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ù chú tóng tíng
注音ㄩˋ ㄔㄨˊ ㄊㄨㄥˊ ㄊ一ㄥˊ
解释除:宫殿的台阶;彤:朱红色。饰玉的台阶,涂红的门庭。形容建筑极其华丽。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碝戚彩致。”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玉除彤庭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玉的拼音:yù(ㄩˋ)
⒈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⒉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⒊ 姓。
玉字UNICODE编码U+7389,10进制: 29577,UTF-32: 00007389,UTF-8: E7 8E 89。
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王
jade、pure、fair、beautiful、handsome
象形:像绳子串着玉石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详细解释◎ 玉的拼音: yù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virtue;moral excellence;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 玉的拼音: yù
〈词性:形〉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玉版宣、玉帛、玉成、玉带、玉雕、玉斗、玉壶、玉皇、玉茭、玉洁、玉洁冰清、玉兰、玉兰片、玉立、玉米、玉米面、玉米片、玉盘、玉佩、玉器、玉清宫、玉容、玉润、玉搔头、玉色、玉山、玉食、玉石、玉石俱焚、玉蜀黍、玉碎、玉体、玉兔、玉玺、玉言、玉叶金枝、玉液、玉音、玉宇、玉簪、玉札、玉照
除的拼音:chú(ㄔㄨˊ)
⒈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⒉ 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⒊ 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⒋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⒌ 台阶:阶除。庭除。
⒍ 任命官职:除拜(授官)。除授。除书(授官的诏令)。
除字UNICODE编码U+9664,10进制: 38500,UTF-32: 00009664,UTF-8: E9 99 A4。
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et rid of、divide、except、remove
形声:从阝、余声
详细解释◎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2) 同本义 [steps of palace]
除,殿阶也。——《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
自前殿南下椒除。——《汉书·王莽传》
登自东除。——张衡《东京赋》
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 一般建筑的台阶 [steps leading to a house]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4) 泛指台阶 [step]
听事前除,雨后犹湿。——《世说新语·政事》
除谓之阶。——宋· 李诫《营造法式》
◎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动〉
(1) 拜受官位 [confer a official]
初除之官。——《汉书·景帝纪》。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除授(授予[官职]);除召(为任官而被召);除官(授官,除去旧职以任新职)
(3) 清除,去掉 [eliminate;get rid of]
除恶务本。——《书·泰誓》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燕策》
(4) 又如:根除(彻底铲除);除恶务尽(清除邪恶势力,务必彻底);消除(使不存在,除去)
(5) 修治、修整 [repair;mend]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6) 打扫 [sweep;clean]
由帅其属而修除。——《周礼·典祀》
(7) 又如:除舍(打扫房舍);除宫(打扫宫殿。比喻宫廷更换主人)
(8) 诛灭 [exterminate]
诛乱除害。——《史记·秦始皇本纪》
(9) 又如:除残祛暴(驱除残暴邪恶势力)
(10) 算法的一种 [devide]。把总数折为若干分。如:除法(数学名词。算术中四则运算之一。其符号为÷。例如30÷6=5即为简单的除法)
◎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副〉
(1) 不计算在内[besides;except;with the exception]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除他以外,我都认识
(3) 常跟“还”、“又”、“也”等配搭,表示在此之外,还有别的 [except]。如:一天到晚,他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除暴安良、除草、除尘、除掉、除恶务尽、除法、除非、除根、除号、除旧布新、除了、除了…以外、除名、除去、除却、除数、除外、除夕、除夜、除…以外
彤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红色:彤管(①赤管笔,古代女史以此记事,后因用于女子文墨之事;②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彤云。彤庭(中国汉代皇宫以朱红色漆中庭,后泛指皇宫)。
⒉ 姓。
彤字UNICODE编码U+5F64,10进制: 24420,UTF-32: 00005F64,UTF-8: E5 BD A4。
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蚒
red
会意
red, vermilion; name of ancient
详细解释◎ 彤的拼音: tóng
〈词性:动〉
(1) (会意。从丹,从彡( shān )。丹,丹砂。彡,毛饰。本义:彩色装饰) 同本义 [redden]
彤,丹饰也。——《说文》
彤弓一。——《书·文侯之命》
诸侯彤弓。——《荀子·大略》。按:“丹漆也。”
(2) 又如:彤几(朱漆几);彤镂(涂丹漆和雕刻花纹);彤辇(朱漆宫车);彤壶(朱漆漏壶);彤庭(彤宫,彤殿,彤廷。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彤车(朱漆车);彤弓(朱漆弓);彤矢(朱漆箭);彤闱(朱漆宫门)
◎ 彤的拼音: tóng
〈词性:形〉
(1) 赤色 [red]
麻冕彤裳。——《书·顾命》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2) 又如:彤丹(朱漆);彤芝盖(朱伞);彤彤(通红貌);彤珠(烧红的铁丸)
◎ 彤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彤管(笔)的简称 [red-tube writing brush]
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2) 周代国名 [Tong state]。在今陕西省华县境
彤管、彤云、彤云密布
庭的拼音:tíng(ㄊ一ㄥˊ)
⒈ 堂阶前的院子:庭院。庭园。庭除(“除”,台阶)。
⒉ 厅堂:庭宇。庭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庭训(父亲的教诲,亦指家教)。家庭。
⒊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法庭。
⒋ 古同“廷”,朝廷。
庭字UNICODE编码U+5EAD,10进制: 24237,UTF-32: 00005EAD,UTF-8: E5 BA AD。
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廷閮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形声:从广、廷声
courtyard; spacious hall or yard
详细解释◎ 庭的拼音: t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广,廷声。广( yǎn ),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2) 同本义 [hall]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3)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4) 堂阶前的地坪 [front courtyard]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5) 又如:庭闱(原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借指庭院或家庭);庭帏(庭闱);庭燎(举行大典礼时设在庭院中照明的火炬);庭轩(庭院中的小室);庭芜(庭园中丛生的草);庭阈(泛指庭院)
(6) 通“廷”。朝廷,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 [the imperial court]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易·夬》
龙辂充庭。——《文选·张衡·东京赋》。注:“庭,朝廷。”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说苑·立节》
乞以臣此章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陈子昂《谏政理书》
奏事入朝,思睹阙庭,将陈所见。——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7) 又如:庭争(在朝廷上据理诤谏);庭论(在朝廷中当众评议);庭庙(朝廷);庭议(议事于朝廷);庭辩(在朝廷上辩论);庭问(上朝问国事);庭会(朝见天子)
(8) 法庭,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处所 [law court]。
(9) 如:庭决(公堂判决);民庭;刑庭
(10) 官署,政府办公的地方 [government agency]。
(11) 如:庭参(庭谒。封建时代,下级官员趋步至官厅,按礼谒见长官。文职北面跪拜,长官立受。武职北面跪叩,自宣衔名,长官坐受);庭阁(府署);庭皋(府暑)
(12) 朝觐,到圣地去进香 [pilgrimage]
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 归有光《书安南事》
(13) 古代指少数民族所辖区域或所都之处。也泛指边疆地方 [boundary]
边庭流血如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
(14) 中医学名词。指额部中央 [forehead]。望诊时常作为诊察头、面部疾病的部位,又叫“天庭”。
(15) 如:庭角(珠庭日角。谓人的天庭圆满。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
(16) 房屋 [house]。
(17) 如:庭宇(房舍);庭户(门户;门庭);庭帏(妇女居住的内室;父母居住处);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
(18) 唐代州名 [Ting prefecture]。故治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
◎ 庭的拼音: tíng
〈词性:形〉
(1) 父亲、母亲的或与父或与母有关的 [parental]。
(2) 如:庭诰(古代指家训文字);庭趋(承受父教)
(3) 直的,笔直的 [straight]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诗·小雅·大田》
(4) 又如:庭右(旧时书信中对人的敬称。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其左右的侍从而禀告之)
庭除、庭审、庭堂、庭训、庭园、庭院、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