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óu xì hàn mò
注音一ㄡˊ ㄒ一ˋ ㄏㄢˋ ㄇㄛˋ
解释见“游戏笔墨”。
出处宋·何蘧《春渚纪闻·南海松煤》:“近世士人游戏翰墨,因其资地高韵,创意出奇,如晋韦仲将、宋张永所制者,故自不少。”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感情游戏翰墨是中性词。
繁体游戲翰墨
近义游戏笔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游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游水。
⒉ 不固定: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⒊ 河流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
⒋ 交往,来往:交游。
⒌ 从容地行走: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 )。游记。游说(shuō )。游山玩水。
⒍ 姓。
游字UNICODE编码U+6E38,10进制: 28216,UTF-32: 00006E38,UTF-8: E6 B8 B8。
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旒㳺汓遊
swim、travel、wander
逛
形声
to swim; float, drift; wander, roam
详细解释◎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名〉
(1) (形声)
(2) 同本义 [flag’s streamer]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3) 江河的一段 [reach]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a call bird]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6) 古水名 [You River]。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7) 姓
◎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动〉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swim]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流动,不固定 [wander about]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荡;游乐;干干停停,拖延时间);游花插趣(游荡作乐);游回磨转(团团转);游行(到处漫游)
◎ 游的拼音:
遊、邎 yóu
〈词性:动〉
(1)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travel]
噬肯来遊。——《诗·唐风·有杕之杜》
遊毋倨。——《礼记·曲礼》。注:“行也。”
膳饮从于遊。——《礼记·王制》。注:“谓出入上观。”
厥壤可遊。——《封禅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盘于遊用。——《书·无逸》
同游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游巴黎。——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学呈子(报告本人外出,请求保留学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结交;交游 [associate with]
此真吾所愿从游。——《史记·郦生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游艺(外出游学,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会);游从(相随同游;交往,特指与长辈交往);游集(从各处来聚集)
(5) 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stroll]。如:游营撞尸(骂人话。指到处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务正业,一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的人);游头浪子(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游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飞行;巡行 [move about]。如:游营(游行示众);游禽(飞鸟);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7) 游说;宣扬 [go about selling an idea]
孔子东游。——《列子·汤问》
(8) 又如:游夫(游说的人);游化(潜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凭借游说从事邪恶活动)
(9) 孝察,学习 [investigate;learn]
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10) 出访 [visit]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形〉
虚浮不实 [groundless]。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游伴、游标,游标尺、游标卡尺、游程、游船、游春、游荡、游冬、游动、游动、游动哨、游斗、游惰、游方、游逛、游宦、游魂、游击、游击队、游击区、游记、游街、游客、游览、游廊、游乐、游离、游离、游历、游民、游目、游牧、游气,游气儿、游憩、游人、游刃有余、游散、游僧、游山玩水、游赏、游食、游手、游手好闲、游耍、游水、游说、游丝、游艇、游玩、游嬉、游戏、游戏场、游隙、游侠、游侠儿、游侠骑士、游仙诗、游乡、游行、游兴、游学、游医、游移、游弋、游艺、游艺会、游泳、游于三辅、游转、游子、游踪、游走
戏(戲)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⒉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⒊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戏(戲)的拼音:hū(ㄏㄨ)
⒈ 〔於(wū )戏〕同“呜呼”。
戏字UNICODE编码U+620F,10进制: 25103,UTF-32: 0000620F,UTF-8: E6 88 8F。
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戲戱
drama、joke、make fun of、play、show、sport
原为形声
theatrical play, show
详细解释◎ 戏的拼音:
(1) 戯、戲 hū
(2) ——“於戏”( wūhū ):同“呜呼”( wūhū )
(3) 另见 xì;huī
◎ 戏的拼音:
戯、戲 huī
〈词性:名〉
通“麾”。将军的旌旗 [standard of a commander]。如:戏戟(有旗的戟);戏下(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
◎ 戏的拼音:
戲 huī
〈词性:动〉
(1) 指挥 [command;direct]。如:戏竹(指挥奏乐的用具)
(2) 另见 hū;xì
◎ 戏的拼音:
戲、戲 xì
〈词性:名〉
(1) (形声。从戈。虚( xī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weapon]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flag]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side wing]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drama;play]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game]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 戏的拼音:
戲 xì
〈词性:动〉
(1) 角斗,角力 [wrestle]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make fun of]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play]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hū
戏班、戏报子、戏本,戏本子、戏场、戏词、戏单,戏单儿、戏法、戏馆子、戏剧、戏弄、戏楼、戏路、戏迷、戏目、戏评、戏曲、戏耍、戏台、戏谈、戏文、戏侮、戏箱、戏笑、戏谑、戏言、戏眼、戏衣、戏园子、戏院、戏乐、戏照、戏装、戏子
翰的拼音:hàn(ㄏㄢˋ)
⒈ 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翰。
⒉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翰苑。翰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翰藻。
翰字UNICODE编码U+7FF0,10进制: 32752,UTF-32: 00007FF0,UTF-8: E7 BF B0。
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翰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鶾
writing、writing brush
形声
feather, writing brush, pen, pencil
详细解释◎ 翰的拼音: h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羽,倝( gàn )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2) 同本义 [golden pheasant]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3)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4) 长而硬的鸟羽 [long,hard feather]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5)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6) 长毛 [long hair]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 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老者曰翰。”
(7) 笔毫,毛笔 [writing brush]。如:挥翰;翰池(墨池,砚)
(8) 文章;信札 [writing;letter]。又如:翰札(书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学侍从官);翰藻(文彩藻绘。指文章)
(9) 文词 [word]。如:文翰;辞翰;翰迹(指文辞、书牍);翰藻(文采,辞藻)
(10) 文史方面的才能 [ability]。如:诗翰
(11) 棺之旁饰 [side ornaments of the coffin]白马 [white horse]。如:乘翰(乘白马)
(12) 通“幹”( gàn )。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backbone;core]
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
◎ 翰的拼音: hàn
〈词性:形〉
(1) 高飞 [high-flying]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诗·大雅·常武》
(2) 又如:翰飞(高飞);翰登(以虚声而登高位)
翰飞戾天、翰海、翰林、翰林院、翰墨
墨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⒉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⒊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
⒋ 贪污:贪墨。墨吏。
⒌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墨刑。
⒍ 姓。
⒎ 古同“默”,缄默。
墨字UNICODE编码U+58A8,10进制: 22696,UTF-32: 000058A8,UTF-8: E5 A2 A8。
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默
black、Chinese ink、ink、learning
朱
会意兼形声
ink; writing
详细解释◎ 墨的拼音: mò
〈词性: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Chinese ink,sumi]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tattooing]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Mohist School]。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rope;cord;string]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 墨的拼音: mò
〈词性:形〉
(1) 黑色 [black]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corrupt]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silent;tacit]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墨宝、墨斗鱼、墨盒、墨黑、墨迹、墨家、墨家流、墨镜、墨客、墨吏、墨守成规、墨水、墨刑、墨鸭、墨鱼、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