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ǒu kǒu nán zhāng
注音一ㄡˇ ㄎㄡˇ ㄋㄢˊ ㄓㄤ
解释有话不便开口说或不敢说。
出处
例子这事让我有口难张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
感情有口难张是中性词。
繁体有口難張
近义有口难开
动物生肖牛,虎,蛇
有的拼音:yǒu(一ㄡˇ)
⒈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⒊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学问。
⒍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⒎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⒏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有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有字UNICODE编码U+6709,10进制: 26377,UTF-32: 00006709,UTF-8: E6 9C 89。
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洧
have、hae、adsum、ens、hadorwould
无、没
会意:从又(手)
have, own, possess; exist
详细解释◎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have;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there be]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get;seiz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wait]。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happen]。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形〉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副〉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 有的拼音: yǒu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有案可查、有板有眼、有备无患、有偿、有成、有翅难飞、有待、有道、有道之士、有德者、有的是、有底、有的放矢、有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根、有骨头、有关、有光纸、有轨电车、有国有家者、有害、有恒、有悔、有奇、有机、有机玻璃、有机合成、有机化学、有机可乘、有机酸、有机体、有机物、有机质、有及、有几分、有奸、有间、有教无类、有劲,有劲儿、有旧、有救、有口皆碑、有口无心、有赖、有劳、有理、有理方程、有理分式、有理函数、有理式、有理数、有力、有利、有利、有两下子、有门,有门儿、有苗、有名、有名无实、有目共睹、有奶便是娘、有年、有盼儿、有气、有气无力、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有势、有情、有请、有顷、有求必应、有趣、有人家儿、有日子、有色金属、有色人种、有身、有神论、有生、有生力量、有声有色、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有恃无恐、有事、有数、有数、有司、有所益、有蹄类、有条不紊、有头无尾、有头有尾、有望、有为、有味,有味儿、有…无…、有喜、有戏、有隙可乘、有限、有效、有些、有心、有心力、有心人、有形、有幸、有序、有血有肉、有言在先、有眼不识泰山、有要于时、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得一、有一手儿、有益、有意、有意思、有勇无谋、有用、有…有…、有余、有缘、有朝一日、有志者事竟成、有种、有嘴没舌、有嘴无心、有子存焉、有作其芒
◎ 有的拼音: yòu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叩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心
象形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難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易
原为形声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 难的拼音:
難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 难的拼音:
難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张(張)的拼音:zhāng(ㄓㄤ)
⒈ 开,展开:张开。张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张张”)。张榜。铺张。张灯结彩。纲举目张。
⒉ 商店开业:开张。
⒊ 拉紧:紧张。张力。
⒋ 扩大,夸大:夸张。
⒌ 放纵,无拘束:乖张。嚣张。
⒍ 料理,应酬:张罗。
⒎ 惊惶,慌忙:张惶失措。
⒏ 看,望:张望。
⒐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⒑ 量词:一张纸。三张桌子。几张嘴。两张弓。
⒒ 姓。
张字UNICODE编码U+5F20,10进制: 24352,UTF-32: 00005F20,UTF-8: E5 BC A0。
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張
exaggerate、open、set out、sheet、spread
驰、合、弛
形声:从弓、长声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详细解释◎ 张的拼音:
張 zh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draw;string]。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draw back]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open]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put up]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post]。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unfold;spread]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net]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set up]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look]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fill]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enlarge]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exaggerate; magnify; overestimate]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 张的拼音:
張 zhāng
〈词性:名〉
(1) 主張 [proposal]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opening of a new shop]。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plant’s name]。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Zhang state]。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 张的拼音:
張 zhāng
〈词性:量〉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sheet;piece]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3) 另见 zhàng
张榜、张弛、张楚、张大、张灯结彩、张飞、张挂、张冠李戴、张皇、张家长李家短、张开、张口、张口结舌、张力、张罗、张目、张声、张贴、张王李赵、张望、张牙舞爪、张扬
◎ 张的拼音:
張 zhàng
〈词性:名〉
通“帐”。帐幔,帷幕 [canopy;curtain]
居则设张容。——《荀子·正论》
张饮三日。——《史记·高祖本纪》
供张东都门外。——《汉书·疏广传》
◎ 张的拼音:
張 zhàng
〈词性:动〉
(1) 通“胀”。胀满[swell]
将食,张,如厕。——《左传·成公十年》
张脉偾兴。——《左传·僖公十五年》
亭历愈张。——《淮南子·缪称》
(2) 另见 zh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