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羽蹈烈火的意思

dǎolièhuǒ

羽蹈烈火



拼音yǔ dǎo liè huǒ

注音ㄩˇ ㄉㄠˇ ㄌ一ㄝˋ ㄏㄨㄛˇ

解释羽:鸟。鸟去踏灭烈火。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灾祸。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若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羽蹈烈火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ㄩˇ   
部首  羽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NNYG  仓颉  SMSIM  郑码  YTYT  四角  17120  结构  左右电码  5038  区位  5180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习  统一码  7FBD  笔顺  フ丶一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羽的拼音:yǔ(ㄩˇ)  

⒈ 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

⒉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⒊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

⒋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统一码

羽字UNICODE编码U+7FBD,10进制: 32701,UTF-32: 00007FBD,UTF-8: E7 BE BD。

羽字由两个习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eather、plum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eather, plume; wings; rad. 12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羽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 líng  )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 同本义 [feather]

羽,鸟长毛也。象形。——《说文》

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教羽舞。——《周礼·舞师》

初献六羽。——《左传·隐公五年》

染羽。——《考工记·钟氏》

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墨子·旗帜》

(3) 又如:羽葆鼓吹(仪仗乐队);羽葆翠盖(以翠羽连缀为饰的华丽车盖);羽葆花旌(仪仗旗帜);羽仪廊庙(指受到朝廷重视,其德行为满朝文武之楷模);羽旆(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4) 鸟类 [bird]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管子·霸形》

(5) 又如:羽族(泛指鸟类);羽物(鸟类);羽皮(鸟兽的毛皮);羽翔(首翼色青的鸾鸟);羽翮(泛指鸟类);羽类(鸟类)

(6) 鸟虫的翅膀 [wing]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南朝宋· 鲍照《咏双燕》

(7) 又如:羽肢(肢膀);羽翎(鸟翼)

(8) 喻相辅翼 [assistance]。如:羽翮已就(比喻辅佐的人甚多,势力已巩固。羽翼已成);羽翮(比喻辅翼或辅佐者);羽翼(辅佐;维护;辅佐的人)

(9) 古代箭杆上的羽毛。亦指箭 [arrow]。如:羽队(背着弓箭的队伍);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镞(指箭)

(10) 古代用雉羽制成的舞具,文舞者所持 [plume]。如:羽翟(瞿羽所制的舞具);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11) 指旌旗 [flag]

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唐· 王维《金屑泉》

(12) 又如:羽旆(以羽毛为饰的旗帜);羽旗(翠羽装饰的旌旗)

(13) 指扇 [fan]。如:羽翣(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14) 指书信 [letter]。如: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须速递。亦称“羽书”);羽檄文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羽翰(指书信或文章);羽书(指书信)

(15) 党羽,朋友 [friend]。如:羽党(同党;同伙)

(16) 山名 [Yu mountain]。如:羽野(羽山郊野。传说中鲧被杀处);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

(17) [量词] 用于鸽子。如:一羽信鸽

常用词组

羽缎、羽冠、羽化、羽客、羽裂、羽林、羽毛、羽毛缎、羽毛丰满、羽毛球、羽旄之美、羽绒、羽纱、羽扇、羽虱、羽士、羽饰、羽书、羽尾、羽序、羽翼、羽织

  拼音  dǎo   注音  ㄉㄠˇ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86  KHEV  五笔98  KHEE  仓颉  RMBHX  郑码  JIPN  四角  62177  结构  左右电码  6457  区位  2124  统一码  8E48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丶丶ノノ丨一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蹈的拼音:dǎo(ㄉㄠˇ)  

⒈ 践踏,踩: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⒉ 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统一码

蹈字UNICODE编码U+8E48,10进制: 36424,UTF-32: 00008E48,UTF-8: E8 B9 88。

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kip、step、tread

造字法

形声:从足、舀声

English

stamp feet; d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蹈的拼音: d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舀( yǎo  )声。本义:踩,踏)

(2)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tread;stamp]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4) 顿足踏地 [stamp one's foot]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5)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6) 遵循 [follow]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7)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克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8) 实行 [carry out]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10) 朝某方向走;行 [go]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11)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12) 乘;利用 [use]。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常用词组

蹈常袭故、蹈海、蹈藉、蹈袭

  拼音  liè   注音  ㄌ一ㄝˋ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GQJO  仓颉  MNF  郑码  ARKU  四角  12330  结构  上下电码  3525  区位  3350  统一码  70C8  笔顺  一ノフ丶丨丨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烈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烈火。烈焰。烈酒。烈马。烈性。激烈。剧烈。

⒉ 气势盛大:轰轰烈烈。

⒊ 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烈女。壮烈。先烈。烈士。

⒋ 功业:功烈。

⒌ 古同“列”,行列。

统一码

烈字UNICODE编码U+70C8,10进制: 28872,UTF-32: 000070C8,UTF-8: E7 83 88。

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烮煭

汉英互译

intense、stern、strong、upright、violent

造字法

形声:从灬、列声

English

fiery, violent, vehement, ard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烈的拼音: liè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2) 同本义 [raging]

烈,火猛也。——《说文》

如火烈烈。——《诗·商颂·长发》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左传·昭公二十年》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3) 又如:烈烧(炽烈的野火);烈燧(炽烈的烽火);烈烈(猛火炎炽貌);烈光(炽热的阳光)

(4) 猛烈;激烈 [violent]

其使民也酷烈。——《荀子·议兵》

一之曰觱发,二之曰栗烈。——《诗·豳风·七月》

迅雷风烈必变。——《论语·乡党》

冬日烈烈。——《诗·小雅·四月》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5) 又如:烈毒(剧毒);烈栗(剧烈的震动);烈盛(猛烈);烈寒(严寒);烈烈轰轰(轰轰烈烈。形容气魄宏伟,声势浩大)

(6) 刚直;坚贞 [staunch and upright]

贞魂烈魄怜巾帼。——李慈铭《感事》

(7) 又如:烈汉(性格刚烈的男子汉);烈直(刚烈耿直);烈性子(性格刚烈)

(8) 光明;显赫 [bright]

君有烈名。——《国语》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9) 又如:烈文(光明文采);烈光(光辉、荣耀);烈烈(鲜明灿烂的样子)

(10) 浓烈 [strong]。含有高浓度酒精的,食物味道浓烈的。如:烈酒

(11) 严厉;严重 [stern; severe]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到此矣。——龚自珍《病梅馆记》

(12) 又如:烈君(严厉的君主)

(13) 美好;优美 [fine; beantiful]

声烈遐布。——嵇康《琴赋》

词性变化

烈的拼音: liè  

〈词性:名〉

(1) 功业 [contribution]

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 文、 武之烈。——《汉书·王莽传上》

兼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2) 又如:烈所(功业之所在);烈祖(建立功业的先祖);烈烈(功业德行显赫貌)

(3) 重义轻生或建功立业 [martyr]。如:先烈;烈属

(4) 通“疠”。恶疾 [leprosy]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大雅·思齐》

(5) 通“列”。行列 [row]

叔在薮,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烈的拼音: liè  

〈词性:动〉

烧 [burn]

益烈山泽而焚之。——《孟子·滕文公上》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关汉卿《窦娥冤》

常用词组

烈度、烈风、烈火、烈火干柴、烈酒、烈马、烈女、烈日、烈士、烈属、烈性、烈性酒、烈焰、烈阳

  拼音  huǒ   注音  ㄏㄨㄛˇ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OOOO  仓颉  F  郑码  UO  四角  90800  结构  单一电码  3499  区位  2780  统一码  706B  笔顺  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火的拼音:huǒ(ㄏㄨㄛˇ)  

⒈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⒉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⒊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⒋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⒌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⒎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⒏ 姓。

统一码

火字UNICODE编码U+706B,10进制: 28779,UTF-32: 0000706B,UTF-8: E7 81 AB。

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夥灬煷

汉英互译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火焰形

English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词性变化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动〉

(1) 焚烧;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cook]。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anger;temper]。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形〉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red]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urgent;pressing]。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常用词组

火把、火伴、火爆,火暴、火并、火不登、火柴、火场、火车、火冲冲、火铳、火床、火地岛、火电、火毒、火夫、火攻、火怪、火光、火棍、火锅、火海、火海刀山、火红、火候、火呼呼、火花、火化、火环、火鸡、火急、火齐、火家、火架、火剪、火碱、火箭、火箭炮、火经、火井、火警、火镜、火居道士、火炬、火锯、火炕、火坑、火辣辣、火烙铁、火犁、火力、火力发电、火镰、火亮,火亮儿、火烈、火龙、火龙、火笼、火炉、火轮、火冒三丈、火帽、火媒、火煤,火媒,火媒儿、火门、火棉、火棉胶、火苗、火捻,火捻儿、火奴鲁鲁、火炮、火盆、火票、火漆、火气、火器、火钳、火枪、火墙、火情、火球、火圈、火热、火绒、火色、火山、火山灰、火山口、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烧云、火舌、火石、火势、火势、火树银花、火速、火炭、火塘、火烫、火头、火头军、火头上、火腿、火网、火险、火线、火硝、火星、火星人、火刑、火性、火性子、火眼金睛、火焰、火药、火药味、火印、火油、火源、火灾、火葬、火躁、火纸、火中取栗、火种、火烛、火主、火柱、火箸、火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