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油头滑面的意思

yóutóuhuámiàn

油头滑面



拼音yóu tóu huá miàn

注音一ㄡˊ ㄊㄡˊ ㄏㄨㄚˊ ㄇ一ㄢˋ

解释见“油头滑脸”。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六三:“招弟的那一群油头滑面的小鬼听到这消息,也准备拚命给若霞喊倒好儿,作为抵抗。”

例子钱钟书《围城》:“这男人油头滑面,像浸油的枇杷核,穿件青布大褂,跟女人并肩而坐,看不出是用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轻浮。

感情油头滑面是中性词。

繁体油頭滑靣

近义油头滑脸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óu   注音  一ㄡ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MG  仓颉  ELW  郑码  VKIA  四角  35160  结构  左右电码  3111  区位  5145  统一码  6CB9  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油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油饼。油布。油彩。油画。油亮。油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油轮。油垢。奶油。石油。食油。汽油。添油加醋。

⒉ 用油或漆涂抹: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⒊ 被油弄脏:衣服油了一大片。

⒋ 狡猾:油滑。

统一码

油字UNICODE编码U+6CB9,10进制: 27833,UTF-32: 00006CB9,UTF-8: E6 B2 B9。

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il、paint、fat、grease

造字法

形声:从氵、由声

English

oil, fat, grease, lard; pai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油的拼音: y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2) 同本义 [You River]

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

(3) 古水名。也作“繇”。发源于湖北五峰县界,东流经松滋县界,至公安县西南油口注入长江。今其上游汇入松滋河,南流注入澧水,下游为荆江分洪区,故址已不复存在

(4) 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或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 [oil]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晋· 张华《博物志》

(5) 又如:油尽灯枯(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油盏(油灯);油海(指特大的油田);油火虫虫(方言。即萤火虫)

词性变化

油的拼音: yóu  

〈词性:动〉

(1) 涂油 [apply tung oil or paint]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蔡襄《茶录》

(2) 又如:油窗户;油抹(上漆上油);油壁香车(一种油漆彩绘的车,多为妇女乘用);油搭扇(一种竹骨黑油纸的折扇);油衣(雨衣);油鬏髻(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油的拼音: yóu  

〈词性:形〉

(1) 比喻浮滑,不诚实 [oily;glib]

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王士祯《师友传灯录》

(2) 又如:油嘴贫舌(爱多说话,耍嘴皮子);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3) 色泽光润的样子 [glossy;shiny]

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光悦貌。”

(4) 又如:油光可鉴(非常光亮润泽);油光光(非常光亮);油光晶亮(非常光滑明亮);油晃晃,油幌幌(油光闪亮);油浸浸(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5) 和悦恭谨的样子 [amiable and respectful]

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6) 又如:油如(宽和的样子);油翼(温和恭谨)

(7) 流动的样子,常形容云和水 [flowing]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史记·司马相如传》

油油湘江。——《楚辞·惜贤》。注:“流貌。”

(8) 又如:油气(微弱的气息)

常用词组

油泵、油饼、油布、油彩、油菜、油层、油茶、油车、油船、油灯、油坊、油橄榄、油膏、油工、油垢、油光、油葫芦、油滑、油画、油灰、油鸡、油煎火燎、油井、油锯、油矿、油亮、油料、油料作物、油炉、油路、油绿、油轮、油麦、油毛毡、油门、油苗、油墨、油泥、油腻、油盘、油皮,油皮儿、油漆、油漆、油气田、油腔滑调、油区、油裙、油然、油杉、油石、油柿、油饰、油水、油松、油田、油条、油桐、油头粉面、油头滑脑、油箱、油鞋、油性、油靴、油衣、油烟、油盐酱醋、油页岩、油印、油渣、油毡、油脂、油纸、油子、油嘴、油嘴、油嘴滑舌

  拼音  tóu tou   注音  ㄊㄡˊ ˙ㄊㄡ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DI  仓颉  YK  郑码  TDGD  四角  34800  结构  单一电码  7333  区位  4523  统一码  5934  笔顺  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统一码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相关字词

尾、脚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English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词性变化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常用词组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拼音  huá   注音  ㄏㄨㄚ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IMEG  仓颉  EBBB  郑码  VLW  四角  37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323  区位  2712  统一码  6ED1  笔顺  丶丶一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滑的拼音:huá(ㄏㄨㄚˊ)  

⒈ 光溜,不粗涩:滑溜。光滑。滑润。滑利。

⒉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滑冰。滑雪。滑行。滑翔。滑梯。滑坡。

⒊ 狡诈,不诚实:滑头。狡滑。滑头滑脑。

⒋ 姓。

统一码

滑字UNICODE编码U+6ED1,10进制: 28369,UTF-32: 00006ED1,UTF-8: E6 BB 91。

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抇磆猾

汉英互译

slide、slip、slippery、smooth、crafty、couni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骨声

English

slip, slide; slippery, polish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滑的拼音: huá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骨声。本义:滑溜,光滑)

(2) 同本义 [smooth;slippery]

间关莺语花底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道中迷雾冰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滑擦(滑擦擦。形容很光滑);滑出律(形容光滑);滑踏(滑溜;不便行走);滑刺溜(形容非常光滑)

(4) 流利;婉转 [fluent]。如:滑辣(形容水响的声音);滑熟(熟练;惯熟);滑怏(形容关系融洽或没隔阂);滑串流口(谓人言词流利便捷)

(5) 狡诈;油滑。亦指狡猾的人 [cunning;crafty]

吏谨将之无铍(  通披)滑。——《荀子·成相》

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史记·酷吏列传·宁成》

(6) 又如:滑贼(狡猾狠戾);滑民(狡猾之民);滑人(滑头的人);滑鬼(狡诈或油滑的人)

(7) 浮华不实 [showy]

但有时也会使革命精神转成浮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词性变化

滑的拼音: huá  

〈词性:动〉

(1) 滑动;滑过 [slip;slide]

间关莺语花底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道中迷雾冰滑。——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滑擦(打滑);滑垒(滑步上垒);滑落;滑了一跤;滑下;滑倒;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滑行;滑雪

滑的拼音: huá  

〈词性:名〉

(1) 古时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 [smooth agent]。亦指使菜肴柔滑。如:滑甘(古时用以给菜肴调味的佐料)

(2) 中药。滑石 [talc]

以滑养窍。——《周礼》

(3)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流畅 [smooth pulse]

老先生这脉息,右寸略见弦滑。——《儒林外史》

(4) 古国名 [Hua state]。在今河南

灭滑而还。——《左传》

常用词组

滑冰、滑不唧溜、滑步、滑车、滑道、滑动、滑竿、滑钩、滑规、滑轨、滑稽、滑跤、滑距、滑利、滑溜、滑溜、滑落、滑膜、滑腻、滑坡、滑润、滑石、滑石粉、滑爽、滑水、滑膛、滑梯、滑头、滑头滑脑、滑脱、滑线、滑翔、滑翔机、滑行、滑雪、滑液、滑移、滑座

  拼音  miàn   注音  ㄇ一ㄢˋ   繁体    
部首  面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DMJD  五笔98  DLJF  仓颉  MWSL  郑码  GJKD  四角  10602  结构  单一电码  7240  区位  3570  统一码  9762  笔顺  一ノ丨フ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面(麵)的拼音:miàn(ㄇ一ㄢˋ)  

⒈ 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⒉ 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⒊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⒋ 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⒌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⒍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⒎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  )面。

⒏ 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

⒐ 粉末:药面儿。

⒑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

⒒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

统一码

面字UNICODE编码U+9762,10进制: 38754,UTF-32: 00009762,UTF-8: E9 9D A2。

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urface、face、side、cover

相关字词

里、背、点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face]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surface;top;face]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cover;the right side;outside]。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side;aspect]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surface]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feelings]。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词性变化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形〉

(1) 当面 [personally;directly;face to face]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动〉

(1) 朝向;面对;面向 [face a certain direction]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meet]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exhort;encourage]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face to]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back on]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量〉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面的拼音:

麵、麪 miàn  

〈词性: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wheat flour]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powder]。如:胡椒面;药面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形〉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soft and floury]。如:这块白薯真面

常用词组

面包、面包车、面包果、面壁、面禀、面不改色、面部、面层、面朝、面陈、面斥、面对、面对面、面额、面粉、面缚、面疙瘩、面垢、面糊、面糊、面积、面颊、面交、面巾、面具、面孔、面料、面临、面貌、面面俱到、面面相觑、面模,面模儿、面目、面目一新、面盘、面庞、面盆、面皮、面前、面人儿、面容、面纱、面善、面神经、面食、面世、面饰、面首、面授、面熟、面署第一、面瘫、面谈、面汤、面条、面团、面晤、面向、面谢、面形,面型、面叙、面颜、面议、面影、面友、面谕、面誉,面谀、面罩、面值、面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