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忧谗畏讥的意思

yōuchánwèi

忧谗畏讥



拼音yōu chán wèi jī

注音一ㄡ ㄔㄢˊ ㄨㄟˋ ㄐ一

解释担忧被谗言中伤。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例子清·昭梿《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公每早起,必自揉其身躯久之,曰:‘今日舒畅。’登朝如故,人皆笑之,然亦忧谗畏讥之至矣。”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忧谗畏讥是中性词。

繁体憂讒畏譏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ōu   注音  一ㄡ   繁体    
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NDNN  五笔98  NDNY  仓颉  PIKU  郑码  UGR  四角  93012  结构  左右电码  1992  区位  5139  统一码  5FE7  笔顺  丶丶丨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忧(憂)的拼音:yōu(一ㄡ)  

⒈ 发愁:忧愤。忧惧。忧烦。忧惶。忧急。忧煎。忧思(a.忧念;b.忧愁的思绪)。忧戚。杞人忧天。

⒉ 可忧虑的事:忧患。内忧外患。乐以忘忧。高枕无忧。

⒊ 指父母之丧:丁忧。

统一码

忧字UNICODE编码U+5FE7,10进制: 24551,UTF-32: 00005FE7,UTF-8: E5 BF A7。

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㤑憂㥑

汉英互译

worry、care、sorrow、concern

相关字词

愁、喜

造字法

形声:从忄、尤声

English

sad, grieved; grief, melancho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忧的拼音:

yōu  

〈词性:动〉

(1)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 suī   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worry;be worried]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2)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指忧愁忿懑滞郁在胸中);忧蹙(因忧愁而紧锁眉头);忧愠(忧愁懊恼);忧忆(忧愁担心);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什么东西捣心一样);忧邑(愁闷抑郁);忧畏(忧虑畏怯);忧世(为世时或时事而忧虑);忧怀(忧虑怀念);忧怯(担忧畏怯);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忧鱼(担心水患)

词性变化

忧的拼音:

yōu  

〈词性:名〉

(1) 居丧 [mourning]。多指居父母丧

王宅忧,亮阴三祀。——《书·说命上》

(2) 又如:忧居(丁忧家居);忧服(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忧纪(居父母丧之期);忧棘(居父母之丧);忧毁(居父母之丧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忧艰(忧父母之丧)

(3) 忧患,祸患 [suffering]

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恐季氏之忧。

愦于忧。——《战国策·齐策四》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忧困(忧患困顿);忧逼(忧患侵迫);忧难(忧患);忧衅(忧患之端)

(5) 姓

常用词组

忧愁、忧烦、忧愤、忧患、忧惶、忧煎、忧惧、忧苦、忧劳、忧虑、忧闷、忧戚、忧容、忧色、忧伤、忧思、忧心、忧悒、忧郁、忧郁症

  拼音  chán   注音  ㄔㄢ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YQKU  仓颉  IVNUY  郑码  SRRT  四角  37733  结构  左右电码  6243  区位  1887  统一码  8C17  笔顺  丶フノフ丨フ一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谗(讒)的拼音:chán(ㄔㄢˊ)  

⒈ 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谗言。谗害。谗佞。进谗。信谗。

统一码

谗字UNICODE编码U+8C17,10进制: 35863,UTF-32: 00008C17,UTF-8: E8 B0 97。

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谗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讒䜛

汉英互译

slander、backbit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lander, defame, misrepres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谗的拼音:

ch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毚( chán  )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backbite;slander]

谗,谮也。——《说文》

谗,诞也。——《韩诗外传》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败言为谗。——《左传·昭公五年》

谗鼎之铭。——《左传·昭公三年》。服注:“疾谗之鼎。”

取彼谗人。——《后汉书·马援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谗谤(诋毁,诽谤);谗言冷语(毁谤、讥刺的冷言冷语)

词性变化

谗的拼音:

chán  

〈词性:名〉

(1) 说别人坏话的人 [slanderer]

谗与佞,俱小人也。——《论衡·答佞》

(2) 又如:谗人(喜欢恶意攻击、陷害贤良的人);谗夫(谗害他人的人)

(3) 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slander]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诗·小雅·巧言》

采苓,刺晋献公也。 献公好听谗焉。——《诗·唐风·采苓序》

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4) 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洎李牧以谗诛。——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谗箭(谗言伤人像箭那样,说它既锐利又难以防备);谗阅(互相毁谤、争斗)

常用词组

谗谄、谗害、谗佞、谗邪、谗言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GEU  仓颉  WMV  郑码  KIH  四角  6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3956  区位  4623  统一码  754F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畏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怕:畏惧。畏难(nán   )。畏罪。大无畏。望而生畏。

⒉ 敬服:敬畏。畏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畏。

统一码

畏字UNICODE编码U+754F,10进制: 30031,UTF-32: 0000754F,UTF-8: E7 95 8F。

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威崴喂

汉英互译

fear、respec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ear, dread, awe, rever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畏的拼音: wèi  

〈词性:动〉

(1)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fear]

畏,惧也。——《广雅·释诂二》

畏,恐也。——《广雅·释诂四》

不畏不怒。——《列子·黄帝》

天明畏。——《书·皋陶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

然畏愬。——《资治通鉴·唐纪》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畏其唇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畏威(畏惧权势);畏威怀德(害怕他的威严,怀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畏戒(畏惧戒惕);畏附(畏惧依附)

(4) 敬;敬服 [respect]

心畏相公。——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犹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钦(尊敬钦佩);畏爱(敬佩爱戴);畏羡(敬重羡慕)

(6) 吓唬 [frighten]。如:畏语(指恫吓他人的言语)

(7) 担心 [worry]

畏有家人来洒扫。——唐· 王建《寒食行》

(8) 避开 [avoid]

客子常畏人。——三国 魏· 曹丕《杂诗》

(9) 憎恶;怨恨 [hate]

畏,恶也。——《广雅》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史记·魏公子列传》

(10) 忌妒 [envy]。如:畏后生

(11) 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die]

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吕氏春秋》

词性变化

畏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通“隈”。弯曲处 [winding place]

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考工记》

(2) 罪 [crime]

畏,罪也。——《广雅》

畏的拼音: wèi  

〈词性:形〉

险恶的 [perilous]

畏路不堪论。——吴国伦《得元乘书》

常用词组

畏避、畏怖、畏服、畏忌、畏惧、畏难、畏怯、畏日、畏首畏尾、畏缩、畏缩不前、畏途、畏友、畏罪

  拼音    注音  ㄐ一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YMN  五笔98  YWN  仓颉  IVHN  郑码  SQD  四角  37710  结构  左右电码  6217  区位  2805  统一码  8BA5  笔顺  丶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讥(譏)的拼音:jī(ㄐ一)  

⒈ 讽刺,挖苦:讥讽。讥评。讥笑。讥诮。冷讥热嘲。

⒉ 查问,察问。

⒊ 指责,非议:讥议。讥弹(tán   )(指责,抨击)。

⒋ 规劝。

统一码

讥字UNICODE编码U+8BA5,10进制: 35749,UTF-32: 00008BA5,UTF-8: E8 AE A5。

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讥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ock、ridicule

English

ridicule, jeer, mock; in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讥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幾(   )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

(2) 同本义 [blame;censure]

讥,诽也。——《说文》

此何以书讥。——《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

诛讥罢只。——《楚辞·大招》。注:“非也。”

二者交讥。——《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

<称郑伯,讥失教也。——《左传·隐公三年》

于人为可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孰能讥之乎?

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讥呵(责问,责难);讥毁(非议诋毁);讥望(责怪)

(4) 讽刺;讥笑 [ridicule;mock;satirize]

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孔稚圭《北山移文》

(5) 又如:讥讪(讥刺讪笑);讥言(讥讽的言论);讥弄(讥笑嘲弄);讥鄙(讥笑鄙视)

(6) 进谏;规劝 [admonish]

讥,谏也。——《广雅》

殷有惑妇,何所讥?——《楚辞·天问》

(7) 又如:讥谏(劝谏);讥绳(劝谏和纠正)

(8) 查问 [interrogate]

讥,问也。——《广雅》

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国准》

关讥而不征。——《孟子》。注:“察也”

关执禁以讥。——《礼记·王制》。注:“呵察也”

几(讥)其出入。——《周礼·宫正》

(9) 又如:讥而不征(稽查外来商旅,但不征收税捐);讥察使(官名。掌查究奸伪);讥视(稽察);讥查(盘问检查);讥问(讥问)

词性变化

讥的拼音:

  

〈词性:名〉

非难,指责的话 [blame;censure]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常用词组

讥嘲、讥刺、讥讽、讥评、讥诮、讥讪、讥弹、讥笑、讥议

忧谗畏讥: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