 通“衈”。古祭礼杀牲取血,以涂祭社器 [dye with blood]
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周礼·春官·肆师》
常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周礼·夏官·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