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ǔ cháng xīn zhòng
注音ㄩˇ ㄔㄤˊ ㄒ一ㄣ ㄓㄨㄥˋ
解释见“语重心长”。
出处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符答林琴南君函》:“公书语长心重,深以外间谣诼纷纭集为北京大学惜,甚感。”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感情语长心重是中性词。
繁体語長心重
近义语重心长
动物生肖牛,虎,蛇
语(語)的拼音:yǔ(ㄩˇ)
⒈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⒉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⒊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⒋ 说:细语。低语。
语(語)的拼音:yù(ㄩˋ)
⒈ 告诉:不以语人。
语字UNICODE编码U+8BED,10进制: 35821,UTF-32: 00008BED,UTF-8: E8 AF AD。
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語
Punjabi
形声:从讠、吾声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详细解释◎ 语的拼音:
語 yǔ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speak;say;talk]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cry;chirp;roar]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 语的拼音:
語 yǔ
〈词性:名〉
(1) 说的话 [spoken language;word]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idiom;set phrase;proverb;saying]。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word]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language]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signal]。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yù
语病、语词、语调、语法、语锋、语感、语画、语汇、语境、语句、语类楚声、语录、语气、语声、语失、语素、语态、语文、语无伦次、语系、语序、语焉不详、语言、语言学、语义学、语意、语音、语音学、语音学、语用学、语源、语云、语种、语重心长、语助词、语族
◎ 语的拼音:
語 yù
〈词性:动〉
(1) 告诉,使知道 [inform;tell]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可]以语人
(3) 另见 yǔ
长(長)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两端的距离:长度。
⒉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⒊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⒋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长(長)的拼音:zhǎng(ㄓㄤˇ)
⒈ 生长,成长:长疮。
⒉ 增加:长知识。
⒊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⒋ 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⒌ 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
长字UNICODE编码U+957F,10进制: 38271,UTF-32: 0000957F,UTF-8: E9 95 BF。
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長仧兏仩
long、length、lasting、be good at
少、幼、消、短
象形
long; length; excel in; leader
详细解释◎ 长的拼音:
長 cháng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of long duration;lasting]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12) 深厚 [deep]。如:恩情长
◎ 长的拼音:
長 cháng
〈词性: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 长的拼音:
長 cháng
〈词性: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sm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长安、长白山、长班、长波、长策、长城、长虫、长川、长春、长处、长此以往、长存、长大、长笛、长调、长度、长短、长短、长短句、长队、长法、长方体、长方形、长风破浪、长歌当哭、长庚、长工、长鼓、长跪、长河、长虹、长话短说、长铗、长假、长江、长江三角洲、长江三峡、长久、长句、长局、长空、长裤、长廊、长龙、长毛、长矛、长眠、长明灯、长年、长年累月、长跑、长篇、长篇大论、长篇小说、长期、长枪、长驱、长驱直入、长沙、长铩、长衫、长舌、长舌妇、长蛇阵、长生不老、长生果、长诗、长逝、长寿、长叹、长亭、长统靴、长途、长途跋涉、长物、长袖善舞、长吁短叹、长烟、长夜、长揖、长音、长吟、长缨、长于、长圆、长远、长斋、长征、长治久安、长足
◎ 长的拼音:
長 zhǎng
〈词性: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 长的拼音:
長 zhǎng
〈词性: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 长的拼音:
長 zhǎng
〈词性: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cháng
长辈、长膘、长大、长房、长官、长厚者、长进、长君、长老、长老派、长吏、长年、长亲、长上、长史、长势、长孙、长相、长者、长子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忄㣺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口
象形:像心之形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重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分(fèn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⒉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⒊ 价格高:重价收买。
⒋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⒌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⒍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⒎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⒉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⒊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重字UNICODE编码U+91CD,10进制: 37325,UTF-32: 000091CD,UTF-8: E9 87 8D。
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緟
again、layer、repeat、scale、weightily、weightiness
沉、轻
会意兼形声
详细解释◎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字源见“重” zhòng )
(2)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一个特定的辈份]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great]。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副〉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again;once more]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量〉
(1) 层 [layers]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piece]。如:这一重公案
◎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怀孕 [be pregnant]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重版、重播、重唱、重重、重出、重蹈覆辙、重叠、重返、重犯、重逢、重复、重根、重挂、重光、重合、重婚、重建、重见天日、重九、重聚、重拍、重起炉灶、重庆、重申、重身、重审、重生父母、重适、重施故伎、重述、重算、重孙、重孙女、重沓、重弹、重提、重提旧事、重围、重温、重温旧梦、重文、重屋、重午、重现、重霄、重新、重修、重修旧好、重演、重眼皮,重眼皮儿、重洋、重阳、重译、重印、重影、重映、重奏、重足而立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heavy]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of 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名〉
(1) 重量 [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 army]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重视;尊重 [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 )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副〉
(1) 极;甚;十分 [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重办、重臂、重兵、重臣、重惩、重创、重大、重担、重地、重典、重点、重读、重罚不用、重犯、重负、重工业、重荷、重话、重活、重机枪、重价、重金、重金属、重力、重利、重量、重名、重炮、重器、重氢、重任、重伤、重身子、重视、重水、重听、重头戏、重托、重望、重武器、重物、重孝、重心、重型、重型坦克、重压、重要、重要人物、重要性、重音、重音节、重油、重于泰山、重元素、重载、重责、重镇、重子、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