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òu qín kuāng chǔ
注音一ㄡˋ ㄑ一ㄣˊ ㄎㄨㄤ ㄔㄨˇ
解释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诱秦诓楚是中性词。
繁体誘秦誆楚
动物生肖牛,虎,蛇
诱(誘)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劝导,教导:诱导。诱发。
⒉ 使用手段引人:引诱。利诱。
⒊ 称美之辞:“诱然与日月争光”。
诱字UNICODE编码U+8BF1,10进制: 35825,UTF-32: 00008BF1,UTF-8: E8 AF B1。
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誘唀㕗䛻
entice、guide、induce、lead、lure、seduce
形声:从讠、秀声
persuade, entice, induce; guide
详细解释◎ 诱的拼音:
誘 yòu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秀声。字本作“羑”,从厶( sī ),从羑( yǒu )。厶,同“私”。羑,诱导。本义:教导;引导;劝导)
(2) 同本义[instruct;teach;guide;advise]
诱,引也。——《广韵》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3) 如:诱动(劝诱打动);诱训(诱导教诲);诱进(诱导进取)
(4) 引诱 [lure;seduce]
无诱于势利。——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诱兵(战争时诈败以引诱敌人中计的士兵或引诱敌兵);诱敌(诱引敌人进入埋伏的地方)
(6) 向导,引路 [guide]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楚辞·招魂》
(7) 又如:诱接(招引接纳;诱纳);诱协(利诱协迫)
(8) 欺狂,诱骗 [deceire;inveigle;trap]
彼美郦生,既为交亲,诱袭军印,岂无他人。—— 唐· 吕温《繇鹿赋》
(9) 又如:诱略(诱骗,掠夺);诱狎(诱奸);诱哄(诱惑哄骗);诱巧(以狡猾手段欺骗人)
诱逼、诱捕、诱虫灯、诱导、诱饵、诱发、诱供、诱拐、诱惑、诱集、诱奸、诱骗、诱劝、诱杀、诱降、诱胁、诱掖、诱因、诱引、诱致
秦的拼音:qín(ㄑ一ㄣˊ)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zhāo )秦暮楚。秦晋之好。秦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⒉ 中国朝代名:秦代。秦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⒊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秦字UNICODE编码U+79E6,10进制: 31206,UTF-32: 000079E6,UTF-8: E7 A7 A6。
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h'in
会意:从禾、从春
feudal state of Qin; the Qin dynasty (from which the name 'China' comes)
详细解释◎ 秦的拼音: Qín
〈词性:名〉
(1)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 秦,部落名 [Qin tribe]。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3) 古国名 [Qin state]。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4)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the Qin Dynasty]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 韩亡 魏。
秦王色挠。
(5)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6)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China]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
(7)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8) 古地区名 [Qin district]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9) 陕西省的简称 [Shanxi province]。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a cicada-like insect]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秦欢晋爱、秦皇岛市、秦椒、秦晋、秦晋之缘、秦镜高悬、秦岭、秦皮、秦腔、秦越、秦篆
诓(誆)的拼音:kuāng(ㄎㄨㄤ)
⒈ 欺骗:你不要诓我。诓骗。
诓字UNICODE编码U+8BD3,10进制: 35795,UTF-32: 00008BD3,UTF-8: E8 AF 93。
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诓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誆
形声:从讠、匡声
cheat, swindle, lie
详细解释◎ 诓的拼音:
誆 ku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匡声。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deceive;hoax]
乃求壮士得霍人 解扬,字 子虎,诓 楚,令 宋毋降。——《史记·郑世家》
(3) 又如:我哪能诓你?
(4) 骗取 [defraud]
你常是赖了人钱,诓了人钞,苦了人物。——《雍熙乐府·一枝花》
(5) 哄[孩子] [hoax]
她又不得不止哭去诓孩子。——巴金《灭亡·八日》
诓哄、诓骗、诓诈
楚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⒉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⒊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⒋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⒌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⒍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⒎ 姓。
楚字UNICODE编码U+695A,10进制: 26970,UTF-32: 0000695A,UTF-8: E6 A5 9A。
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䠂椘檚
形声:从林、疋声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详细解释◎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名〉
(1) (形声。从林,疋( shū )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
◎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形〉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动〉
(1) 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楚材晋用、楚辞、楚楚、楚楚不凡、楚楚可怜、楚弓楚得、楚囚、楚声、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