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àn kuàng sī guī
注音ㄩㄢˋ ㄎㄨㄤˋ ㄙ ㄍㄨㄟ
解释旷:久。怨恨别离长久,盼望早日还乡。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怨旷思归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怨的拼音:yuàn(ㄩㄢˋ)
⒈ 仇恨:怨恨。恩怨。宿怨。怨仇。怨敌。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怨声载道。
⒉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怨。抱怨。怨言。任劳任怨。
怨字UNICODE编码U+6028,10进制: 24616,UTF-32: 00006028,UTF-8: E6 80 A8。
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㤪惌愠慍㥐
complain、enmity、resentment
恩、德
形声:下形上声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详细解释◎ 怨的拼音: y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夗( yuàn )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rankle;grudge]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4) 责怪;埋怨 [blame;reproach;complain]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6)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7) 讥讽 [satirize]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8)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9) 别离 [take leave]。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10) 哀怨 [plaintif;sad]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11)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 怨的拼音: yuàn
〈词性:名〉
(1) 仇恨,怨仇[animosity;enmity]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enemy;foe]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怨不得、怨毒、怨怼、怨愤、怨府、怨恨、怨悔、怨怒、怨女、怨偶、怨气、怨入骨髓、怨声、怨声载道、怨天尤人、怨天怨地、怨望、怨言、怨尤
旷(曠)的拼音:kuàng(ㄎㄨㄤˋ)
⒈ 空阔:空旷。旷远。旷野。地旷人稀。
⒉ 开朗,心境阔大:旷达。心旷神怡。
⒊ 相互配合的东西之间空隙过大:这双鞋穿着太旷了。
⒋ 荒废,耽误:旷工。旷时持久。旷日经年。
⒌ 长时间所无:旷代伟人(当代无人比得上的伟大人物)。旷古绝伦。盛世旷典(兴盛时代的罕见难逢的隆重典礼)。
⒍ 姓。
旷字UNICODE编码U+65F7,10进制: 26103,UTF-32: 000065F7,UTF-8: E6 97 B7。
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曠昿
free from worries、neglect、spacious、vast
形声:从日、广声
extensive, wide, broad; empty
详细解释◎ 旷的拼音:
曠 kuàng
〈词性:形〉
(1)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2) 同本义 [bright]
旷,明也。——《说文》
旷,光明也。——《玉篇》
此人谓照旷。——《庄子·天地》
旷若发矇。——《后汉书》
(3) 又如:旷旷(光明;明亮)
(4) 心境开阔,开朗 [free from worries and petty ideas]
则有心旷神怡。——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旷度(宽大的气度);旷澹(心胸豁达,不重名利);旷怀(开阔的心胸);旷逸(心胸开阔,性情超脱);旷士(胸襟开阔之士);旷如(开阔)
(6) 空旷;开阔 [vast;spacious]
旷兮其若谷。——《老子》十五章
居于旷林。——《左传·昭公元年》
率彼旷野。——《诗·小雅·何草不黄》
独观于昭旷之道。——《汉书·邹阳传》
土地平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下平旷。——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旷平(宽广平坦);旷廊(空旷;空阔);旷僻(空阔而偏僻);旷宇(广阔的原野;宽广的胸怀)
(8) 久 [long-time]
自夏涉玄冬,弥旷大余旬。——刘桢《赠五官中郎将》
(9) 又如:旷劫(佛教指过去时间极长);旷代(隔世,谓历时长久)
(10) 遥远 [distant]
旷如望羊。——《孔子家语·辨乐》。注:“用志广远。”
(11) 又如:旷迥(遥远之处);旷望(极目眺望,远望);旷绝(僻远)
(12) 无妻的,有时也指无夫的 [single;unmarried]。如:旷女(无夫的成年女子)
(13) 罕见;超绝 [rare;outstanding]。如:旷恩(罕见的恩德)
◎ 旷的拼音:
曠 kuàng
〈词性:动〉
(1) 空,使空闲 [leave vacant;idle]
祥车旷左。——《礼记·曲礼》
旷安宅而弗居。——《孟子》
无旷庶官。——《书·皋谟》
无旷其众。——《国语》
(2) 又如:旷虚(虚空;空缺);旷绝(空缺);旷额(空额)
(3) 绝 [be peerless among one's contemporaries]
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清· 黄宗羲《原君》
(4) 耽误;荒废 [neglect;waste]
弃德旷宗。——《左传·昭公十年》
今得强赵之兵,以杜 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战国策·赵策四》
(5) 又如:旷班;旷任;旷惰(怠惰,荒废职守);旷官(官吏荒废职守,才能不足称其职;悬缺待补的官职);旷土(荒芜的土地);旷学(荒废学业)
旷达、旷代、旷荡、旷费、旷废、旷夫、旷工、旷古、旷古未闻、旷古未有、旷课、旷阔、旷渺、旷日持久、旷世、旷世奇才、旷野、旷远、旷职
思的拼音:sī(ㄙ)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思的拼音:sāi(ㄙㄞ)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思字UNICODE编码U+601D,10进制: 24605,UTF-32: 0000601D,UTF-8: E6 80 9D。
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䰄恖楒
consider、long for、think、think of、thought
念、想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详细解释◎ 思的拼音: sāi
〈词性:形〉
(1) 多须的样子 [heavily bearded]。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 思的拼音: sī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 ),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think;consider]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long for]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lament]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 思的拼音: sī
〈词性: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thought]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plot]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lawsuit]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one of the poetry's style]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 思的拼音: sī
<叹>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思潮、思忖、思过、思考、思恋、思量、思路、思虑、思谋、思慕、思念、思前想后、思情、思索、思维、思维能力、思想、思想、思想包袱、思想家、思想交流、思想抛锚、思绪、思议
归(歸)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⒉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⒊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⒋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⒌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⒍ 结局:归宿(sù )。
⒎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⒏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⒐ 自首。
归字UNICODE编码U+5F52,10进制: 24402,UTF-32: 00005F52,UTF-8: E5 BD 92。
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歸帰㱕䢜
go back to、return、turn over to
原为形声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详细解释◎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动〉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of a woman) get married]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go back;return]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 )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return sth. to;give sth. back to;restore sth. to]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resign]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pass away]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surrender]。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put togethe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tend]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settle accounts]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 )。饷,赠送 [give as a gift]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div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digit divisor]。如:九归
◎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形〉
羞惭 [ashamed;abashed]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归案、归并、归程、归除、归档、归队、归服、归附、归根、归根结蒂、归公、归国、归航、归化、归还、归回、归结、归结、归咎于、归口、归来、归类、归理、归里包堆、归拢、归路、归谬法、归纳、归纳、归宁、归期、归齐、归侨、归去、归趣、归人、归山、归属、归顺、归思、归宿、归天、归田、归途、归西、归降、归向、归心、归心如箭、归省、归依、归依、归因于、归隐、归于、归葬、归赵、归着、归真返璞、归整、归置、归终、归舟、归总、归罪
◎ 归的拼音:
歸 kuì
〈词性:动〉
(1) 通“馈”。赠送 [present]。如:归示(赠送嘉示);归赈(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
(2) 惭愧 [feel ashamed]。如:归色(愧色)
(3) 另见 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