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è yuè luò luò
注音ㄩㄝˋ ㄩㄝˋ ㄌㄨㄛˋ ㄌㄨㄛˋ
解释卓绝貌。
出处梁启超《论自由》:“吾常见有少年岳岳荦荦之士,志愿才气,皆可以开拓千古,推倒一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卓绝不群的样子。
感情岳岳荦荦是褒义词。
繁体嶽嶽犖犖
近义岳岳磊磊
动物生肖牛,虎,蛇
岳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高大的山:五岳(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⒉ 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岳丈。岳父。岳母。叔岳。
⒊ 姓。
岳字UNICODE编码U+5CB3,10进制: 23731,UTF-32: 00005CB3,UTF-8: E5 B2 B3。
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岳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嶽
high mountains、wife's parents
会意:从丘、从山
mountain peak; surname
详细解释◎ 岳的拼音:
嶽 yuè
〈词性:名〉
(1)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
(2)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high mountain]
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说文》。按,唐虞四岳,至《周礼·大宗伯》,始有五岳之名。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山》
(3)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又如:岳宗(五岳之中的嵩山);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岳华(西岳华山);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
(4) 高大的山 [high mountain]
二女感于崇岳兮。——《思玄赋》。注:“山也。”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岳阡(山上墓道);岳秀(山岳秀丽);岳峙(谓如高山耸立);岳神(山神);岳镇渊停(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多形容人坚定沉着)
(6) 用以尊称妻方的父母一辈长者 [wife's parents]。如:岳老子(方言。岳父);岳翁(岳父)
◎ 岳的拼音: Yuè
〈词性:名〉
(1) 姓
(2) “嶽”另见 yuè
岳父、岳家、岳母、岳丈、岳祖父、岳祖母
岳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高大的山:五岳(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⒉ 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岳丈。岳父。岳母。叔岳。
⒊ 姓。
岳字UNICODE编码U+5CB3,10进制: 23731,UTF-32: 00005CB3,UTF-8: E5 B2 B3。
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岳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嶽
high mountains、wife's parents
会意:从丘、从山
mountain peak; surname
详细解释◎ 岳的拼音:
嶽 yuè
〈词性:名〉
(1)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
(2)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high mountain]
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说文》。按,唐虞四岳,至《周礼·大宗伯》,始有五岳之名。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山》
(3)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又如:岳宗(五岳之中的嵩山);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岳华(西岳华山);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
(4) 高大的山 [high mountain]
二女感于崇岳兮。——《思玄赋》。注:“山也。”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岳阡(山上墓道);岳秀(山岳秀丽);岳峙(谓如高山耸立);岳神(山神);岳镇渊停(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多形容人坚定沉着)
(6) 用以尊称妻方的父母一辈长者 [wife's parents]。如:岳老子(方言。岳父);岳翁(岳父)
◎ 岳的拼音: Yuè
〈词性:名〉
(1) 姓
(2) “嶽”另见 yuè
岳父、岳家、岳母、岳丈、岳祖父、岳祖母
荦(犖)的拼音:luò(ㄌㄨㄛˋ)
⒈ 杂色牛,引申为杂色:怒荦(狂怒的杂色牛)。驳荦。
⒉ 特出,明显:卓荦(特出)。荦荦(分明,明显,如“荦荦大端”)。
荦字UNICODE编码U+8366,10进制: 33638,UTF-32: 00008366,UTF-8: E8 8D A6。
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荦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犖
形声
brindled ox; brindled in color
详细解释◎ 荦的拼音:
犖 l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牛,劳省声。本义:杂色的牛)
(2) 同本义 [brindled ox]
荦,驳牛也。——《说文》
黄白杂谓之驳荦。——《通俗文》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陆龟蒙《杂讽》
(3) 古地名 [Luo town]。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
◎ 荦的拼音:
犖 luò
〈词性:形〉
(1) 明显,分明 [salient]
此其荦荦大者。——《史记·天官书》。索隐:“事之分明也。”
(2) 又如:荦然(明显的样子)
荦荦
荦(犖)的拼音:luò(ㄌㄨㄛˋ)
⒈ 杂色牛,引申为杂色:怒荦(狂怒的杂色牛)。驳荦。
⒉ 特出,明显:卓荦(特出)。荦荦(分明,明显,如“荦荦大端”)。
荦字UNICODE编码U+8366,10进制: 33638,UTF-32: 00008366,UTF-8: E8 8D A6。
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荦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犖
形声
brindled ox; brindled in color
详细解释◎ 荦的拼音:
犖 l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牛,劳省声。本义:杂色的牛)
(2) 同本义 [brindled ox]
荦,驳牛也。——《说文》
黄白杂谓之驳荦。——《通俗文》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陆龟蒙《杂讽》
(3) 古地名 [Luo town]。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
◎ 荦的拼音:
犖 luò
〈词性:形〉
(1) 明显,分明 [salient]
此其荦荦大者。——《史记·天官书》。索隐:“事之分明也。”
(2) 又如:荦然(明显的样子)
荦荦