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悠悠忽忽的意思

yōuyōu

悠悠忽忽



拼音yōu yōu hū hū

注音一ㄡ 一ㄡ ㄏㄨ ㄏㄨ

解释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佋怅自失。”

例子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1回:“不肯遵行三年一任的老例,悠悠忽忽,已越九年。”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状态。

感情悠悠忽忽是中性词。

近义迷迷糊糊

英语be in trance

造句désoeuvré(tomber en extas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ōu   注音  一ㄡ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WHTN  仓颉  OKP  郑码  NIMW  四角  28334  结构  上下电码  1890  区位  5138  统一码  60A0  笔顺  ノ丨丨ノ一ノ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悠的拼音:yōu(一ㄡ)  

⒈ 久,远,长:悠久。悠远。悠扬。

⒉ 在空中摆动:悠荡。晃悠。转悠。

⒊ 稳住,控制:悠着点劲。

⒋ 闲适,闲散:悠闲。悠然。悠忽(形容悠闲懒散)。悠缓。悠悠(a.闲适,自由自在,如“白云悠悠”;b.忧郁,如“悠悠我思”;c.长久,遥远,如“悠悠长夜”;d.众多;e.荒谬,如“悠悠之谈”)。

统一码

悠字UNICODE编码U+60A0,10进制: 24736,UTF-32: 000060A0,UTF-8: E6 82 A0。

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eisurely、remote in time or space、swing

造字法

形声:从心、攸声

English

long, far, remote, distant; liesure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悠的拼音: yōu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攸( yōu  )声。本义:忧思)

(2) 同本义 [miss;long for;think of]

悠,忧也。——《说文》

悠,思也。——《尔雅》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

悠悠苍天兮。——《楚辞·初放》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周南·关睢》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南朝梁·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3) 又如:悠然(忧伤的样子);悠忧(忧伤)

(4) 摇摆 [swing]。如:猴子从一个树枝悠到另一个树枝,穿过了密林;往上一悠,就举起来;悠搭(方言。摇晃,摆动)

(5) 做事从容不迫 [do things in a leisurely way]

听安老爷这等说,便道:“喂!你悠着点儿,老头子!我一个出家人,不当家花拉的,你叫我那儿养小子去呀?”——《儿女英雄传》

词性变化

悠的拼音: yōu  

〈词性:形〉

(1) 长;远 [long;distant]

今吾道路悠远。——《国语·吴语》。注:“长也。”

悠远长怀。——《史记·司马相如传》

江山悠隔,朝宗无阶。——《晋书》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诗·周颂·访落》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汉· 苏武《诗四首》

(2) 又如:悠永(久远);悠修(遥远);悠逖(远方);悠婉(悠扬婉转);悠短(长短);悠裔(辽远);悠漫(漫长);悠缅(久远;遥远);悠邈(久远);悠阔(辽阔);悠旷(遥远)

(3) 飘扬的样子 [fluttering]

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文选·张衡·东京赋》

(4) 又如:悠气儿(微弱的气息);悠奕(飘逸姣丽的样子);悠柔(悠扬柔和);悠逸(飘逸);悠婉(悠扬婉转)

(5) 闲适的样子 [leisurely]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潜《饮酒二十首》

(6) 又如:悠闲;悠暇(闲适);悠溶(安闲的样子)

(7) 众多 [numerous]

看福寿有,子女悠,夫人又。——明· 汤显祖《牡丹亭》

(8) 又如:悠悠

常用词组

悠长、悠荡、悠忽、悠久、悠然、悠闲、悠扬、悠悠、悠悠荡荡、悠悠忽忽、悠远、悠哉游哉、悠着

  拼音  yōu   注音  一ㄡ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WHTN  仓颉  OKP  郑码  NIMW  四角  28334  结构  上下电码  1890  区位  5138  统一码  60A0  笔顺  ノ丨丨ノ一ノ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悠的拼音:yōu(一ㄡ)  

⒈ 久,远,长:悠久。悠远。悠扬。

⒉ 在空中摆动:悠荡。晃悠。转悠。

⒊ 稳住,控制:悠着点劲。

⒋ 闲适,闲散:悠闲。悠然。悠忽(形容悠闲懒散)。悠缓。悠悠(a.闲适,自由自在,如“白云悠悠”;b.忧郁,如“悠悠我思”;c.长久,遥远,如“悠悠长夜”;d.众多;e.荒谬,如“悠悠之谈”)。

统一码

悠字UNICODE编码U+60A0,10进制: 24736,UTF-32: 000060A0,UTF-8: E6 82 A0。

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eisurely、remote in time or space、swing

造字法

形声:从心、攸声

English

long, far, remote, distant; liesure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悠的拼音: yōu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攸( yōu  )声。本义:忧思)

(2) 同本义 [miss;long for;think of]

悠,忧也。——《说文》

悠,思也。——《尔雅》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

悠悠苍天兮。——《楚辞·初放》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周南·关睢》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南朝梁·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3) 又如:悠然(忧伤的样子);悠忧(忧伤)

(4) 摇摆 [swing]。如:猴子从一个树枝悠到另一个树枝,穿过了密林;往上一悠,就举起来;悠搭(方言。摇晃,摆动)

(5) 做事从容不迫 [do things in a leisurely way]

听安老爷这等说,便道:“喂!你悠着点儿,老头子!我一个出家人,不当家花拉的,你叫我那儿养小子去呀?”——《儿女英雄传》

词性变化

悠的拼音: yōu  

〈词性:形〉

(1) 长;远 [long;distant]

今吾道路悠远。——《国语·吴语》。注:“长也。”

悠远长怀。——《史记·司马相如传》

江山悠隔,朝宗无阶。——《晋书》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诗·周颂·访落》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汉· 苏武《诗四首》

(2) 又如:悠永(久远);悠修(遥远);悠逖(远方);悠婉(悠扬婉转);悠短(长短);悠裔(辽远);悠漫(漫长);悠缅(久远;遥远);悠邈(久远);悠阔(辽阔);悠旷(遥远)

(3) 飘扬的样子 [fluttering]

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文选·张衡·东京赋》

(4) 又如:悠气儿(微弱的气息);悠奕(飘逸姣丽的样子);悠柔(悠扬柔和);悠逸(飘逸);悠婉(悠扬婉转)

(5) 闲适的样子 [leisurely]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潜《饮酒二十首》

(6) 又如:悠闲;悠暇(闲适);悠溶(安闲的样子)

(7) 众多 [numerous]

看福寿有,子女悠,夫人又。——明· 汤显祖《牡丹亭》

(8) 又如:悠悠

常用词组

悠长、悠荡、悠忽、悠久、悠然、悠闲、悠扬、悠悠、悠悠荡荡、悠悠忽忽、悠远、悠哉游哉、悠着

  拼音    注音  ㄏㄨ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RNU  仓颉  PHP  郑码  RYOW  四角  27332  结构  上下电码  1824  区位  2686  统一码  5FFD  笔顺  ノフノノ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统一码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从心、勿声

English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词性变化

忽的拼音: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忽的拼音: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忽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常用词组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

  拼音    注音  ㄏㄨ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RNU  仓颉  PHP  郑码  RYOW  四角  27332  结构  上下电码  1824  区位  2686  统一码  5FFD  笔顺  ノフノノ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统一码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从心、勿声

English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词性变化

忽的拼音: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忽的拼音: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忽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常用词组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