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àn fǔ huò tī
注音ㄩㄢˋ ㄈㄨˇ ㄏㄨㄛˋ ㄊ一
解释怨府:怨恨集中的处所;祸梯:导致祸害的途径。指人成天沉浸在怨恨之中,成为致祸的根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怨府祸梯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怨的拼音:yuàn(ㄩㄢˋ)
⒈ 仇恨:怨恨。恩怨。宿怨。怨仇。怨敌。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怨声载道。
⒉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怨。抱怨。怨言。任劳任怨。
怨字UNICODE编码U+6028,10进制: 24616,UTF-32: 00006028,UTF-8: E6 80 A8。
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㤪惌愠慍㥐
complain、enmity、resentment
恩、德
形声:下形上声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详细解释◎ 怨的拼音: y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夗( yuàn )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rankle;grudge]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4) 责怪;埋怨 [blame;reproach;complain]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6)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7) 讥讽 [satirize]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8)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9) 别离 [take leave]。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10) 哀怨 [plaintif;sad]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11)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 怨的拼音: yuàn
〈词性:名〉
(1) 仇恨,怨仇[animosity;enmity]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enemy;foe]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怨不得、怨毒、怨怼、怨愤、怨府、怨恨、怨悔、怨怒、怨女、怨偶、怨气、怨入骨髓、怨声、怨声载道、怨天尤人、怨天怨地、怨望、怨言、怨尤
府的拼音:fǔ(ㄈㄨˇ)
⒈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
⒉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⒊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⒋ 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官府。
⒌ 古同“腑”,脏腑。
府字UNICODE编码U+5E9C,10进制: 24220,UTF-32: 00005E9C,UTF-8: E5 BA 9C。
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腑
government office、mansion、official residence
形声:从广、付声
prefecture; prefect; government
详细解释◎ 府的拼音: fǔ
〈词性:名〉
(1) (形声。从广( yǎn ),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2) 同本义 [repository]
府,文书藏也。——《说文》
开府库,出币帛。——《淮南子·时则》
在府言府。——《礼记·曲礼》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汉书·匈奴传》
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府室(国家书库);府库(官府储存财物、兵甲的仓库);府实(府库中的财物);府帑(国库;国库所藏的金帛);府钱(府库的钱财)
(4) 古代管理财货或文书的官吏 [financial or documental official]。如:府吏(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
(5) 官署。汉至南北朝多指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 [government agency;seat of government]
以八法治官府。——《周礼·太宰》。注:“百官所居曰府。”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府上(官府,衙门;今尊称对方家宅或家乡);府厅(官署的厅堂);府朝(官署;王府);府幕(府署的幕僚)
(7) 第宅。地方行政长官或达官贵人的官邸 [mansion;offlcial residence]。如:王府(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住宅);府寺(古代公卿的官舍);府舍(官舍,官邸)
(8)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 [prefecture]。如:常德府,济南府;府元(府试头名);府庠(州府里的学校)
(9) 对别人住宅的敬称 [your home]。如:造府请教
(10) 通“腑”。脏腑 [internal organs of human body;viscera]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素问》
(11) 又
五藏已伤,六府不通。
(12) 又如:六府(中医指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
◎ 府的拼音: fǔ
〈词性:动〉
(1) 通“俯”。屈身,低头,与“仰”相对 [bow one's head]
王府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列子·周穆王》
(2) 又如:府然(屈身、低头的样子)
府城、府绸、府邸,府第、府尹、府治
祸(禍)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灾殃,苦难:祸殃。祸害。祸患。祸根。祸端。祸首。祸事。战祸。惹祸。祸从口出。祸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⒉ 危害,使受灾殃:祸国殃民。
祸字UNICODE编码U+7978,10进制: 31096,UTF-32: 00007978,UTF-8: E7 A5 B8。
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禍旤䄀
disaster、misfortune、ruin
福
形声:从礻、呙声
misfortune, calamity, disaster
详细解释◎ 祸的拼音:
禍、旤 h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楇( kuā )声。本义:灾祸,祸患)
(2) 同本义 [calamity]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祸基(灾祸根由);祸不旋踵(比喻祸害来势迅猛,连脚后跟都来不及掉转);祸至无日(比喻祸患的急迫);祸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crime]
罪祸有律。——《荀子·成相》。注:“祸,亦罪也。”
(5) 灾荒之处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
有祸则反。——《太玄经·玄文》
◎ 祸的拼音:
禍 huò
〈词性:动〉
(1) 作祸;加害 [bring calamity to]
子木有祸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传·昭公元年》
(2) 又如:祸国(加害于国);祸国殃民;祸世(危害社会);祸计(恶计);祸人(害人)
(3) 遭难;受害 [meet with disaster]
刘恭见 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后汉书》
祸不单行、祸从口出、祸从天降、祸端、祸根、祸国殃民、祸害、祸害、祸患、祸乱、祸起萧墙、祸事、祸首、祸水、祸胎、祸心、祸殃、祸因、祸种
梯的拼音:tī(ㄊ一)
⒈ 登高用的器具、设备:梯子。楼梯。木梯。软梯。电梯。云梯。阶梯。
⒉ 形状或作用像梯子的:梯田。梯级。梯形。梯队(亦泛指工作中层层递补的力量)。
梯字UNICODE编码U+68AF,10进制: 26799,UTF-32: 000068AF,UTF-8: E6 A2 AF。
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ladder、stairs、terraced
形声:从木、弟声
ladder, steps, stairs; lean
详细解释◎ 梯的拼音: tī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弟声。本义:便利人上下攀登(尤其建筑物)的用具或设备)
(2) 同本义 [ladder;stairs]
梯,木阶也。——《说文》
为云梯之械。——《史记·孟荀传》
闻子为梯。——《墨子·公输》
身登青云梯。——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梯而下之。——《资治通鉴·唐纪》
(3) (梯,名词用如动词,用梯子。)
悬者通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梯冲死土。——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4) 又如:楼梯;云梯(攻城或救火时用的长梯);阶梯(台阶和梯子);梯航(梯与船);梯梁(凿梯架桥);梯磴(梯子的梯级);软梯
(5) 形状像梯的分级的东西 [sth.resembling stairs;steps]
梯,阶也。——《广雅》
蹝步陵丹梯。——谢灵运诗
以为乱梯。——《国语·越语》。注:“阶也。”
(6) 又如:梯田;梯桥(设于园圃之中,供游览用的梯形通道)
(7) 姓
◎ 梯的拼音: tī
〈词性:动〉
(1) 凭,依着 [rely on]
梯,凭也,若梯邪倚著也。——《字汇》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山海经》
(2) 用梯子攀登 [ladder]。
(3) 如:梯登(缘梯攀登);梯城(缘梯登城)
(4) 攀登 [climb]
航海梯山各一家。——黄庭坚《和中玉使君晚秋开天宁节道场》
(5) 又如:梯山航海;梯霞(道教谓升天登仙);梯崖;梯陟(登高攀险);梯林(攀登山林);梯附(攀附)
(6) 谋求 [seek]。
(7) 如:梯肥(谋取肥缺);梯荣(谋求禄位)
梯次、梯度、梯队、梯级、梯己、梯阶、梯田、梯形、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