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渊涌风厉的意思

yuānyǒngfēng

渊涌风厉



拼音yuān yǒng fēng lì

注音ㄩㄢ ㄩㄥˇ ㄈㄥ ㄌ一ˋ

解释如水之涌,如风之疾。比喻谈吐滔滔不绝。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揽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渊涌风厉是中性词。

繁体淵湧風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uān   注音  ㄩㄢ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TOH  仓颉  ELFL  郑码  VNUF  四角  32100  结构  左右电码  3220  区位  5208  统一码  6E0A  笔顺  丶丶一ノ丶ノ一丨ノ丶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渊(淵)的拼音:yuān(ㄩㄢ)  

⒈ 深水,潭:渊水。渊谷。渊林。渊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渊。临渊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⒉ 深:渊博。渊源。渊浩。渊玄。渊邈。渊儒。渊识(精深的见识)。

⒊ 姓。

统一码

渊字UNICODE编码U+6E0A,10进制: 28170,UTF-32: 00006E0A,UTF-8: E6 B8 8A。

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渊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淵囦渁渕灁㴊㶜

汉英互译

deep、deep pool

English

surge up, bubble up, gush fo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渊的拼音:

yuān  

〈词性:名〉

(1)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2) 同本义 [whirling water]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3)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4) 深潭 [deep pool]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 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涂(泥潭);渊潭(深潭);渊跃(龙在渊中跃动欲飞)

(6) 人或物聚集的处所 [haunt]

略茺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后汉书》

(7) 又如:渊府(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词性变化

渊的拼音:

yuān  

〈词性:形〉

(1) 深;深远;渊博 [deep;profound]

渊,深也。——《小尔雅》

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渊渊其渊。——《礼记·中庸》

(2) 又如:渊微(渊博细致、见微知著);渊才(渊博的才能);渊匠(学识,渊博的人);渊衷(内心);渊心(渊深的内心);渊玄(深邃;深奥);渊奥(深奥)

常用词组

渊博、渊海、渊默、渊深、渊薮、渊源

  拼音  yǒng chōng   注音  ㄩㄥˇ ㄔㄨㄥ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CEH  仓颉  ENIB  郑码  VXLD  四角  37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96  区位  5131  统一码  6D8C  笔顺  丶丶一フ丶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涌的拼音:yǒng(ㄩㄥˇ)  

⒈ 水由下向上冒出来:涌泉。涌流。汹涌。泪如泉涌。

⒉ 像水涌出:涌现。涌动。风起云涌。天边涌出一轮明月。

其他字义

涌的拼音:chōng(ㄔㄨㄥ)  

⒈ 方言,河汊。

统一码

涌字UNICODE编码U+6D8C,10进制: 28044,UTF-32: 00006D8C,UTF-8: E6 B6 8C。

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merge、gush、stream、sur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甬声

English

surge up, bubble up, gush fo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涌的拼音: chōng  

〈词性:名〉

(1) 〈词性:方〉∶河汊 [branch of a river]

天黑了,风越来越紧,徐炳华把船驶进就近的小河涌里。—— 陈残云《香飘四季》

(2) 多用于地名

(3) 另见 yōng  

基本词义

涌的拼音:

y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甬( yǒng  )声。本义:水向上冒)

(2) 同本义 [gush]

涌,滕也。——《说文》

涌,出也。——《广雅》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尔雅·释水》

泉暴出者曰涌。——《论衡·状留》

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泉暴出者曰涌。——汉· 王充《论衡》

(3) 又如:涌沸(喷涌出沸腾的水);涌泉(水向上喷出的泉)

(4) 引申指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 [emerge;surge;rise]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亦浪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风云腾涌。

(5) 又如:风起云涌。亦泛指其他事物突然冒出、升起

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6) 又如:涌聚(涌现聚合);涌触(涌现于心头的感触)

(7) 水奔涌,翻腾 [surge]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 杜甫《秋兴》

(8) 又如:涌溜(汹涌的水流);涌溜溜(形容翻卷飘动);涌湍(激流;奔流);涌裔(水波腾涌貌);涌激(汹涌激荡);涌沸(翻腾);排排巨浪向岸边涌来

(9) 比喻物价腾贵 [go up abruptly]。如:涌长(急剧增长);涌贵(物价猛涨)

(10) 呕吐 [vomit]。如:涌泄(呕吐排泄)

(11) 另见 chōng  

(12) “湧”另见 yǒng  

常用词组

涌进、涌浪、涌流、涌现、涌溢

  拼音  fēng fěng   注音  ㄈㄥ ㄈㄥˇ   繁体    
部首  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MQI  五笔98  WRI  仓颉  HNK  郑码  QDOS  四角  7721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364  区位  2371  统一码  98CE  笔顺  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风(風)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⒉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⒋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⒍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⒏ 姓。

其他字义

风(風)的拼音:fěng(ㄈㄥˇ)  

⒈ 古同“讽”,讽刺。

统一码

风字UNICODE编码U+98CE,10进制: 39118,UTF-32: 000098CE,UTF-8: E9 A3 8E。

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風飌凨凬凮

汉英互译

wind

造字法

形声:从虫、凡声

English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general mood;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manner;style]。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news;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conduct and discipline]。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power]。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epilepsy]。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词性变化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1) 刮风;起风 [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干;散] [put out to dry;winnow]。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风的拼音:

fēng  

<形、副>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unground]。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dissolute]。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mad;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词性:副〉 通“凡”( fán  )。大凡,大概 [in most cases;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6) 另见 fěng;fèng  

常用词组

风暴、风波、风伯、风采、风餐露宿、风潮、风车、风尘、风尘仆仆、风驰电掣、风传、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雨打、风刀霜剑、风道、风笛、风动、风洞、风斗、风度、风范、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格、风骨、风光、风号雨泣、风和日丽、风和日暖、风花雪月、风华、风华正茂、风化、风鬟雨鬓、风纪、风纪扣、风景、风景画、风卷残云、风口、风口浪尖、风浪、风里来雨里去、风力、风凉话、风流、风流才子、风流倜傥、风流人物、风流韵事、风马牛不相及、风貌、风靡、风靡一时、风木之悲、风派人物、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气、风琴、风情、风趣、风骚、风骚娘们、风沙、风扇、风尚、风声、风声鹤唳、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风蚀、风势、风霜、风水、风水先生、风丝,风丝儿、风俗、风俗人情、风俗习惯、风速、风瘫、风调雨顺、风头、风头、风土、风土人情、风味、风味食品、风闻、风物、风险、风箱、风向、风行、风行一时、风雅、风烟、风言风语、风衣、风油精、风雨交加、风雨飘摇、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如磐、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雨衣、风月、风云变幻、风云人物、风云突变、风韵、风灾、风筝、风烛残年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ěng  

〈词性:动〉

(1) 讽刺;委婉劝告。通“讽” [mock;ridicule;satire;advise in mild 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盐铁论》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汉书·田蚡传》

(2) 又如: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3) 另见 fēng;fèng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吹拂 [blow]。如:春风风人

(2) 比喻感化 [reform a misguided person through persuasion,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

(3) 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4) 另见 fēng;fěng  

  拼音    注音  ㄌ一ˋ   繁体    
部首  厂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DDNV  五笔98  DGQE  仓颉  MMS  郑码  GGAY  四角  71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32  区位  3287  统一码  5389  笔顺  一ノ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厉(厲)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

⒉ 严肃:严厉。声色俱厉。

⒊ 凶猛: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⒋ 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⒌ 古同“疠”、“癞”,恶疮。

⒍ 姓。

统一码

厉字UNICODE编码U+5389,10进制: 21385,UTF-32: 00005389,UTF-8: E5 8E 89。

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vere、strict

English

whetstone; grind, sharpen; wh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厉的拼音:

  

〈词性:名〉

(1) (是“砺”的本字。从厂( hàn  ),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 同本义 [rubstone]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礪。” 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 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3) 祸患;危险 [trouble;danger]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4) 又如:厉阶(祸端)

(5) 恶鬼 [evil ghost]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6) 疠,瘟疫,传染病 [pestilence]

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漆身为厉。——《史记·范蔡传》

鲜不为厉。——文天祥《正气歌》

(7) 河岸,水旁;边 [side]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诗·卫风·有狐》

(8) 带,衣带的下垂部分 [band]

垂带而厉。——《诗·小雅·都人士》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

带之垂者谓之厉。——《小尔雅·广服》

(9) 通“癞”( lài  )。恶疮 [favus]

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史记·刺客列传》

(10) 姓

词性变化

厉的拼音:

  

〈词性:动〉

(1) 磨,磨快[sharpen]

厉,磨也。——《广雅》

砥厉廉隅。——《礼记·儒行》

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荀子·性恶》

砺所以致刃也。——《说苑·建本》

缀甲厉兵。——《战国策·秦策》

束载厉兵秣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厉兵(磨砺兵器,使锋利);厉兵秣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厉身(磨砺自身)

(3) 砥砺,磨练 [temper oneself]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厉行(砥砺操行);厉操(砥砺节操)

(5) 同“励”。振奋 [inspire]

坚甲厉兵以备难。——《韩非子·五蠹》

矫翼厉翮。——扬雄《解嘲》

(6) 又如:厉翼(奖励辅佐君王的左右臣子);厉节(激厉其气节,高其气节);厉武(振奋武备);厉精(振奋精神);厉精更始(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7) 激励,勉励 [advise and encourage]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韩非子·用人》

亲秉旄钺,以厉三军。——陈寿《三国志》

(8) 又如:厉世(激励世人);厉俗(激励世俗);厉诚(激励忠诚);厉崇(勉励推重);厉抚(勉励抚慰);厉志(激励意志)

(9) 连衣涉水 [wade without undressing]

越壑厉水。——司马相如《上林赋》

(10) 又如:厉揭(提起衣服涉水);厉涉(连衣涉水);厉度(涉水而过)

(11) 策,鞭打 [whip]

厉马登高登高堤。——曹植《白马篇》

(12) 警惕 [warn]

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汉书》

(13) 疾飞 [fly at high speed]

鹰隼横厉。——《汉书·息夫躬传》

(14) 害;虐害;损害 [harm;damage]

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孟子·滕文公上》

(15) 得传染病 [suffer from pestilence]

苗死,民厉。——《管子》

(16) 变为恶鬼 [become a evil ghost]

国为虚厉。——《庄子》

厉的拼音:

  

〈词性:形〉

(1) 严厉(威严不随和) [severe;stern]

子温而厉。——《论语·述而》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行峻而言厉。——韩愈《答尉迟生书》

袁正色厉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乘其厉声以呵。——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应元厉声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声色俱厉;厉言(声色严厉地说话);厉音(声音严厉);厉气(严厉的神色);厉禁(圈定范围,禁止他人侵入。后也用作严禁的意思);厉直(严肃正直);正颜厉色;厉肃(厉然。严肃)

(3) 邪恶 [evil]。如:厉妖(邪恶怪异之物);厉疾(灾疫。厉疫)

(4) 猛烈 [violent]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又如:厉厉(寒风猛烈貌);厉风(大风;烈风)

(6) 恶,凶恶 [ferous]

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左传·昭公七年》

(7) 危险 [dangerous]

有厉告自邑。——《易·夬·卦辞》

(8) 味道浓烈 [strong]

厉而不爽些。——《楚辞·招魂》

常用词组

厉鬼、厉害、厉色、厉声、厉行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