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犹豫未决的意思

yóuwèijué

犹豫未决



拼音yóu yù wèi jué

注音一ㄡˊ ㄩˋ ㄨㄟˋ ㄐㄩㄝˊ

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不能做出决断。

出处《旧唐书·裴寂传》:“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

例子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回:“鎔尚犹豫未决,温率军进薄镇州城下,焚去南关。”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处理问题。

感情犹豫未决是中性词。

近义犹豫不决、犹豫不定

反义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óu   注音  一ㄡˊ   繁体    
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QTDN  五笔98  QTDY  仓颉  KHIKU  郑码  QMGR  四角  43212  结构  左右电码  3730  区位  5144  统一码  72B9  笔顺  ノフノ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犹(猶)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相似,如同:犹如。过犹不及。

⒉ 尚且:犹且。犹自。困兽犹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⒊ 〔犹豫〕迟疑不决。

⒋ 〔犹疑〕迟疑。

⒌ 仍然,还(hái   ):犹然。记忆犹新。

统一码

犹字UNICODE编码U+72B9,10进制: 29369,UTF-32: 000072B9,UTF-8: E7 8A B9。

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尤猶

汉英互译

just as、like、still

造字法

形声:从犭、尤声

English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犹的拼音:

y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son of dog]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词性变化

犹的拼音:

yóu  

〈词性:动〉

(1) 如同。好比 [like]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

(3) 踌躇疑惧[shilly-shally]

心犹嶑而狐疑。——《离骚》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4) 又如:犹预(犹与。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

(5) 通“猷”。谋画 [grand plan]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犹来无弃。——《诗·魏风·陟岵》

王犹充塞。——《荀子·议兵》

犹的拼音:

yóu  

〈词性:副〉

(1) 还;仍然 [still;yet]。多用于书面语

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

(3) 太 [too]。如:犹薄;犹厚

常用词组

犹大、犹且、犹如、犹若、犹尚、犹太教、犹太人、犹疑、犹豫、犹之、犹自、犹子

  拼音    注音  ㄩˋ   
简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CBQE  五笔98  CNHE  仓颉  NNNAO  郑码  XSJG  四角  17232  结构  左右电码  6276  区位  5205  统一码  8C6B  笔顺  フ丶フ丨ノフ丨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豫的拼音:yù(ㄩˋ)  

⒈ 欢喜,快乐:豫附。豫游(逸乐嬉游)。不豫之色。

⒉ 同“预”。

⒊ 安闲,舒适:逸豫。

⒋ 古同“与”,参与。

⒌ 中国河南省的别称:豫剧(亦称“河南梆子”)。

统一码

豫字UNICODE编码U+8C6B,10进制: 35947,UTF-32: 00008C6B,UTF-8: E8 B1 AB。

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榭余櫲預忬

汉英互译

comfort、please

造字法

形声:从象、予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豫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象,予声。本义:大象)

(2) 同本义 [big elephant]

豫,象之大者。——《说文》

豫焉若冬涉川。——《老子》。范应元注:“豫,象属。”

(3) 地名。豫州,古九州之一 [Yu prefecture]。其地包括今河南省和湖北省北部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4) 今河南省的简称 [Henan province]。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

(5) 姓

词性变化

豫的拼音:   

〈词性:形〉

(1) 假借为“娱”。快乐 [happy]

豫,乐也。——《尔雅》

豫,悦豫也。——《易·豫卦》释文。郑注:“豫,喜豫说乐之貌也。”

心中和悦谓之豫。——《珠丛》

何问之不豫也?——《庄子·应帝王》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孟子·公孙丑下》。注:“颜色不悦也。”

说豫娩泽。——《荀子·礼论》。注:“豫,乐也。”

致令皇帝受惊,圣躬不豫,实属罪大恶极。——《痛史》

(2) 又如:豫附(心悦诚服而来归附)

(3) 安乐;舒服 [comfortable]

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汉书·成帝纪》

豫的拼音:   

〈词性:动〉

(1) 出游 [go on a sightseeing tour],特指皇上秋日出巡

度秋豫以收成。——张衡《东京赋》

(2) 游乐,嬉戏 [play;sport]

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

(3) 又如:豫怠(逸乐怠惰)

(4) 参与 [take part in]

豫,与“與”通。——《正韵》

楚灵会申,亦来豫盟。——《后汉书·乐夷传》

(5) 又如:豫政(参与政事)

(6) 同“欲” [want]

真像个豫逃兵火的样子。——《洪秀全演义》

豫的拼音:   

〈词性:副〉

(1) 预先,事先。通“预” [in advance]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易·系辞下》

(2) 又如:豫先(预先,早先);豫言(预先说尚未发生的事);豫防(事先防范);豫见(事情还未发生就预先知道);豫知(预先知晓)

(3) 乐意 [be agreeable to]

将相和则士豫附。——班固《汉书》

常用词组

豫备、豫剧、豫章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FII  五笔98  FGGY  仓颉  JD  郑码  BDKO  四角  5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7  区位  4620  统一码  672A  笔顺  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未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céng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⒉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⒊ 用于记时: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⒋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统一码

未字UNICODE编码U+672A,10进制: 26410,UTF-32: 0000672A,UTF-8: E6 9C AA。

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o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t yet; 8th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未的拼音: wèi  

〈词性:副〉

(1)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did(have) not;not yet;never]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3)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4)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not]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6) 否 [or not]——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词性变化

未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滋味。后作“味” [taste]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2) 地支的第八 [number 8 in duodecimal cycle]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5)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6) 五行属土 [earth]

丑、未,亦土也。——《论衡》

(7) 十二生肖属羊 [sheep]

未禽羊。——《论衡》

(8) 将来 [future]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常用词组

未必、未便、未卜先知、未曾、未尝、未达一间、未定、未婚、未婚夫、未婚妻、未及、未几、未竟、未竟之志、未决、未可、未可厚非、未刻、未来、未老先衰、未了、未免、未然、未时、未始、未遂、未详、未央、未有、未雨绸缪、未知数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NWY  仓颉  IMDK  郑码  TDXG  四角  35180  结构  左右电码  0414  区位  3086  统一码  51B3  笔顺  丶一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决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决江疏河”。

⒉ 堤岸被水冲开:决口。溃决。

⒊ 断定,拿定主意: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

⒋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决不后退。

⒌ 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

⒍ 执行死刑:处决。枪决。

统一码

决字UNICODE编码U+51B3,10进制: 20915,UTF-32: 000051B3,UTF-8: E5 86 B3。

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st、decide、definitely、determine、execute a pers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ecide, determine, jud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夬( guài  )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2) 同本义 [dig;dredge]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史记·河渠书》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决,行流也。——《说文》

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说文通训定声》

予决九川,距四海。——《书·益稷》

决之东方而东流。——《孟子》

治水有决河深川。——《汉书·沟洫志》

决水而灌之。——《韩非子·初见秦》

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史记·秦始皇纪赞》

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决渎于殷周之世。

买庸而决窦。

(3) 又如:决江(掘开江边堤岸放水);决汩(疏通,疏导。开凿水流,使能通畅);决子军(古代挖坑道、地道的工兵);决泄(除去壅塞,排除积水)

(4) 大水冲破堤岸或溢出 [burst;be breached]

则决雎澨。——《左传·成公十五年》

孝文时, 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河水决 濮阳,泛十六郡。——《汉书·武帝纪》

贲星坠而勃海决。——《淮南子·天文》。注:“溢也。”

黄河西来决仑。—— 李白《公无渡河》

(5) 又如:决水(河水决口);决溢,决泆(河堤溃破、水流泛滥);决溃(堤防被水冲破)

(6) 断裂,折断 [break]

决指而身死。——《淮南子·说山》。注:“伤也。”

濡肉齿决。——《礼记·曲礼》。注:“犹断也。”

(7) 又如:决眥(眼眶裂开;张眼瞪视);决羽(折断羽翼);决坼(裂开,张开);决浮云(截断浮云,形容剑的威力)

(8) 离别,同“诀” [leave]

与我决于传舍中。——《史记·外戚世家》。索隐:“别也。”

与武决去。——《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侯生决。——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决去(辞别离去);决别(诀别);决舍(弃舍,离弃)

(10) 决断,决定 [decide]

是天下之大决也。——《荀子·仲尼》。注:“谓决断之大也。”

孔子不能决也。——《列子·汤问》

吾计已决矣。——汉· 刘向《列女传》

吾计决矣。——《资治通鉴》

决人死生。——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决平(公平决断讼狱);决正(认为正确而依从);决市(决定行市);决志(拿定主意);决制(控制)

(12) 判决 [judge]

审决狱。——《淮南子·时则》

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一二人立决。

中有立决者。

法应立决。

(13) 又如:决狱(审理判决案件);决囚(判决死刑);决杖(处以杖刑);决配(判处流放);决滞(判决积压的案件);决宪(作出惩处的决定;定罪);决知(审知辨识);决理(审理判决)

(14) 处死犯人 [put to death;execute sb.]

每岁大决。——方苞《狱中杂记》

(15) 又如:决不待时(处决重刑犯不必等到秋后就可以执行死刑);决囚(执行死刑);决刑(执行死刑);决期(处决死囚的日期)

(16) 较量,分胜负 [contest]

办之者诚决。——《资治通鉴》

与孟德决之。

(17) 又如:决胜;决斗

(18) 毁坏,破坏 [damage]。如:决张(劈开帐幕);决撒(败露;坏事)

(19) 选,挑,同“抉” [select]。如:决剔(挑剔);决善(即择善而从);决机(依据时机采取适宜决策)

(20) 责打 [whip]。如:决放(杖责后释放);决尸(鞭打尸体);决杀(打杀);决责(杖责);决罚(杖责的刑罚)

(21) 溃破 [fester]。如:决疣溃痈(脓疮溃破);决溃(溃烂流脓)

(22) 竭,尽 [exhaust]。如:决力(竭力);决命(拼死尽力);决竭(干涸)

词性变化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副〉

(1) 一定,必定 [certainly]

决负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敢也决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事有决无可疑者。——[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决非天运。

(2) 又如:决然(一定)

(3) 无论如何 [for worlds]。如:我决不会妨碍他

常用词组

决不、决策、决策、决定、决定、决斗、决断、决计、决绝、决口、决裂、决然、决赛、决胜、决算、决无、决心、决一雌雄、决一死战、决议、决意、决狱、决战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