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游心骇耳的意思

yóuxīnhàiěr

游心骇耳



拼音yóu xīn hài ěr

注音一ㄡˊ ㄒ一ㄣ ㄏㄞˋ ㄦˇ

解释发人遐想,动人听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例子清·袁枚《<新齐谐>序》:“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游心骇耳是中性词。

繁体游心駭耳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óu   注音  一ㄡ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YTB  仓颉  EYSD  郑码  VSMY  四角  38147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266  区位  5146  统一码  6E38  笔顺  丶丶一丶一フノノ一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游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游水。

⒉ 不固定: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⒊ 河流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

⒋ 交往,来往:交游。

⒌ 从容地行走: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  )。游记。游说(shuō  )。游山玩水。

⒍ 姓。

统一码

游字UNICODE编码U+6E38,10进制: 28216,UTF-32: 00006E38,UTF-8: E6 B8 B8。

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旒㳺汓

汉英互译

swim、travel、wand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o swim; float, drift; wander, roa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名〉

(1) (形声)

(2) 同本义 [flag’s streamer]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3) 江河的一段 [reach]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a call bird]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6) 古水名 [You River]。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7) 姓

词性变化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动〉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swim]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流动,不固定 [wander about]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荡;游乐;干干停停,拖延时间);游花插趣(游荡作乐);游回磨转(团团转);游行(到处漫游)

游的拼音:

遊、邎 yóu  

〈词性:动〉

(1)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travel]

噬肯来遊。——《诗·唐风·有杕之杜》

遊毋倨。——《礼记·曲礼》。注:“行也。”

膳饮从于遊。——《礼记·王制》。注:“谓出入上观。”

厥壤可遊。——《封禅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盘于遊用。——《书·无逸》

同游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游巴黎。——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学呈子(报告本人外出,请求保留学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结交;交游 [associate with]

此真吾所愿从游。——《史记·郦生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游艺(外出游学,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会);游从(相随同游;交往,特指与长辈交往);游集(从各处来聚集)

(5) 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stroll]。如:游营撞尸(骂人话。指到处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务正业,一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的人);游头浪子(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游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飞行;巡行 [move about]。如:游营(游行示众);游禽(飞鸟);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7) 游说;宣扬 [go about selling an idea]

孔子东游。——《列子·汤问》

(8) 又如:游夫(游说的人);游化(潜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凭借游说从事邪恶活动)

(9) 孝察,学习 [investigate;learn]

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10) 出访 [visit]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形〉

虚浮不实 [groundless]。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常用词组

游伴、游标,游标尺、游标卡尺、游程、游船、游春、游荡、游冬、游动、游动、游动哨、游斗、游惰、游方、游逛、游宦、游魂、游击、游击队、游击区、游记、游街、游客、游览、游廊、游乐、游离、游离、游历、游民、游目、游牧、游气,游气儿、游憩、游人、游刃有余、游散、游僧、游山玩水、游赏、游食、游手、游手好闲、游耍、游水、游说、游丝、游艇、游玩、游嬉、游戏、游戏场、游隙、游侠、游侠儿、游侠骑士、游仙诗、游乡、游行、游兴、游学、游医、游移、游弋、游艺、游艺会、游泳、游于三辅、游转、游子、游踪、游走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拼音  hài   注音  ㄏㄞˋ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CYNW  五笔98  CGYW  仓颉  NMYVO  郑码  XSZO  四角  70182  结构  左右电码  7480  区位  2607  统一码  9A87  笔顺  フフ一丶一フ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骇(駭)的拼音:hài(ㄏㄞˋ)  

⒈ 惊惧:骇叹(惊叹)。骇惧。骇然。骇人听闻。惊涛骇浪。

⒉ 惊起,散。

统一码

骇字UNICODE编码U+9A87,10进制: 39559,UTF-32: 00009A87,UTF-8: E9 AA 87。

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骇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astonished、be shocked

造字法

形声:从马、亥声

English

terrify, frighten, scare; sho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骇的拼音:

hài  

〈词性:动〉

(1)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horse was astonished]

骇,惊也。——《说文》

马方骇,鼓而惊之。——《汉书·梅乘传》

(3) 又如:骇驷(狂奔的驷马)

(4) 惊骇;惊诧;惊动 [be frightened;be shocked]

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骇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虎大骇。——唐· 柳宗元《三戒》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欧阳修《相州昼锦堂纪》

(5) 又如:骇汗(因惊恐而流汗);骇浪(骇人的大浪);骇突(受惊而乱窜);骇殚(惊惧)

(6) 震动 [shock]

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策》

庶人骇政。——《荀子·王制》。注:“不安上之策也。”

(7) 又如:骇世(震惊当世);骇俗(震惊世俗);骇惊(震惊)

(8) 突发;兴起 [start]

骇,起也。——《广雅·释言》

(9) 又如:骇跳(暴跳);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突发的祸难)

(10) 惊扰;骚动 [disturb]

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吕氏春秋》

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晃骇之间,虏骑乘之。——《新唐书》

猋骇云讯集。——《汉书·扬雄传》。注:“动也。”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勒取财物,盈千累万,尤属骇人听闻。——《清史稿·西藏》

(11) 擂,击 [strike]

燎京薪,骇雷鼓。——《文选·张衡·西京赋》

(12) 播散 [sow]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

常用词组

骇怪、骇惧、骇然、骇人、骇人听闻、骇异

  拼音  ěr   注音  ㄦˇ   
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BGHG  仓颉  SJ  郑码  CE  四角  1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5101  区位  2290  统一码  8033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耳的拼音:ěr(ㄦˇ)  

⒈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  )。耳垂。耳鬓厮磨(  )。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⒊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⒋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⒌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⒍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统一码

耳字UNICODE编码U+8033,10进制: 32819,UTF-32: 00008033,UTF-8: E8 80 B3。

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EENT、aur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r; merely, only; hand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词性变化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动〉

(1) 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的拼音: ěr  

<语气>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的拼音: 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常用词组

耳巴、耳报神、耳背、耳边风、耳鬓厮磨、耳不离腮、耳沉、耳垂、耳戳、耳聪、耳聪目明、耳朵、耳朵软、耳房、耳粪、耳根、耳垢、耳刮子,耳掴子、耳光、耳号、耳红面赤、耳环、耳机、耳记、耳际、耳科、耳廓、耳力、耳聋、耳门、耳鸣、耳膜、耳目、耳目一新、耳剽、耳热、耳濡目染、耳软、耳软心活、耳塞、耳塞、耳生、耳石、耳食、耳屎、耳饰、耳熟、耳熟能详、耳顺、耳套、耳提面命、耳听八方、耳挖、耳挖子、耳闻、耳闻不如目见、耳闻目睹、耳蜗、耳熏目染、耳炎、耳音、耳语、耳针、耳轴、耳坠子、耳子

游心骇耳: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