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渔夺侵牟的意思

duóqīnmóu

渔夺侵牟



拼音yú duó qīn móu

注音ㄩˊ ㄉㄨㄛˊ ㄑ一ㄣ ㄇㄡˊ

解释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出处《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贪官。

感情渔夺侵牟是中性词。

繁体漁奪侵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ㄩˊ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QGG  仓颉  ENWM  郑码  VRVV  四角  37116  结构  左右电码  3342  区位  5170  统一码  6E14  笔顺  丶丶一ノフ丨フ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渔(漁)的拼音:yú(ㄩˊ)  

⒈ 捕鱼: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⒉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⒊ 姓。

统一码

渔字UNICODE编码U+6E14,10进制: 28180,UTF-32: 00006E14,UTF-8: E6 B8 94。

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漁䰻

汉英互译

fishing

造字法

形声:从氵、鱼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渔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2) 同本义 [fish]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4) 掠夺 [plunder;rob]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5)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6) 猎取,寻觅 [seek]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词性变化

渔的拼音:

  

(1) 捕鱼的人 [fishman]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 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2)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常用词组

渔霸、渔叉、渔产、渔场、渔船、渔村、渔夫、渔父、渔妇、渔港、渔歌、渔工、渔鼓,鱼鼓、渔钩、渔户、渔会、渔火、渔家、渔具、渔捞、渔利、渔猎、渔笼、渔轮、渔民、渔婆、渔区、渔权、渔人、渔人之利、渔色、渔网、渔汛、渔业、渔栅、渔舟

  拼音  duó   注音  ㄉㄨㄛˊ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FU  仓颉  KDI  郑码  GDDS  四角  40348  结构  上下电码  1161  区位  2265  统一码  593A  笔顺  一ノ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夺(奪)的拼音:duó(ㄉㄨㄛˊ)  

⒈ 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

⒉ 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

⒊ 冲开:夺门而出。

⒋ 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⒌ 晃动:光彩夺目。

⒍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夺。

⒎ 漏掉(文字):第八行夺一字。

统一码

夺字UNICODE编码U+593A,10进制: 22842,UTF-32: 0000593A,UTF-8: E5 A4 BA。

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tend for、deprive、seiz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大、从寸

English

take by force, rob, snat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夺的拼音:

du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lose]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seize;rob]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force one's way]。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win]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deprive]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常用词组

夺标、夺得、夺冠、夺魁、夺路、夺门而出、夺目、夺取、夺去、夺权、夺神、夺志、夺走

  拼音  qīn   注音  ㄑ一ㄣ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VPC  仓颉  OSME  郑码  NXWX  四角  27247  结构  左右电码  0187  区位  3954  统一码  4FB5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丶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侵的拼音:qīn(ㄑ一ㄣ)  

⒈ (敌人)进入境内,(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侵害。侵吞。侵略。侵染。侵蚀。

⒉ 渐近:侵晨。侵晓。侵早(破晓,天刚亮)。

⒊ 古代称荒年:五谷不生,谓之大侵。

统一码

侵字UNICODE编码U+4FB5,10进制: 20405,UTF-32: 00004FB5,UTF-8: E4 BE B5。

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roaching、intrude into、invade

造字法

会意:人手拿扫帚扫地

English

invade, encroach upon, ra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侵的拼音: qīn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2) 同本义 [advance gradually;progress step by step]

侵,渐进也。——《说文》

侵淫谿谷。——宋玉《风赋》

侵淫促节。——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渐进之貌。”

(3) 又如:侵润(逐渐发展);侵寻(渐进);侵淫(渐进的样子);侵寻(范围逐渐扩大)

(4) 侵犯:进攻 [encroach on;infringe upon]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袭侵之事。——《国语·晋语》。注:“无钟鼓曰侵。”

觕者曰侵,精者曰伐。——《公羊传·庄公十年》

苞人民、殴牛马曰侵。——《谷梁传·隐公五年》

项子牛三侵 鲁地。——《墨子·鲁问》

韩魏相与争侵地。——《庄子·让王》

侵之愈急。——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自海入侵。——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入侵(敌军侵入国境);侵官暴国(侵犯他人职守,欺侮当今国君);侵傍(侵谤。侵犯);侵陵(侵犯欺凌);侵克(侵占克扣);侵匿(侵占吞没);侵田(侵占的田地);侵斥(侵占);侵用(非法占用公物或他人之物);侵并(侵占兼并);侵耗(侵吞克扣);侵匿(侵吞,侵没);侵抄(侵害掠夺);侵苦(侵害受苦);侵冒(侵害,侵犯)

(6) 侵蚀 [corrode;erode]

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李百药《北齐书》

(7) 侵凌 [invade and bully]

侵,凌也。——《广雅》

六伐既侵。——《书·大传三》

无相侵渎。——《国语·楚语下》

义不侵为然诺者也。——《汉书·除馀传》

(8) 如:侵轧(侵凌排挤,倾轧);侵虐(侵凌残害);侵冤(侵凌,使之受冤枉);侵慢(欺凌轻慢)

(9) 临近,到 [approach]

隔夜相期侵早发。——方千《采莲》

(10) 又如:侵晚(入夜);侵明(天刚亮);侵晓(拂晓);侵早(凌晨)

(11) 通“寝。止息 [stop]

下情上而道止,谓之寝。——《管子·明法》

词性变化

侵的拼音: qīn  

〈词性:副〉

逐渐 [gradually;step by step]

侵寻于泰山矣。——《史记·孝武纪》。晋灼曰:“遂往之意也。 小颜曰:“渐染之义。”

侵的拼音: qīn  

〈词性:形〉

通“寝”。容貌丑陋 [ugly]

蚡为人貌侵。——《汉书·田蚡传》

常用词组

侵晨、侵夺、侵犯、侵官、侵害、侵凌、侵掠、侵略、侵权、侵染、侵扰、侵入、侵蚀、侵吞、侵袭、侵晓、侵越、侵占

  拼音  móu mù   注音  ㄇㄡˊ ㄇㄨˋ   
部首  牛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CRHJ  五笔98  CTGJ  仓颉  IHQ  郑码  ZSMB  四角  23500  结构  上下电码  3664  区位  3618  统一码  725F  笔顺  フ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牟的拼音:móu(ㄇㄡˊ)  

⒈ 取,谋求:牟利。

⒉ 牛叫声:“牟然而鸣”。

⒊ 古同“眸”,瞳人。

⒋ 古同“侔”,等同。

⒌ 姓。

其他字义

牟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牟平〕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统一码

牟字UNICODE编码U+725F,10进制: 29279,UTF-32: 0000725F,UTF-8: E7 89 9F。

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牟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ake; seek, get; barley; 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牟的拼音: móu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牛,从厶。厶象气从口出。本义:牛叫声)

(2) 同本义 [bellow]

牟,牛鸣也。——《说文》

牟然而鸣。——柳宗元《牛赋》

(3) 又如:野牛牟牟地叫

(4) 力求得到;目的在于 [seek;obtain]

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韩非子》

(5) 又如:牟利

(6) 通“侔”。等同 [equal]

德牟往初,功无与二。——《汉书·司马相如传·封禅书》

词性变化

牟的拼音: móu  

〈词性:名〉

(1) 大麦 [barley]

贻(送)我来(小麦)牟。——《诗·周颂·思文》

(2) 通“眸”。瞳人 [pupil of the eye]

尧、 舜参牟子。——《荀子·非相》

(3) 假借为“眉”。眉毛,眉寿 [eyebow;bow]

天与厥福,永享牟寿。——《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

(4) 通“堥”。釜属瓦器皿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敦、牟、巵、匜。——《礼记·内则》

(5) 通“麰”。大麦 [barley (Hordeum spp.)]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诗·周颂·思文》

(6) 通“鍪”。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 [helmet]

更著岑牟单绞之服。——《后汉书·祢衡传》

(7) 姓

(8) 另见   

常用词组

牟利、牟取

基本词义

牟的拼音:   

(1) ——“牟平”( Mùpíng  ):县名。今在山东省东部

(2) 另见 móu  

渔夺侵牟: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